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大佬她每个世界当炮灰/炮灰她在快穿世界里乘风破浪(172)
但现在皇帝和师丞相还有时间折腾,就让他们好好斗一斗吧。
师丞相的人离开之后,皇帝的圣旨竟然过来了,表示师琳雪的皇贵妃大封典礼,要纪琳琅出席参加。
纪琳琅又不傻,怎么可能会去自投罗网,老夫人失踪的事情,京城那边还捂实着呢。
现在估计是心里不安,担心澹台修也反了,所以想召纪琳琅回京牵制澹台修。
纪琳琅还知道,这个提议是师琳雪提出的,永宁长公主也赞同,所以才有了皇帝的旨意到来。
纪琳琅给澹台修送了信,边境上的澹台修很快就回复了,随后澹台修修书一封回族里,让最后一部分族人撤离京城。
当下澹台一族的人就分成了两派,一派觉得澹台修异想天开,五万兵力对上西域和北狄还想造反,简直痴人说梦。
另一派觉得,如果澹台修造反,他们还留在京城,那无疑是死定了。
与其留在京城待宰,还不如离开京城寻求活路。
所以澹台氏一族的人有一部分选择留在京城,大部分离开京城南下,还有一小部分人去西北找澹台修。
至于,澹台明离京去找老夫人,到现在都还没回归。
澹台明离京之前,还特地的进宫看了一下,确认老夫人不在宫里,他才往别处查的。
等澹台氏一族的人撤离京城之后,老夫人失踪一事,就被爆出来了。
留在京城的那一部分澹台族人,以及马氏和她的儿女们当即向官府举报,澹台修要造反了。
然而,他们以为他们要立功,却不想第一时间被官府控制起来,关到了牢房里去了。
皇帝这边得知之后,觉得是老夫人失踪的事情被澹台修知悉了,当即让人去追杀离京的澹台族人。
第154章 替嫁嫡女:事发夺权
“皇上不可。”师丞相得知皇帝的追杀旨意命令下之后,匆匆赶回宫劝阻,“臣请皇上收回成命,如今大将军是否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也许是叛党的离间之计,还请皇上三思啊。”
皇上皱眉看着师丞相,“丞相以为何?”
“回皇上,臣以为皇上应加封大将军。”
皇帝不满,“澹台修用兵如神,已经是大将军了,再给他加封就是伯爵,若他打了胜仗,朕再把他往上加封,他是不是得坐到朕的龙椅上了。”
其实这些年澹台修打了胜仗,除了年少的初上战场第一回 败之后,澹台修就是个常胜将军,从未再吃过败仗。
皇帝一直以澹台修年轻磨练为由,压着澹台修的官位,不让澹台修封爵。
“臣以为大将军该封侯。”
师丞相历数着澹台修大大小小的战事,不说剿匪这些,单是庄朝周围的国家都打了个遍,要不是有澹台修震慑,以庄朝的腐败,皇帝的无能,早就被周边的国家给打过来了。
皇帝对着师丞相怒目而视,“丞相,如今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雪妃如今已封皇贵妃,来年封后,大将军是你的女婿,你让朕如何放心?”
皇帝这些年贪恋美色,无心政事,可以说放了不少权力给丞相。从前他始终觉得自己是皇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只要大权握在他手里,臣子若是有二心,他随时能处置。
可如今师丞相渐渐势大,还逼着他封师琳雪为后,更让皇帝更加的忌惮不已,偏偏他最忌惮的师丞相和澹台修还是丈婿两人,若他二人联手,不用等藩王和起义军打进来,江山就得易主了。
师丞相立马跪了下来:“皇上冤枉啊,臣对皇上忠心耿耿,天地可表日月可鉴,绝无二心,请皇上明察。”
皇帝也不可能真的和师丞相撕破脸,所以借着台阶就下了。
随后,皇帝召回派出去追杀澹台氏族的人,同时一道追封澹台修为镇国侯的旨意派往大西北。
京城里的澹台族人在牢里吃了一番苦头,被放了出来。
马氏和她的儿女们以及其它的澹台族人都懵了,没有想到他们都举报澹台修谋反了,澹台修竟然还能封侯。
当然皇帝也只是封侯,然后赏赐了不少东西给澹台修和纪琳琅。
军营里,澹台修接了旨意,叩谢皇恩,然后问起了草粮物资。
传旨太监当即愁眉苦脸,哭丧地表示,草粮和物资在路上的时候被劫走了。
真真假假,也没有必要追究。
澹台修目光落在那两车珠宝首饰和布匹、茶叶、贡酒上,并没有让人把酒和茶叶拿下来享用,而是让人送回大将军府。
纪琳琅这边收下了两车赏赐,直接就新开了一个库房,让人搬到新库房里。
这个时候皇帝送的物资,纪琳琅哪里敢用。
而皇帝派来的人,除了封赏,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来接纪琳琅回京的。
他们也是狡猾,没有在澹台修的面前说,反而是到了大将军府,把旨意摆在了纪琳琅的面前。
“镇国夫人,请带小公子跟咱家回京吧,丞相大人和皇贵妃心里可念着镇国夫人。”
纪琳琅没动,回京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带儿子回京。
“镇国夫人?”为首的太监一双三角眼看人特别不舒服。
“黄公公,我儿还小,身子弱舟车劳顿恐伤身子。待满百日再回京,还请几位公公及护军在西北多留些日,再回京。”
纪琳琅这话一出,黄公公并不愿意,但他确实不敢强迫纪琳琅,所以也只能暂时留在西北。
他们这次出来,皇帝就下了死命令,让他们把纪琳琅母子给带回京。
之前皇帝安排在纪琳琅身边的人都被留在了京城,纪琳琅也只带了刘嬷嬷和两个宫女出来,不过来的路上两个宫女就被纪琳琅给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