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喵?(1063)+番外

“在悯悯难得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时打断它,它可能就再也不会想做这件事了。”

“不让悯悯拥有这只幼猫,以后我们塞给悯悯其他玩具,即使悯悯不推开,也不会对新玩具付出感情。这试验就彻底没戏了。”

“要不……多加一只吧?加一只成年母猫?正好来照顾这只猫崽子。”

“总不能让悯悯来照顾小猫崽吧?悯悯还没到生育年龄,而且是公的。”

“我们自然可以加一只,但问题是,悯悯会认吗?”

“会不会因为多加的这只便连它亲自选的猫崽都不想靠近了?”

“跟悯悯商量商量?反正小猫崽肯定得有一个照顾者,如果不安排成年猫,就得安排人。”

悯悯与小绒毛对视了一会儿后,示意小绒毛爬到自己身上来。

小绒毛毫不客气,很快爬到悯悯肩膀上,陷入了熊猫毛里。

小绒毛:哇,与站人类肩膀上的感觉差好多。不过它的毛没有我的软。

判断小绒毛站稳当后,悯悯转身,重新走回到屋子角落。

其他没被挑中的动物则集体缩到距离悯悯最远的另一个角落。

这些被选来的预备动物玩具都是性子温和且比较习惯与其他物种相处的。

所以即使里面有猫、鼠、蛇这类天敌,也没有出现相互攻击的现象。

研究人员又等了一会儿,见待选动物们已经逐渐重新放松下来,而悯悯依然没有下一步动作,于是一人靠近了问悯悯:“真的不挑其他的了吗?”

悯悯看了这人一眼,一如既往地在非必要时间都沉默着。

小绒毛却几乎忍不住想帮悯悯开口:不是你们建议悯悯第一次最好只挑一个玩具吗?

研究人员想了想,大概也对自己的前后矛盾有点不好意思,于是招呼同事们将悯悯送回到它自己的住处,安排把落选动物都送走,并把小绒毛带到另一处进行体检。

小绒毛的体检结果自然是非常健康。

在体检的同时,对于小绒毛的照料方案也商量出了结论:

虽然小绒毛确实还年幼,但已经断奶,即使找来大猫,对这样的小猫也不会照顾得多耐心,所以还是由人类来照顾更合适,就由照顾悯悯的饲养员兼职好了。

悯悯点头同意了这个方案,饲养员也没有意见。

小绒毛的意见则不在人类的考虑范围内。

被安排了的小绒毛:哼。

与体检完毕的小绒毛重逢后,悯悯仔细打量起小绒毛的长相。

先前挑选时,悯悯的注意力完全被小绒毛的眼睛和疑似能说人话的特质吸引,其实连小绒毛究竟是个什么品种的动物都没留神。

而现在这么一仔细打量,悯悯就发现了问题:项圈和猫牌。

悯悯的视线在小绒毛的脖子处顿了顿,然后不动声色地移开目光。

悯悯并不觉得将自己当作研究对象的人类会给它的玩具真猫挂上这样的……装饰品。

悯悯:

我和它都不会被放生到野外,所以不需要戴上这样的标记物。

再说,小猫带这东西好像容易出危险吧?而且,猫牌上竟然还刻了名字?

如果我没弄错,那么人类应该根本没给这猫取名?

提到时都是用“猫”“玩具”“一号玩具”来指代的。

似乎人类觉得取了特定名字容易对它产生多余感情、可能会难以冷眼旁观它在心理压力下的逐渐崩溃。

所以……

因为悯悯每次说出预言的时间及地点都随机,而部分预言从说出到发生的时间差比较短,于是为了避免错过、避免误事,悯悯身边时刻都有监听设备,也时刻都有人轮班等着听悯悯的预言。

也就是说,悯悯不可能避过人类与小绒毛说悄悄话。

小绒毛单方面说给悯悯听也不容易。

即使小绒毛掌握了只让声音传入某一个生物耳中的技能,可但凡小绒毛说话时该技能出点常规不稳定的故障,便会被监听设备收集记录下来。

不过,对比分毫不漏的监听来,人类对悯悯肢体动作的监视力度就远没有那么强。

毕竟,悯悯在动作方面除了经常仿若雕像地发呆外,并没有很特殊的地方。

所以,悯悯选择在摄像头的盲区拿着一小节竹子对小绒毛写字。

第一次写的是:小绒毛?

——问号也是悯悯写出来的。

小绒毛看着悯悯写完,然后对悯悯点头。

悯悯对小绒毛露出一个笑容。

小绒毛觉得自己也有必要表现一下。

于是直接用爪子在地上写:悯悯

小绒毛什么标点符号都没加,因为它对这个名字没有疑问,也没有其他强烈感情。

——小绒毛在人类拿在手上的好几份纸质文件上,还有路上的一些标牌上,都看到了这个名字,不存在写成同音字的错误可能。

悯悯也点了下头。

然后悯悯又写:你是什么?

小绒毛写:是猫呀。

悯悯在地上戳了六个点。

小绒毛正经地继续写:真的是猫。天生就是猫。只不过经历了一些能量事件,变成了比较特殊的猫。

前面它俩都是写完一句便擦掉一句,随时提防有人突然靠近看见。

但对小绒毛最新的这句,悯悯没擦,而是在“能量事件”一词下划了两条横线,并打上问号。

小绒毛抬起爪子碰触到悯悯抓着的竹子。

悯悯没感觉到拖拽的力量,也没感觉到竹子有分毫移动,只是突然间,爪中的竹子就没了、爪子空了。

在悯悯愣神之时,它听到旁边出现一声轻微的响动。

上一篇: 浅水鱼 下一篇: 非正经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