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东汉]我有母后(227)+番外
邓绥转头看了眼刘隆,沉吟一下,点头道:“若无大事……”
邓绥停了一下,只觉得眼前发晕,双手刚要抓住桌案,手腕就被刘隆紧紧攥住,拉着往外跑。
宫中响起了急促刺耳的锣鼓声,打破皇宫的雍容。
刘隆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时,抓住母后的手腕将其拉起,一边跑一边喊:“地震!快往外跑!”
刘隆刚拉
着邓绥下了台阶出了宫殿,大地就开始左右晃动起来,几乎站不稳身子。
刘隆一个踉跄,然后被人牢牢扶住。原来是侯在外面的江平。另一边陆离和寺人们也扶住邓绥。
两波人护着刘隆和邓绥继续往外面跑,周围不断传来轰隆的声音,让人心惊胆战。
一群人好不容易来到崇德殿前的广场上,地震仍在持续。
刘隆被江平领着寺人护在中间,他看着远处宫殿倒塌荡起的烟尘,左右摇晃的朱雀阙,忍不住泪流满面。
刘隆感到这场地震持续了一个世纪那么长,耳边不断传来建筑物倒塌的轰隆声,鼻尖弥漫着烟尘的气息。
“隆儿!”邓绥看见刘隆双目流泪的场景,也想跟着哭。可是,还有重要的事情没有做。
崇德殿的围墙坍塌了一半,放眼望去满目疮痍,令人心生绝望。
“母后。”刘隆听了,转头看去,带着哭声道。
这场地震比上次地震持续的时间更长,破坏性更大,连宫中的宫殿都被震塌了不少。
邓绥走过来,沾着灰尘的素袜踩在冰冷的石板上,凉意一直冲入邓绥的心中。
“隆儿不怕。”邓绥抬手拍拍稚嫩面容小皇帝的肩膀。
刘隆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我不怕。为什么要发生这么大的地震……为什么……”
刘隆万分不明白大汉年年地震到底是为什么?
邓绥深吸一口气,朝刘隆颔首,然后扫视左右,大声问:“清点一下人数,力气大的人准备去救援。”
刘隆伸手擦干眼泪,道:“这次地震还有余震,若非必要,不要回殿中。”
人群慢慢地聚集到崇德殿这边,蔡伦也带着人过来了。宫中地震自有一套救灾章程。
蔡伦见太后皇帝平安无恙,心中大安,然后快速地带人安排救灾。
现在余震未息,邓绥和刘隆只能站在院中等待,焦急地等待,等待余震彻底停下来。
每一次余震的发生对刘隆和邓绥而言都是煎熬。
在宫中组织救灾的蔡伦突然跑过来请太后和皇帝移步去御花园休息。
“启禀陛下圣上,余震不断,奴婢突然想起只怕此地也不太安全。”蔡伦说这话时,抬头看了眼高耸如云的朱雀阙。
地震中朱雀阙晃得人心惊胆战,万一再来一次大余震,塌了怎么办?
邓绥听了,与刘隆相视一眼,转头对蔡伦道:“蔡侯你派人命北军中候率领五营兵组织救援百姓。”
宫中的宫殿尚且如此,外面黄泥草屋不知要倒塌多少。
大震之下又有多少百姓能活下来?
第86章
北宫的宫殿不像南宫那样整齐密集,而是错落地分布在园林中,更适合生活。
御花园也建得极大,周围并无高大的建筑,想必是宫中最开阔的地方。
刘隆扶着母后过去时,看见寺人和宫女正在搭简易的帐篷。
御花园的草地上落满了残枝落叶碎红,点缀花园的石桥断成几块堆积在浑浊的水面上。
刘隆小心翼翼地过了乱石堆,然后转头伸手去扶母后,一行人来到阔朗平坦的草地上。
陆离和江平指挥宫女寺人们接下布置帐篷的任务。邓绥站定之后举目四望,就看到远处一座宫殿塌了半边,旁边有十多个寺人正在从里面挖人。
邓绥深深叹息一声,脸上一片凝重,抬头望天,天空是灰白灰白的,看不见一丝蓝色,几乎让人心生绝望。
邓绥收回目光,看见了一脸担忧伤悲的刘隆,拍拍他的肩膀,无声地安慰他。
刘隆忧心道:“不知道消息有没有传到北军中候。”
北军中候接到太后的圣谕后,立马召集五营兵士,分派他们出去救灾。
北军中候是邓氏门生,因为在乡野之中素有贤名,被邓骘公车征辟,成为掾属,走上仕途,如今身居北军中候,督掌五营兵。
上一个担任北军中候的邓氏门生已经坐到了九卿之一的大司农。
他骑马带着一队兵士从大道上行过,只见房屋倒塌无数,处处都是痛苦和哀嚎,揪人心肠。
“高门大户自有奴婢宾客营救,你去通知兵士们多去救那些平民百姓。”北军中候对身边的侍卫说:“再派人去雒阳郊区,记得统计损失。”
侍卫们领命退开,追上兵士传达首领的命令。
北军中候眉头紧锁,一路上越看越心惊,甚至在南城看见了一处大地裂。
地裂如同一条长而阔的伤口,里面涌出浑浊的黄泥水,周围传来的嚎哭,让人浑身发寒胆战心惊。
几次余震后,大地慢慢恢复了平静。
重臣们陆续来到北宫,商量救灾事宜。邓绥和刘隆坐在草地上的暖席上,重臣们分坐下首。
受灾情况还未传来,但众人知道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恐怕不会小。
邓绥从郎官中选出谒者,以雒阳为中心朝四面八方派出去。地方的消息尚未传来,但派人巡察吊问宜早不宜迟。
邓绥又让少府和大司农准备好救灾的粟米钱帛等待灾情消息,随时发往各地。
吩咐完这些事情,邓绥感念地震破坏之烈,道:“在地动中殒命的百姓由朝廷提供棺材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