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声啊,仿佛拥有极强的穿透力,传遍了皇极门前的广场,一时间,文武百官、校卫众人,甚至连内宦自己的班底,都愕然望了过来,王志忠也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疏漏,立刻挂下了脸子,痛斥了一声“放肆!”,随后又很快稳住自己,“刘有良退下!你的奏章如何处置,自有圣裁!”
“圣裁?”
刘有良付出巨大代价,宣讲了自己的政治理念,提出解决方案:杀田任丘、贬特科进士,同时对买活军宣战,守住江南一线,而祖籍江南的官员富户们,此时也当倾家救国,阻止更大的危机,在买活军这个压力面前精诚合作……
老生常谈的想法,非常的天真,是这种君子系官员的通病。他挑选这个时机上书也很巧妙,大概是因为特进士都没有朝参资格的缘故,此处站的都还是老式官僚,包括田任丘,他也是从不朝参的,他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犯不着在这些事情上做表面功夫。没人在场,当然也就没人能立刻处置他,刘有良上书之后,还能从午门昂然走出去,这之后,他是从容自尽,还是等待锦衣卫把他拿下送入诏狱,那就是他自己的选择了。
虽然特进士们没有参与进来,但皇极门前,不少人都是这样估量着事情进展的,甚至有很多人本能地运用了他们新接触到的政治知识来解读刘有良提出的解决方案,在心底不屑地冷笑着:刘有良所代表的江南地主,和土地有分不开的利益纠葛,他们绝不愿意失去故土,所以才连绵不绝地在京城折腾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但也正因为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永远不可能和朝廷所谓的精诚合作,‘破家救国’,恰恰相反,如果朝廷放弃了东南代管,要和买活军开战时,哪怕向他们索取家产的十分之一,这些人也会立刻给朝廷栽派上诸多罪名,大肆抹黑,同时想方设法地逃避捐纳……
虽然绝不算是买活军道统的信徒,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政治理论还挺好用的,至少是提供了一种解读事物的新视角,让人禁不住遇到什么事都套用一下这种理论——甚至反而越是上层的权贵,越是禁不住地私下研究。当然了,这些书本并没有无中生有地发明什么,无非是对社会现象的解读和归纳,但即便如此,能提供一种新的、合理的视角,也已经非常让人惊喜了。
随着刘有良的奏章逐渐到了尾声,雄国公垂下眼,几乎是有些百无聊赖地轻轻晃动了一下:表演结束了,到此为止,江南派又折腾出了一点新动静,他们最近是没少闹腾,这又用一个人的政治生命来闹了一场事情,但归根到底,没用。
他们这一走不要紧,皇极门通往皇极殿的门却是没人关起:按道理来说,御门听政在皇极门外侧,通往内侧的门可以不开,但这里有个讲究,便是皇帝听政要从内门出来,不和外臣共用门外的通道,因此王志忠等内侍出入时,就把皇极门通往大殿方向的侧门开了一道,这道门不锁,乱党便有了入内的通道,不过这会儿谁也没想到乱党真正的目的,王志忠沿着门内廊下小道,带了一帮人狂奔到皇极殿西便门,这会儿才反应过来似的,气喘吁吁地道,“锁门,锁门!别让他们闯入内宫!我们——我们去内宫避一避!”
这是非常合理的想法,因为一十四衙门也在皇城外城,很难避开‘诛奸臣’的乱党,倘若行动规模一再扩大,最安全的肯定还是住着宫女和一些内眷的后宫,一般臣子也不会跑到这里来,毕竟事后传扬出去的话,那可就是有嘴说不清了。众人也不敢怠慢,赶忙把补服都脱了反穿,鬼鬼祟祟一路逃走,进入内宫之后,才打发人出去报信不提。
敏朝皇城,外城是好入的,后宫入口却还是把守得很死,尤其是外臣作乱时,内侍同仇敌忾,可以把宫门守好,因此,在王志忠等人关上皇极殿西便门之后,整个外城就和后宫隔离开来了,后宫这里,还是一如既往的幽静,只有遥遥一两点响动,殊不知皇极殿这里,已经是乱成了一团:皇极门外,百官有如无头苍蝇一般乱窜,当场逃走的也有,想维系秩序却徒劳无功的也有,还有些当即就拾起武器,也加入乱党了——
那些大汉将军和护军,受到火器惊吓,慌乱间丢弃的武器,却被乱党拾起,倒让他们气焰更甚,都是扯了官袍,掖在腰间,乱哄哄地往皇极殿去了,便是有人鼓起勇气想要喝止,看到他们趾高气昂、孔武有力的模样,也都是噤声失语——
这些年来,因为买活军崛起的关系,便是文官都勤于健身,不想居然在此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些文官中有些身手的人,比以前要多了不少,和那些久疏战阵,极少操练,好手都被抽调去内卫,完全沦为礼仪作用的大汉将军相比,居然不落下风!没有遇到丝毫阻碍,便公然闯入了皇极殿内,随便拿火铳轰烂了门闩,还打开西便门,如计划中一般顺利地分兵前往奉先殿,片刻之间,就叫他们夺取了两个重要大殿!
刘有良轻蔑地笑了一声,“陛下深居内宫,和臣子们无法当面,君臣不相见已有百年,谈什么圣裁!”
这下,雄国公也意识到不对了,他偏转身子,仔细地观察着刘有良,又瞥了瞥两边站班的大汉将军,稍微放下心了:因为皇帝一百多年不上朝的缘故,不能说朝会的戒备有多森严,但到底架子搭起来了,站班的兵马该有还是安排着,也都是盔甲齐全,就算是些样子货,要制服一个闹事的书生那也绝不是问题。这刘有良,有点不像话了,难道他还想死谏不成?真要一头撞死在皇极门前,那又不知要耽搁多久才能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