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爷他追悔莫及(58)
姜南点了点头,算是应下,他听了李氏的话后才反应过来一件别的事,他看向李氏,问,“等等,给她相看人家一事,你还没同她说?”
“还没呢。”
姜南拍了拍大腿,道:“她不会不乐意吧?”
姜净春那性子,谁说得准呢?
李氏也有些踟蹰,而后道:“不能吧,你急些什么,到时候寻好了人家再拿给她看也不迟。”
*
那日过后,李氏有了想法,很快就给她挑了几户人家,在那些门户低的人家里面也择了些人出来,主要就是家室干净,到时候就算嫁过去了后也没能有什么糟心事。
选好了人家之后她就把人唤来了堂屋这处。
昨日夜里开始落起了雨,夏日本就闷热,这场雨落得空气之中更带了几分黏腻。夏雨来得急,看这势头,没个几日是停不下。
雨一会大一会小,姜净春走在路上的时候还是小雨,走着走着就忽地大了起来,雨太大,伞也挡不住,身上还是被打湿了些许。
上了廊庑后合了伞,姜净春擦了擦脸上沾着的些许雨水,而后便去了堂屋中。
李氏已经在这处等着她了。
见她来了,招呼着她入座。
自从姜净慧被寻回来之后,姜净春就很少去主动寻李氏。李氏这些时日也不知道是在忙些什么事情,也没寻过她。
两人这算起来也有几日未见。
姜净春从她的表情中看出她是有话要说的样子。
她问道:“母亲今日寻我来是何事?”
屋子里头放着冰鉴,倒没那么闷热,只是淅淅沥沥的雨水砸在窗台,吵得人莫名心烦。
李氏看着她一副文静模样,看着和先前那闹腾的样子比变了许多。
她总是告诉自己,即便净慧回来了,她也是她的孩子。
可是她好像还是同她疏远了。
或许是从他们让姜净春腾出了自己住了十余年的院子之时,她就已经有了寄人篱下的感觉。
李氏不在多想,让身边的嬷嬷把画像递到了她的面前,她道:“你已到了该嫁人的年纪,母亲给你择了几个人家,你瞧瞧看有没有喜欢的。”
嫁人......
这个词对姜净春来说显然是有些陌生,看着递过来的画像,她显然有些懵,不过片刻后很快又回笼了心绪。
是了。
她其实早就该说亲了的,只是当初他们一直没有提起这事而已。现下姜净慧回来了,她继续待在这里,即使他们嘴上不说些什么,可总归是不大喜欢的吧。
待在姜家,她也觉压抑,倒不如顺他们所愿,寻户人家嫁了,往后大家都落得个清净。
这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她该感激涕零,而不能涎皮赖脸,倒讨人嫌。
见到姜净春迟迟不说话,李氏心中也有些忐忑,她怕她是不愿意的。
从前她那样得喜欢顾淮声,现在突然让她去嫁给旁人,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屋外雨声还在继续,有些许的雨水倾进了回廊之中,姜净春的视线无意识地落在门外,就在李氏想要继续开口说话之前,先一步开了口,她道:“好,母亲说得不错,早该说亲了的。”
她的语气有些淡,说这话的时候瞧着也没甚情绪。
但李氏总觉得,姜净春现在就像,那夏日里头怎么也下不停的雨,落在石缝中滋生出来的一片青苔,又潮又湿,愁苦得不像话。
李氏轻轻地吐出了口气,心里头也闷得慌,不知该去说些什么。
只见姜净春已经接过了嬷嬷手上的画像开始看了起来,也不见面上有什么为难之色。
李氏这才开口说道:“这前三个公子,出身不低,现下已在朝中做官,看着是不错的,只是,他们门第不低,你进门后,他们往后难免是会纳妾的。”
“而后两个,虽出身不高,但也有才学在身,往后再由我们帮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况且,他们高娶,往后便是看在尚书府的面上,也不能苛待了你去,若你不想他们纳妾,我们便事先说好了不要他们去纳。”
姜净春视线虚落在眼前的画像之上,片刻后轻笑了一声。
事情做到了他们这种地步,真真是仁至义尽了。
顾得如此周全,她就连一点不是都说不出来。
李氏不明白她笑些什么,她看向她的眼中带了几分惑色。
而后她见姜净春从家世不大出挑的两人里面拿出了一张,她对她道:“就他吧。”
高门大户里头乱七八糟的事情确实不少,就连他们这一户人口已算稀少的人家,那也是破事烂事一堆。倒不如选些个门户低些的,事情也能少些。
李氏看了看她手上的画像,介绍道:“这人唤方之平,算起来还是你外祖的门生,如今还在国子监当生员,他家中子弟姐妹不多,你过去了之后,也不用去费心应付妯娌。我问过你外祖,他说这人心思正品行端,是个说得过去的君子。”
这年头,能找到个说得过去的君子也是不错了。
姜净春听后仍旧没甚太大的情绪,“既母亲说是好,那想来应当就是好的。”
事情已经到了如今这样的地步,再去说些别的也是徒劳。
转念一想也没什么不好的,既待在姜家有些令人窒息,嫁给旁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