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婆婆的种田日常(5)

作者: 月华丶清 阅读记录

可见有多穷,更别说米这样的精贵吃食了。

她绝望的闭了闭眼睛,不知道还能不能穿越回去。

但在次之前她也要努力活下去。

为了不被当作异类烧死,她只能模仿原主的神情举止说话方式。

看着碗里的米汤,从原主记忆得知他们这个村都没有几家人能拿的出这样的精米来。

日子过得最好的几家也就隔三差五的才能吃一次清稀饭,其他时间都是吃野菜红薯土豆等。

“这米是哪里来的?”她模仿着原主的性子问道。

从记忆得知这个家很穷,经历几件大事后,家里为数不多的一点铜板都在她这个屋里藏着呢。

杨小燕他们身上是分无分文的。

杨小燕闻言回过神来,说到这个她脸上扬起一抹真心的笑意,柔声说道:“是舅姥爷特意送给娘补身子的。”

说道这里,她心中划过阵阵暖意,嘴里念叨着:“村里的伯娘婶娘嫂子些听说娘醒了过来,都是很高兴,她们下午还特意抽空带着东西来看了娘。

罗大伯娘送了两个鸡蛋,赵二婶子送了二两红糖,张幺婶送了半斤杂粮面……。”

杨小燕如数家珍一般,给她说谁谁家送了多少东西,送的什么,都记得大差不差。

他们村的人都是一起逃荒过来的,一路上大家互相扶持,彼此守望相助,一起经历过多少劫难才成功平安到达金阳镇扎根在蒋安村。

这同生共死的情谊可不是一般普通村民能比的。

谁家要是有个什么事,不用招呼,大家自发的就会来搭把手。

加上他们是外地逃荒来的,不团结起来,很容易受本地人欺负的。

要想生存在这里生存下去,不露出马脚,她就要把自已带入原主的角色。

她有种直觉,她大概也许以后都会生活在这里了。

以后她就是王秀兰了。

“都记下了吗?”王秀兰轻声问道。

这些礼以后都是要还的。

人情往来,有往才有来。

“娘放心,小叔都记着呢!”

第4章 和睦邻里

王秀兰听后不由的点头,没想到从不理事,只是一心念书,他们做事竟也如此稳妥,懂人情世故。

刚开始她还有别扭,不太习惯被这样照顾。

这别扭着别扭着一会儿后发现杨小燕并没有不耐,对她很是恭顺,照顾的十分妥帖。

喂几勺子就用手帕给她擦一下嘴,然后再喂,如此反复。

习惯成自然,慢慢的这别扭的情绪散去,也就习惯了。

婆婆喝完米汤,杨小燕麻利的收拾好碗勺拿出去。

去看了看箩筐的儿子醒了没有,一进屋就看见儿子正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盯着门口瞧呢!

小家伙这是听见了她的脚步声,知道娘亲要进来了,早早就望着呢。

看见娘亲进来,一岁半的蒋希阳眼睛一下就亮了,咧嘴咯咯的向着她笑。

小手也不停的向她挥动,身子挣扎着往上窜向她扑腾着叫:“娘娘~。”

“乖宝~~。”

看着儿子的笑脸,她的心都融化了,两个箭步跑到箩筐边,弯腰双手架着蒋希阳的腋窝把他抱了起来。

紧紧抱在身前,然后麻~的一声,一口亲在他的小脸上。

她的嘴唇印在蒋希阳脸蛋上轻轻用力吸了一下。

蒋希阳被逗的咯咯咯的笑个不停。

亲香够了后这才想起给检查有没有尿尿。

赶紧用手摸了摸尿戒子,干的!

心中大石落地,换洗的裤子还没干透呢,没有多余的裤子换。

嘴里夸着:“宝贝儿真乖。”

夸完后,赶紧把前面尿戒子扯开,给儿子把了尿。

把完尿后把儿子用一只手抱着,笨拙的打了温水,给小家伙洗了脸手,又洗屁屁。

乡下人没那么多讲究,一个盆全家用。

小家伙能拥有自已的一个小盆那是很幸福了。

打理好儿子后把箩筐拿到厨房,把人放箩筐里,在陶罐中舀了一个不大的红薯跟一些米汤还有一点白菜叶子。

把红薯白菜在米汤中捣烂后这才喂儿子吃早饭。

小家伙吃饭不太专注,等他吃完后,她才有时间吃饭,这时饭都快凉了。

也是天气回升了,这要是冬日里饭早就凉了。

她吃的是野菜汤跟红薯,下饭的是一小碟泡菜。

他们一年四季的下饭菜主要的就是咸菜泡菜,所以泡菜消耗的也快。

坛子里所剩的泡菜不多了。

她的抓紧时间把菜收回来,切晾好,给泡上,不然再晚一些时日,菜老了,不能泡了,到时下饭都没得菜吃了。

饭吃到一半的时候,蒋希阳见娘亲有一会儿没理他了,就瘪着嘴巴哇哇大哭了起来。

杨小燕赶紧两大口喝掉碗里的米汤,丢下碗筷,连忙起身去抱儿子。

等哄好儿子后碗里所剩的一点儿红薯都凉透了。

怕儿子再哭,她只好拿着一个背带布,把儿子绑在背后,这才匆匆把剩下的红薯吃了。

洗过锅碗瓢盆碗筷后,又拿出一家的脏衣服准备去小河沟清洗。

她背着娃娃,把脏衣服用背篓装着端着走。

前面端着一筐衣服,背后背着一个娃娃,行动有些不便,走的有些费劲,到河沟边时累的不轻。

这时河沟边有三个妇人也在洗衣服。

几人看见她都热情的打招呼。

那个最年轻的妇人手脚最麻利,一把扔下手中的衣服,小跑着过来帮忙接过她手中的背篓。

放下背篓后又把接蒋希阳给抱了下来,嘴里关心着王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