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爷他追悔莫及(57)
顾淮声回了神来,他看向顾侯爷道:“父亲的眼光素来是不大好的,我想您还是不要乱点鸳鸯谱。”
顾侯爷疑心自己是听错了,这话怎么听着这么怪呢?
不过他没来得及多想,因为顾淮声说他眼光不好,他不乐意,当即就反驳,“什么我眼光不好,哎哎哎,你瞎说些什么呢......”
顾淮声已经没什么心情再去听顾侯爷说些什么,兀自起身往外走去。
从书房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他往自己院中走去,脑海中不可遏制地想着方才顾侯爷说的话。
她十六岁了。
现在已经开始相看亲事了。
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之前,他也开始同别的人开始相看一样。
对,只是相看而已,又不是那么快就定下了亲事。
然而,同顾淮声想得不大一样,他以为姜净春这桩亲事不会那样轻易得就被定下,可是不过几日的时间,他们就已经给她看下了定亲的人选。
第二十四章
从那一日姜南同李氏提了那一件事情之后, 两人就渐渐对姜净春的亲事上了心。
姜南先是在朝中相看。
毕竟如今能在朝中当官的青年男子,总比尚且在家中准备考取功名的要靠谱那么一些,再加上家世、人品过得去,那就是好人家。他先前虽对姜净春无甚好脸色, 但毕竟是婚姻大事, 关乎一个女子后半生,他也恶毒不到哪里去, 故意去寻些什么不好的人去磋磨她。
况且, 寻回了亲女儿,就将从前的女儿嫁出去,若不能再好好择其夫婿, 难免落人口舌。
从前若非是李氏,他也不会带姜净春回家。他对姜净春无甚感情, 再加上,这些年间一直都在找着姜净慧, 他更不敢对她太好。
每次对她好些,总觉得就是对姜净慧不好。
她的女儿不知在哪里受苦, 可他却把别人当做亲亲女儿。
这么些年就这样过去,她在姜家过得也可以了, 至少吃穿不愁, 想做什么就做些什么。现下,给她寻户好人家, 也算是全了最后的父女之情。
他拿了三张画像去寻了李氏。
他自己挑了两人,顾侯爷那边帮着挑了一个出来, 拢共三个。
他进了屋子后就将画像摆上了桌, 他对李氏道:“你看看这些,是我在朝中挑选出来的人, 他们尚且没有婚配,同她年岁也差不了太多。你先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李氏接过了姜南递过来的画像,而后评说道:“这些个人,模样生得倒还可以。”
姜南淡淡道:“我也知道她就喜些好皮囊。”
当初追着顾淮声死都不放,还不是因为他灼灼风华,玉树临风吗。
寻些难看的,成婚后看了也闹心得很。
李氏呵笑了一声,边看边讥讽他道:“现在人如你所愿要嫁人了,你倒是良善起来了。”
姜南给她说得面色一僵,但最后好歹也是没有发作。
李氏问了他这些人的家世,听过后觉得不错,也算门当户对。她较为满意,可又忽地想起了什么,向姜南问道:“那这些人可有什么通房、妾室?”
妾室自然是没有的,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儿们,哪里会做出正房不过门,就先立下妾的道理?
只是通房......
这些人少说也有二十了,都是弱冠的年纪,怎么可能会没有通房呢。
“通房而已,有什么打紧的......”
本来哪里都挺满意的李氏开始长长地叹出了口气,她道:“如若可以,我想着他们往后都不纳妾才好,她心性如此纯良,往后哪里闹得过那些人。”
她自己也不喜欢小妾这些,当初低嫁给姜南,其中就有他保证娶了她后此生不再纳妾这一缘由。在她看来,姜净春这样的性子,往后若真碰上了妾室,哪里斗得过她们?岂不是被吃得死死的了。
姜南忙道:“你这可甭想了,又不是人人都跟我一样要去高娶。”
他对自己娶了个高门这事没什么在意的,当初他来京城,撑死了也就算是个没落世家,也就是中了状元,和李家结为了亲家之后,日子也才渐渐好过了起来。
本也就是他落了好,也没什么好去躲藏的,遮遮掩掩的倒惹人看低。
李氏听到“高娶”二字,眼睛却亮了亮,“诶,你说得不错,莫不如就嫁个门户低些的吧......这样往后我们也好拿捏一些,若过得不好,也能帮扶一二。而至于纳妾,他也是想都别想。”
姜南听到这话,一时之间也有些头疼,“你何必如此在意这些,不纳妾?这世上几个男人管得住自己不纳妾的。”
李氏道:“我就是怕她过得不好。”
终究是这么多年的情谊,她看着她一点点长大,想到从前被捧在手心上对待的人,往后嫁了人要被别人欺负,那她也能被活活呕死了去。
她说,“再说了,当初她喜欢伏砚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一点后路也没给自己留,万一以后那人家的家里人拿这些来说事,可真是完了,倒不如就寻些个地位低些的,他们想说也要掂量掂量自己。”
姜南闻此,沉默了一会,想了想此话确实不错,最后也还是答应了她。
李氏道:“那这便让我去寻,到时候我挑好了后,把这些人家都拿给她,其中利害也说与她听,叫她自己思量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