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据说我是早逝白月光[快穿](21)

或许失亲之痛在他们心中永难磨灭,但待在归一观的短短时日已足以令他们安心。

无论是看似寡言冷淡却体贴周到的小道长,还是长得凶神恶煞却对他们百般关爱的护卫叔叔,在他们看来都是天下顶好顶好的人……若是能一直留在这里就好了!

这个念头甫一萌生便生根发芽。

想到小道长曾经亲口说过“或许他们可以留在归一观”,言语中似乎乐意接受他们又不完全肯定,兄妹俩终是鼓足了勇气。

他们主动找到了越殊面前。

听完两人的来意,越殊一怔。

见他沉默不语,兄妹俩愈发忐忑,他们忙不迭说道:“小道长,我们很有用的,只要留下来,我们什么都能干!洗衣、烧火、打扫、喂鸡喂鸭,我们都会——”

未说完的话被一双落在头上的手打断。与此同时,少年道人轻如煦风的声音响起。

“我应该说过吧,观主是我师父。等他回来,只要师父答应,你们就能留下来。”

这也是此前他没将话一口说死的原因。

虽说以越殊对清虚道人的了解,不至于将无处可去的孩子拒之门外,可是万一呢?

尽管可能性极低,不过若真有万一,就只能另外给他们找个好人家了……转念之间,越殊已经在心中替他们安排好后路。

不过,说到师父清虚道人……

他出门在外也有一段时日,照理而言,前两日便该回来了。如今怎的不见影踪?

越殊心中不由浮起几许担忧。

……总不会是倒霉地去了灾区吧?

.

三日后,望着灰头土脸、道袍泥泞,造型与灾民无异的清虚道人,越殊不由沉默。

——什么叫一语成谶啊!

“小长生,我回来了!”

清虚道人像是一阵风卷入观中,不等越殊问清楚情况,便大大咧咧向后一招手。

“——来来来,为师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仨是为师顺路捡回来的小崽子。”

一颗、两颗、三颗。

三颗毛茸茸的小脑袋从他身后怯生生探出,与越殊微带好奇的目光撞到了一起。

他们眼底深处藏着紧张。

见状,越殊微微一笑。

他也像清虚道人一般转身朝身后招了招手:“正好我也想向师父介绍两个人。”

两刻钟后,五只幼崽从高到低排排站,身上都换上了越殊安排人裁制而成的新衣。

师徒俩凑在一起,各自交流过捡崽心得,清虚道人一双桃花眼弯弯,挨个rua过五只幼崽的脑瓜,整个人简直志得意满。

他负手而立,再也忍不住大笑两声:“小长生,咱们师徒俩果然是心有灵犀啊!”

第12章 神医妖道12

有过一次成功经验的清虚道人万万没想到,养崽竟是一件如此麻烦又费心的事。

毕竟越殊从小到大都很好养,惟一令他操心的只有身体,这无疑赋予他强大的信心,自认在养崽的事业上有着杰出才能。

一口气再养五只幼崽又如何?

……区区五只,小菜一碟。

清虚道人丝毫不慌,只想多多益善。

养崽第一步,从取名开始。

五个孩子或是像吉祥如意一样只有小名、或是大名过于粗俗不符合清虚道人审美。既入归一观,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取名。

同为取名废的师徒俩面面相觑。

思来想去,清虚道人祭出了老办法:翻道书!翻到哪一页就是哪一页,从中挑几个看着顺眼的字排列组合一番,也就成了。

当初他便是如此给越殊取名的。

《道经》有言:“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这便是越殊此世姓崔名希夷,道号曰玄微的由来。

一事不烦二主,取名不劳二书,清虚道人从怀中掏出一本密密麻麻写满注解的《道经》。随手翻开一页,他定睛看去。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念到这里,清虚道人将书一合。

“有了!”他拿手一指从幼到长的五只幼崽,张口就来,“若冬、若涉、若朴、若谷、若浊,日后这就是你们的名字了。”

“是,观主!”

五个孩子高高兴兴地大声应了。

相较于越殊,他们的身份连记名弟子都有些勉强,如今只能算是归一观的小道童,开口叫师父是不大敢的,于是口称观主。

得了观主赐名,令他们无比安心。

这意味着他们不用担心被送走了。

尤其是年纪最小的吉祥、如意兄妹俩。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反复念着“林若涉”、“林若冬”这两个名字,情不自禁笑出了声。

“……”

一旁的越殊神情微妙。

怎么说呢?哪怕都是翻道书取名,被冠以崔姓的“崔希夷”,论用心程度和画风,与这明显随口一取的名字简直天壤之别。嗯,莫非这就是开山大弟子的特殊待遇?

取名之事,就此大功告成。

养崽第二步,启蒙识字。

用清虚道人的说法,堂堂归一观门人,岂能不识字?他这归一观主不要面子的吗?

有越殊小小年纪便通读道书医书的先例在前,清虚道人对其教学能力充满自信。

——当初怎么教小长生的,如今怎么来就是了!照着小长生的模板养崽还不简单?

事实证明,弟子出众并不意味着师父的教学能力突出,可能只是瞎猫撞到死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