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悯悯看见,那节一端沾了很多泥土的竹子躺在了自己身侧。
小绒毛写:这就是能量传送技能。是运用能量的一种方式。
悯悯略微移动,捡回那节竹子。
沉吟几秒后,悯悯抹去面前的文字,写:我的感知特定类型信息,也是一种能量技能吗?
小绒毛写:在我的理解里,是哒。
写完这句,不等悯悯回应,小绒毛又写:用爪子写字有点累,累到我几乎都不想卖萌啦。下次还是写“的”叭。“的”字比“哒”字笔画少、更好写。
悯悯一时间没看懂。
它又重新看了看前面那句,才反应过来,这句的意思应该是:
“是哒”里的“哒”是小绒毛用嘴说话时常说的字,但写出来比较费力,让小绒毛考虑用“的”字来替代。
第630章
悯悯:不过小绒毛好像因为萌惯了, 所以又实在觉得尾字用“的”不用“哒”不符合它的气质。
悯悯初步判定:这是一只备受宠爱,被宠出了娇气性子的小猫。
悯悯写:在表达相同意思时,“了”比“啦”笔画少很多。
小绒毛写:哼。
悯悯又笑了起来, 觉得人类试图用玩具来给它放松心情的计划确实起到了效果。
悯悯:虽然是通过人类没料到的一种方式。
有了共同的小秘密——也可能秘密不算小——的一猫一熊猫感情迅速升温。
这让密切观察事态发展的人类非常欣慰, 也颇为纳闷:
那只娇里娇气的弱鸡小猫究竟哪里合了悯悯的眼缘?
不负责研究的基地内普通工作人员和看熊猫直播的观众们却觉得这根本算不上问题。他们一致觉得:
这小猫太萌啦。与悯悯互动时格外萌。这么萌的小猫咪熊猫当然也会喜欢啦。
研究人员:……不,熊猫的审美,跟人类的,它们不一样。熊猫的审美是熊类呀。
大众:不听不听不听, 大猫与小猫天生就应该贴贴。
研究人员其实也不是很在意悯悯具体究竟是个什么审美,他们只要能看到悯悯因小绒毛而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显得心情放松的动作, 他们就感到兴奋。
然后找来很多小萌猫, 请悯悯再挑几个玩。
其中不乏比小绒毛更貌美、更会撒娇的。
小绒毛:“……”
悯悯把小绒毛抱在怀里, 冷淡地看着这群小萌猫。
把所有小萌猫都吓得缩在距离悯悯尽可能远的角落瑟瑟发抖。
研究人员叹气:
“果然, 这不仅是个长相问题。悯悯从来就不是纯看脸的肤浅熊猫。”
“一号玩具从一开始就没怕过悯悯。这一点别说小猫了,成年猫也办不到。”
“熊猫毕竟本质上是猛兽啊, 坐着不动的气场也足以让性子敏感的普遍猫炸毛了。”
“所以悯悯对小绒毛另眼相看的关键是小绒毛的胆量吗?”
研究人员又找来几只傻大胆的动物, 且在将这些动物送到悯悯面前之前, 先拿沾满了悯悯气息的物品让它们适应、建立亲切感。
等把这群大胆动物放到悯悯面前后,它们果然立刻都对悯悯表达了亲近。
其中一只小狗还直接朝悯悯怀里扑。
看得研究人员提起了心:虽然悯悯是从来没表现出过对别的生物的攻击性,但那庞大的身躯、锋利的爪牙真不是摆设啊。悯悯稍微一个侧身, 光凭体重就够压死这条狗了。
悯悯没有侧身, 它只是抬起熊掌,抵住小狗,轻轻推了一下。
力道很精准地让小狗向外滚了两圈。
滚完之后, 毫发无伤的小狗趴在地上, 湿漉漉的眼睛继续看向悯悯,嘴里发出轻微的“哼唧”。
看到这一幕的人类纷纷欣慰:果然是最温柔友好的悯悯。
小绒毛不乐意:所以你们就仗着悯悯心软而肆意折腾它吗?随便把小动物扔到猛兽面前, 小动物死了算谁的?为了试验就可以无所谓地把小动物的命扔在本可以不扔的地方吗?傲慢的人类。
小绒毛扑向小狗,开始猫拳攻击。
不知道有没有还手能力、反正完全看不出还手意识的小狗一边躲,一边“嗷嗷嗷……”
小绒毛在揍狗的同时,也对在场的其他动物——包括人类——面露凶相,表态:“喵嗷嗷!”
将严重缺乏自保意识的小狗揍远后,小绒毛回头几个纵身跳到悯悯的脑袋上,右前掌拍拍悯悯的脑袋,然后看着地上的动物们,再次重申:“嗷呜呜。”
动物们……没听懂,但纷纷后退。
即使它们心里依然对悯悯的气味有亲切感,可也觉得……
那只很能打的猫的气味不亲切呀。
人类也知道,用小动物来试探猛兽很难说会不会出现血腥场面——日常再温和的猛兽,那也是猛兽。骨子里的捕猎凶性不会完全消失,可能会不定时爆发。
所以在做这类试验时,熊猫基地肯定不会对外直播,但为了后续的研究分析,还是会进行全程录像。
录完之后,大家觉得,这一段公开放出去好像也行?应该会吸粉?
“但吸的很可能不是熊猫粉呀。”
“猫粉与熊猫粉,也就只差了一个字嘛。”
“总共也才两三个字。”
“一号玩具是在保护悯悯吗?”
“小小的身体,大大的奶凶。”
“这样下去,感情会过分深厚吧……”
“实在不行就别拿一号当玩具或试验品了,悯悯喜欢就当宠物养吧。基地里也不缺多养一只猫的钱。”
小绒毛听着听着,觉得这些人类还算有一点底线、没有为了试验数据而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