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当上首辅了(259)
孟席玉看向明德帝,明德帝直接笑出了声,“好好好,不亏是朕看重的人,带我去看看。”
“是。”
明德帝拉着孟后君的手一块前去,光是京城这边就有这么高的产量,要是全国都用上这个肥料,这以后还怕有粮食不够的时候吗?
打仗、赈灾哪一个用不上粮食,先前粮食产量不高,有时候碰上哪个地方遭受灾患需要调取粮食救援,基本都是要从各个地方一并调取过去。
粮食哪会有嫌多的呢,云夏国已经灭国,周边的几个小国表面上对他们俯首称臣,但明德帝知道这几个国家都不是安分的主,一旦他们这边有什么破绽,这几个国家也绝对不会手软。
之前云夏灭国也算是给他们的一个信号,同时也向他们透露出他们这边的军事实力,火药和望远镜的发明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花与朝对周边国家的震慑,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粮食也增产了,真要打起仗来他们这边占尽了优势。
明德帝看着粮仓里堆得满满的粮食,嘴角的笑容怎么着都下不去。孟席玉看他这样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下放心了吧,满满一仓库。”
“放心、怎么能不放心。”明德帝回道,“等下就让人将这几个方子给下放到各个州府,让他们全都用上,北边是来不及了,但南边种植晚稻的时候可以用上。”
明德帝感慨道:“宋予归,得他真是我朝之福啊,幸好当初是宁儿去找的他,跟他成为好友,不然估计他也不敢这么快就展现出他全部的本领。”
“这孩子一家都是实心眼的,不会整官场上弯弯绕绕那一套,有什么都是直接说出来,这点我很欣赏。”孟席玉也点头称是,“他那夫郎也是个聪明的,可惜了他不想加入军队,不然真是个好苗子。”
“你要是把他拐去军队,估计宋爱卿就要找我来闹了。”明德帝打趣道,“那小子可把他夫郎看得很重,宁儿都说了他平时三句不离他夫郎。”
旁边农耕司的人听的惊奇,这位宋大人之前在宫里他们打过几个照面,看着是位端庄严肃的人,没想到私下居然对夫郎如此柔情。
孟席玉想到之前遇见他们俩的场景也笑出了声,“还真是,每次都要粘着他夫郎,走哪跟哪,他自己还没意识到。”
“阿嚏。”黏夫郎的宋予归此时正在查看各地交上来的税收账本,“谁在念我。”估计是他家秋秋吧,这才分开一会儿就这么念他。
京城那边丰收,安庆府这边也不遑多让。一开始上边官府的人让百姓们做化肥的时候还担心百姓们会不乐意,农事官们都已经准备好要怎么劝说他们了。
没想到这些百姓很配合,后来问起才知道宁乡县粮食丰产的消息早就传开了,他们这边老早就在眼馋着这个叫化肥的东西了,只不过不敢来官府问罢了。
也是这水泥路修对了,各县之间来往更为便捷,这消息自然也就传的快,很多去宁乡县那边做生意的商人听见这个消息又带回自己县,这一来一回大家自然也就知道了,还省的官府去劝说。
总之今年收粮的时候百姓脸上的笑容可做不得假,往年交粮的时候百般的不情愿,主要往年收成就不怎么好,官府还乱收税,一收大半的粮食都没了,交完了税根本吃不饱。
今年就不一样了,这米粒饱满不说,数量也很可观,田地里侍弄的好的人家,一亩的收成差不多接近五石,即便是那懒点的也有三石半左右。
这次各地的税收相比起去年增产不少,整个州府全都大丰收,宋予归满意点头,这样算算,除了要交的税收之外,剩下的粮食一定能够买个好价钱,百姓的生活也要好起来了。
安庆府已经在慢慢变好,温饱问题解决,接下来就是精神层面的问题了,他准备建学校。
他先前在和孟书宁谈安庆府的发展问题时就想过,安庆府现在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百姓们的生存问题,之前巡视查看有无贪官是第一点。
一个地方想要发展的好,除了要有好山好水,更重要的是要有好官,不然再好的条件也是无用。
贪官手下多冤魂,这话一点不假,九香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个贪官的手下有多少无辜百姓丧命,多少人被他逼的妻离子散,商人也不敢做多大的生意,整个县城宛若一潭死水。
这第二点就是要根据各个州府的条件和特产做出计划,让百姓们能够多几个能够赚钱的机会,再将田里粮食的产量提上去,百姓们也就能宽裕很多。
这个时候再来提关于读书识字方面的问题也就更加简单了,吃饱喝足自然也就有多余的精力和钱财能够丰富精神世界了。
第136章 安庆府
虽说已经决定要建学校了, 但也没办法马上实施,学院的选址宋予归最后还是决定沿用官学,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学院夫子。
祈州能找出来有资历能教学子的夫子倒是有几个, 但愿意教女子、小哥儿的基本没有, 不然之前他也不会写信去求助孟书宁了。
之前念哥儿在的那个私塾倒是收女子跟小哥儿,但那边只教他们识字, 教的书籍也都是那些规劝女子、小哥儿要遵从丈夫之类的。
念哥从前开蒙时就是由宋予归他们教的,跟书院的教导方法一样,再加上宋予归他们有意引导,念哥儿自小定下来的观念就是男女小哥儿平等,女子、小哥儿一样可以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