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硬演恶毒反派也不是不行(393)
秋南亭凑过去一看,发现李源指着的正是他文中提到的关于土地酸碱的问题。这是他自已写的部分,然而在这个时代,显然没有人会理解“酸碱”这一概念。
“这是臣在各种土中发现,似乎不同土壤中,是因着含有两种配比不同的物质,所以呈现不同的状态,也适合着不同的作物。而这两种物质,可以从别的地方获得,再放入土地,对土地的状态进行调整。”
他说完,小心翼翼看着李源,也不知道李源听懂没。
李源皱着眉,仍在思考,似乎对这个理论感到有些疑惑,但并未立即表态。
秋南亭静静地等着。
李源的眉头依旧紧锁,思索了片刻后,他挥了挥手道:“罢了,你这些话留着过些日子与户部和工部的人讨论吧。还有,关于这‘挖沟渠’能让土地变‘酸’?你跟他们讨论去。”
秋南亭一时有些疑惑,迟疑片刻后,他小心地问道:“陛下,臣之后去翰林院,是否也要与户部、工部接洽?”
李源抬眼看着他,略显意外,“那不然你写这些东西出来作什么呢?”他微微挑眉,“还是说你写的这些内容只是天方夜谭,编来套朕一个进土名头?”
秋南亭连忙摇头:“臣字字均是按照现下应当能做到的程度写的,绝不敢欺君!”
李源看着他,眼中透出几分好笑:“你是秋卿的独子,朕是相信你的品行的。不然也不会特意将你单独召来,说些闲话。你想做的这些事,朕瞧过了,若真能实施,也不失为造福万年,所以你暂且放手去做。”
秋南亭听得心头一暖,心中感激不已。皇帝的信任和解释让他更加明白,李源不仅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更是一个深思熟虑、体贴下属的领导。
他低头顿声道:“谢陛下信任,臣定当不负所托。”
李源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去吧,翰林院的事能做多少做多少,但如果你真心想要改变农事,还有很多机会,记住,踏实做事,别急功近利。”
秋南亭心中满是感激,深深行礼后退出了御书房。
回家路上他仔细琢磨,才逐渐品出皇帝今日这一系列操作的意味来。
这皇帝虽表现得颇为温和,但是心中有一些比较强硬的想法,也许是朝中支持他那些想法的人不够多,也可能是国家的客观条件不太支持某些政策的实施。
但是他需要一些人来开这个口子。
成奇略和郁鹏天在文章中一定表达出了皇帝所期盼的那种政见。
而成家是京城老派文官世家,郁家是江南书香世家的同时,在经济上也能提供极强的支撑。
这二人若为皇帝所用,潜力无限。
而秋南亭自已呢?他给皇帝一幅极其具体的蓝图,从农业开始,逐渐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基础。
秋南亭坐在马车上,忽然笑了一声。
李源需要三把隐藏起来的利刃,他不仅会努力成为利刃之一,还会想办法与其他两把利刃融为一体,成为皇帝的尚方宝剑。
秋南亭坐着马车回家的路上,街道两旁点缀着成排的灯笼,明亮的灯光照亮了夜空,给这个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靠近秋府的路上点满了灯笼,回家的路很明亮。秋南亭掀着帘子往外看,心情也不由得轻松起来,走在这样一回家的路上,虽心中仍有许多忐忑和疑虑,但安心却忍不住在心中扎根。
回到家,果然看见父母在正厅等他。
秋鹤原坐在上座,手中端着茶杯,品味着茶香,神色从容。袁琼师见到他回来了,脸上立刻浮现出笑容,迈步走到他面前,轻轻地抱了抱他。
另一边秋鹤原才开口低声说道:“做得很好。”
“多谢爹娘多年栽培。”秋南亭抿唇微微一笑。
然而,秋鹤原的语气却有些变化,“不过——”
秋南亭略微皱眉,看到父亲似乎有些欲言又止,便赶紧打断道:“父亲,今日我有些累,能否等明日再说?”
秋鹤原放下茶杯,站起身,下巴上的胡子动了动,“你这小子!以为我会说什么?那些答应你的事,我们作为长辈,难道还会出尔反尔么?”
秋南亭的眼睛微微睁大,灯笼的光芒洒在他的脸上,显得特别明亮。
看着父亲的神情,他心中有些猜测,忍不住问道:“爹的意思是……”
秋鹤原伸出手掌,轻轻阻止了他的问话,“我有更重要的事儿要问你。你这,一会儿父亲,一会儿爹的……”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爹请讲。”秋南亭笑眯眯地道。
只要不是又要棒打鸳鸳就好。
袁琼师看着父子俩这副模样,不由得失笑,“坐下说罢,不是累了么?”接着又给秋南亭拿了个茶杯。
秋南亭拿过茶壶为自已倒茶,顺便给父母的茶杯也续了些,好奇看向秋鹤原。
秋鹤原语气有些严肃:“你什么时候学的农事?若不是常大人给我送信来问我,我还不知道我儿子会那些旁的东西。”
秋南亭早就想好了说辞,展颜一笑:“李津之前在乡下待过许久,耳濡目染的,懂得便许多,也有许多自已的见解。”
袁琼师和秋鹤原眼睛都慢慢瞪大了。
“津儿他,之前不是脑子有些——”
秋南亭立刻用右手食指竖在嘴唇前,神秘一笑,“嘘——大智若愚。”
“你们可真是……”秋鹤原忍不住笑了起来,看着秋南亭半天说不出来话。
第182章 我未摘月,月亮却奔我而来(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