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聚(87)

作者: 七月还没来 阅读记录

赵春兰知道她们要出门,粥熬的稠稠的,又摊两个鸡蛋饼,让两人吃饱饱的。

欢儿包了几块糕,竹筒里灌满热水:“过年没事来找我们玩。”

木兰笑着应下。

话没说几句,宋常贵就赶着牛车过来。

离的不近,当天去当天还要赶回来,两人没有再磨蹭,坐去牛车上。

车上放着两个厚厚的草垫子,喜月笑夸:“宋叔可真细心。”

宋常贵赶着车,笑道:“是你娘放的。”

木兰坐在车上,朝欢儿他们摆手。

车子驶出落仙镇,她轻吐一口气,终于离开这个地方了。

道两边的树叶发黄,风吹过片片叶子落下来,地里偶尔一片绿,是小麦地。

离家越近,木兰越是紧张,怀中包袱抱的紧紧的。

里面并没有多少钱财,乱七八糟的东西加一起,也不过值一两银子。

她能做活,也能绣帕子打络子赚钱,姑母应该不会嫌弃她吧。

大宅里的日子不好过,出府后好像也并没有轻松多少,忍不住多想,忍不住担心。

喜月瞧见她眉头轻皱起,伸手过去攥着她的手,笑着安抚:“别紧张,也别想太多,等会就能见到你姑母了。”

姚黄镇已近在眼前,她小小年纪被卖进曹家,只记得姑母嫁去吴家村。

吴家村在哪里,却不记得了。

宋常贵停车问路,顺着路人指的方向行去。

找到吴家村,她对姑母家也没什么印象。

问村中妇人,孙大庄嫁过来的孙香草是哪家,妇人瞧她生的白净,笑着打听是什么亲戚。

得知是侄女上门找姑母,还觉奇怪,好奇心作祟亲自把他们带过去。

第77章 显摆进村

木兰的姑母在微微错愕后,把她紧紧抱在怀里失声痛哭。

弟弟唯一的血脉,怎能不惦记,只是苦于自家没能力替她赎身。

一迭声说着姑母对不住你,当年没能拦下你娘。

木兰忐忑的心终于有着落,同样哭成泪人。

喜月鼻头发酸,强忍着才没落泪。

吴家其他人没看到,院里只有两个玩泥巴的稚童。

姑母介绍这是木兰表哥的儿子,又道家中人做工去了。

她抹着泪热络叫宋常贵和喜月去家里坐,又要张罗吃食,道大老远过来的,总不能叫白跑这一趟。

冬天日头短黑的早,此时已经是正晌午,耽搁不得,若不然回去就要摸黑了。

推拉一番,喜月坐回牛车,木兰挎着姑母胳膊,直把他们送出村头。

走出很远,还看到她在挥手。

傍晚时候回到镇上,欢儿听完相认情形,替木兰松一口气。

同是父死母走,她能得杨家收留与呵护,亦希望木兰有姑母的疼爱,以后好好过日子。

清早起来,地上一片白,夜里不知何时落了初雪,天冷穿的衣裳多,做活都不自在。

灶下生着火,灶房里做活还不觉得冷,端糕出去猛一吹冷风,喜月缩起脖子。

赵春兰早起便念着冬至包饺子,杨应和让她拿钱切条肉送回村里。

木匠生意不如糕点铺,喜月抢着拿钱出来:“尽孝心也有我一份。”

推让不过赵春兰拿钱去肉铺切一大条肉回来。

镇西肉铺便是郑大家的,他对杨家和宋家的关系了如指掌。

虽看李婆子不顺眼,对其它人却不曾迁怒,还去喜月铺里买过几回糕。

赵春兰买了快有二斤的肉,他笑着送条筒骨,上面没什么肉,和萝卜一起煮汤总胜过清汤寡水。

郑娘子笑问腊梅是不是快要生了,末了又撇嘴道:“我这人性子直说话也不会绕弯子,你家妹子最好能生个儿子,要不然……。”

她哼笑两声:“李婆子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你们且看着吧。”

赵春兰不好说什么,干笑两声拎着肉回去了。

回到铺子就与杨应和说:“他们是巴不得腊梅生闺女吧?这不是成心想看笑话?”

杨应和手下活不停:“生男生女又不是他们能做主的,再说我瞧着李家人都挺不错的。”

赵春兰又有不同看法,李老爹和李有庆好说话,李婆子难说。

虽说眼下对腊梅客客气气的,真生出闺女,谁知道会不会变脸?

他两人正在议着这事,喜月伸头扬声喊了一句:“宋叔来了。”

宋常贵还在路那边,两人忙闭嘴。

他是来送面粉和菜的:“怕你们没法包饺子,你们娘一早催着我送过来。”

赵春兰笑着把东西接下:“喜月和她大哥还割了肉,正说要送回去。”

说着拿东西进灶下,把肉切下小半,大半让他带回去。

宋常贵推着不要:“你们花这个钱做甚,买卖刚起步不容易,我拿了钱出来的。”

喜月从铺里出来:“这是我们过节孝敬你们二老的,可不能推托不要。”

肉价不便宜,一斤小二十文。

即使是过节农人多是切半斤打个牙祭,赵春兰手上的肉有一斤多,他说多了,让切下来一些。

“我们灶下留的有,这是特意给你们割的,再说青成和石头别看人小,胃口可不小。”

推让不过,宋常贵喜滋滋接下,回去时越想越美,特意抄小路从村东头进的村。

就要让村里人都看看,虽说不叫爹,孩子们心里还是有他这个继父的,一样会孝敬。

那么大一条肉,村里人想装看不见都不行。

没等问起,宋常贵便笑着大声道:“两个孩子非要孝敬的,不要都不行。”

徐氏摇头失笑,配合道:“喜月和应和可真孝顺,人能干又有孝心。”

上一篇:错撩未婚夫兄长后 下一篇:浮世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