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择枝(22)
“少奶奶。”长缨唤。
许菱玉一时没反应过来是在叫她,拿起一块刚切好的,肥瘦相间的猪肉,递给排队登记的街坊百姓。
金钿拿胳膊肘抵了抵她,许菱玉才茫然朝巷口望。
见是长缨,她眼睛一亮:“长缨,快来帮忙!”
长缨看着头戴凤冠,身穿红衣,将喜帕随手搁在一旁,立在肉架侧的许菱玉,瞠目结舌。
他们家少奶奶,大喜之日,在巷子口给百姓发猪肉啊?
再想想,他家公子是怎么被少奶奶弄到手的。
长缨很快缓过来,似乎怎么匪夷所思的事,发生在少奶奶身上,都是合情合理。
长缨出去,足有小半个时辰没回来。
顾清嘉纳闷,有心自己出去探探许菱玉的去向,可他被宾客缠着,没能脱身。
院门外传来脚步声,他下意识侧身望去,呼吸一窒。
他的新娘子许菱玉,红衣袖口挽起寸许,头上不仅喜帕没了,连凤冠也不知何时摘掉,一头墨发如云似雾披散肩侧。
也不知做什么去了,雪腻的双颊微微泛红,额角、鼻尖香汗点点,美得惊心动魄,活色生香,乱七八糟。
顾清嘉捏着酒盏的长指略收紧,眼皮跳了跳。
幸好,这不是他真正要娶的正妃。
第12章 纵容
酒阑日暮,多数宾客已停箸,闲闲坐在席位上叙话。
还有少数举杯对饮,谈笑风生。
没人注意到许菱玉何时出去过,可她这副模样从外头回来,乍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阿玉,你一个新娘子,不好好在喜房里待着,出去乱跑什么?”舅舅孟近墨重重放下酒盏,拧眉盯着她,脑门青筋直蹦,“成何体统!”
平日里没见多关心她,训她的时候,舅舅长辈的架子总摆的十足。
虽说想让她嫁回孟家,谋算她和阿娘的嫁妆,都是舅妈在前面动嘴、出力,可许菱玉心里清楚得很,她的好舅舅可一点都不无辜。
比起明着算计的舅妈,许菱玉心里更看不起舅舅这样的伪君子。
毕竟是她大喜的日子,许菱玉面上未露不屑,语气也不顶撞,而是大大方方温声应:“舅舅误会了,玉儿没有出去乱跑,而是出去收贺礼的。”
“舅舅若不信,瞧金钿手里拿的是什么?”许菱玉说着,眸光流转,面含喜色,瞥一眼金钿提在手中的竹篮。
顾清嘉的目光已然落在那篮子上,众宾客也好奇地凑上前来看。
篮子是寻常细竹篾编制而成,家家都有,并不起眼。
惹人注意的是,里头横七竖八,堆得冒尖的红丝带,大红丝带上能清晰辨出黑色字迹。
金钿取出一条,将上头“百年好合”的吉祥话,呈在众人眼前。
笑着替小姐解释:“我家小姐自小没娘,多得街坊百姓照拂,想着借今日大喜,散散喜气,回报一二。可院子太小,没法儿把人都请来,便在巷子外设案,分了两头猪肉给街上来往的乡亲。乡亲们热情,说了好些祝福的话回赠,心意都在这里头了。”
金钿将竹篮提高几寸,好让大家看清楚些。
闻言,顾清嘉终于弄清来龙去脉,知道许菱玉为何一副受了累,却一脸欢喜的模样。
众人声声夸赞着许菱玉,顾清嘉唇瓣微动,未语,目光从数不清的红丝带上移开,再度落在许菱玉细细描画过的眉眼。
她发丝微乱,几根细软的发卷曲着贴在颊边、颈侧,仍是乱七八糟的情态,却有种说不出的生动鲜活。
蓦地,顾清嘉脑中浮现出衙门外,墙根下那丛生命力旺盛的春草。
不,她许菱玉不是不起眼的春草,而是自由生长的山花。
众人夸赞的声音此起彼伏,孟舅舅脸上越发挂不住。
“阿玉长大了,进退有度,舅舅很放心,你这里还有许多事要忙呢,舅舅改日再来看你。”孟近墨说完,举步便要离开。
江娴赶忙跟上,孟千里略垂首,也作势跟上。
许菱玉嫣然含笑:“舅舅别着急走啊,玉儿给您也留了一份,算作回礼。”
她话音刚落,长缨便从善如流从木桶中提起一条猪肉,上前一步,递向孟近墨。
孟近墨呆滞,孟千里伸手接过,道了谢。
“阿奶,阿奶,虎子也想吃肉。”虎子拉着包大娘,嗓音稚嫩,逗得大家连连失笑。
许菱玉躬身,想捏捏虎子和大丫的小脸蛋,可她伸出手,才想起手还没细细洗过,又自然收回,笑哄:“小馋嘴,给你们留着呢。”
随即站直身形,笑对众宾客:“今日来的皆是贵客好友,谢礼人人有份,只管找长缨领。小小心意,切莫嫌弃。”
清江县不是顶富裕的大县,遇上丰年,寻常百姓一日才能吃上两餐饱饭,肉荤更是逢年过节才舍得吃。
像孟家那样的,即便吃得起,也会节俭些,不会日日见荤腥。
似包大娘一家,上有老下有小,进项不多的,更不消说。
是以,许菱玉送的答谢礼,虽不算贵重,却是人人会喜欢的实惠东西。
一位穿绛色绸衫的客人朗声道:“好!许小姐果然大方爽快。”
他左右顾视,提议:“我们大家伙儿也不能白得许小姐的东西,不如也和外头的乡亲一样,给许小姐留几个字,恭祝许小姐与秀才郎喜结连理,白首同心!”
“小丫头,去备些笔墨来。”有人附和,冲着金钿吩咐。
又有人笑道:“这位仁兄说得在理,只那称呼咱们得改改,往后该叫一声许娘子才是。”
芹姨在灶房里,停下手里的活儿,隔窗望见院中宾主尽欢的热闹喜气,眼睛不由湿润,视线渐渐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