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东汉]我有母后(226)+番外
像如今调任陇西郡担任太守的王符因母亲出身微寒,被时人称为孤寒无外家,甚至因为这个原因被乡里人欺凌,才外出游学。
皇家虽然与一般人家不同,但还是体现了这些。刘隆之所以能越过大皇子平原王上位,是因为他被皇后邓绥收养,母族顷刻间换了门庭。
邓绥和邓氏根本不怕刘隆知道生母是谁,他又不能追封生母为太后。
孝章帝和孝和帝同样被当时的皇后收养,即便明德皇后和窦太后去世,二人也没有追封自己的生母为太后。
只是皇太后一向仁善,不知为何这次行事十分狠辣果决。大臣心中存下这个小小的疑惑。
关于江京鼓动小皇帝宫变的事情,明确知道的只有刘隆和邓绥,猜到的不过是陆离、蔡伦和江平等三人。
这件事情随着新年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正月中旬,刘隆竟然吃到了荠菜,欣喜不已,漫长的冬日已经过去,现在春回大地,万物萌发。
“母后,外面天气暖洋洋的,你要不要出去走走。”刘隆吃完饭问道。
邓绥抬头看了眼外面明媚的阳光,稍一沉吟便笑着应了。
刘隆高兴地扶着母后,一边走一边说:“没想到现在就能吃到荠菜。”
邓绥笑着摇头道:“这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难为你吃得这么高兴。”
“荠菜不一样,它是春天的味道。”刘隆一本正经道。
邓绥闻言笑起来,低头看见地上长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野草,道:“确实是春天的味道,春天已经来了啊。”
邓绥说着抬头,不知何时柳条已经积蓄力量在枝条上
开出褐色的小包。
“隆儿你现在已经十五岁了啊。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隆儿都成大人了。”邓绥看着现在比自己还高的少年,忍不住感慨道。
刘隆顺着母后的步伐走得慢而悠闲,闻言转头笑起来道:“还没过生日,我还是十三岁。”
邓绥无奈地笑笑,对于刘隆把过生日当成年龄的判断标准十分无奈,对他道:“赶明儿就让宫人给你过十个八个生日,我看你还怎么说。”
刘隆道:“不管再大,我还是母后的儿子。”
邓绥闻言道:“母后年纪大了,陪不了你多长时间,能陪你长久的是你的皇后和妃嫔。”
刘隆一听这话,就知道母后例行催婚,头皮有些发麻。这辈子的催婚比上辈子更可怕,从十五岁就开始催。
“……啊……呃……母后,你慢些走。”刘隆顾左右而言他:“小心脚下。”
邓绥抽出手轻拍一下刘隆的手,道:“还是一团孩子气!”刘隆笑了一声,与母后一起继续往前走。
邓绥转头看向刘隆,道:“明年你就是十六岁了,是个大人了。你现在学习如何?”
刘隆想了想,道:“还行,经史都有涉猎,不过不太精通。”
邓绥笑道:“你不考孝廉,又不当博士,懂其大意即可。我想明年让你开始亲政。”
刘隆惊了一下,忙推辞道:“不行,我年龄还小呢。”
邓绥轻咳一声,道:“你先不要拒绝听母后说完。”刘隆赶忙洗耳恭听。
“这些年我身体不大好,你也该接手这朝中事务了。一开始,你先跟着我学,其他慢慢来。”
刘隆听完,沉吟道:“我听母后的。只是蓦然停课不大好,不如每隔几天,让师傅们过来给我讲课。学海无涯,我虽然读了经史,但这经史又不是那么容易精通的。”
除了学习外,刘隆还希望通过几位师傅多了解外面的情况。
邓绥点头道:“如此也好。”
正月的春风吹到脸上,还带着冬日的寒意。两人在外面走了一会儿,就回到崇德殿后殿。
邓绥继续处理奏表,刘隆则在一边做课业看书,室内一片静谧,气氛温馨。
二月初二
时,天空中飘起了如酥的小雨。
刘隆站在宫殿门口,天地一片空濛,丝丝细雨滋润了大地。
他跑回来,笑着对母后道:“母后,今年一定是个丰收的年景。去冬大雪,今春又雨,五谷必定丰登。”
邓绥闻言停笔,笑起来道:“快回来了,门口冷小心着凉。”
刘隆听了,笑着从外面回来,感慨道:“真好啊。”该下雨,就下雨,这样的日子在刘隆的记忆中稀奇无比。
感慨间,刘隆抚了抚胸口,深吸一口气。邓绥余光瞥见他这般作怪,问:“这是做什么?”
刘隆摇头道:“保护好运气。”他怕老天爷从不遂人愿,往往他说好年景时,就给他来水旱。
邓绥没听明白,但也没在意,看见刘隆写了一半的课业,道:“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刘隆提起笔继续写,心里道,可是外面下雨了哎。
细雨空蒙的北宫比平日多了几分淡雅闲适,连最巍峨的德阳殿也是如此。
邓绥只是无奈地摇头,她这个孩子对这些雨啊雪啊,特别好奇,真不知像了谁。
次日,天空放晴,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地面的青草出了绒绒的一层,十分可爱。
连日晴天,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翠意一天比一天地深,花园中的桃李杏梨都开了花,粉粉白白红红,如烟似雾,梦幻不已。
春日的气息一天比一天更浓,整个大地仿佛从沉睡中清醒过来,积攒的能量仿佛一下子爆炸开来,化作连绵不断的绿叶,目不衔接的花朵,清脆悦耳的鸟鸣。
刘隆新年一直都在忙碌,而且过得有些压抑,看见这样的春色,就和母后商量道:“母后,等到了三月份,咱们去上林苑游园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