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婆婆的种田日常(80)
婶子好狠的心啊!
车夫大哥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回程的时候他把鞭子甩的虎虎生风,他要快点回去把这件事讲给他兄弟听听,让他们也惊掉下巴!
而在家的蒋鸣夫妻就淡定的多了。
他们家祖传的大力,不奇怪。
不奇怪才怪,他表姨婆这力气大的太离谱了!
第69章 探听
王秀兰他们回家时动静大,被村里的一些人看见了。
村里本就有两个石磨,那些人心下十分好奇为什她会花大价钱买一个石磨。
而且他家不是因为没钱导致蒋远彬被野兽咬死的吗?
这个大石磨比村里的石磨还大,没有三四两银子下不来,这笔钱又因何而来?
还有那个跟王秀兰像的很像的那个老太太又是谁?
力气竟比王秀兰还大,那么大的石磨就那么轻而易举的抱起来了。
这一切都引得让人好奇不已。
五六个妇人默契的互相对视一眼同时扛着锄头,背着背篓带着心中的好奇向王秀兰家而去。
活缓一会干也无妨,不急在这一时,等她们去听了八卦再去地里也不迟。
天天都有干都干不完的活,耽误一会儿也不碍事。
几个妇人去的时候王秀兰他们正在院子里商量大石磨的安放地。
胡秀丫走在最前面,率先问出了心中的疑惑:“秀兰,村里有两个石磨,你咋还买个大石磨呢?”这不是纯粹的浪费银子吗。
(第4章的胡幺婶。)
“对啊秀兰,村里的石磨大家伙都出了银钱,都有使用的权利,难不成是有什么人在你耳边乱舌根了不成。”张梅花也是十分不解她的做法。
见家里大家伙来串门,杨小燕夫妻很有眼色的端了板凳椅子出来,给婶子嫂子们坐。
“大家坐都,都坐。”王秀兰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热情的招呼着人坐。
那些人心不在焉的落坐,盯着她满心好奇的追问:“秀兰说说你这是怎么回事?”同时他们的眼神还不断的偷瞟着刘秀。
她脸上的笑容不变一副无奈的口吻:“嗨,我哪有银钱买石磨呀,这石磨我表姨买的。”
说完还懊恼的拍了一下脑门:“瞧我这记性,都忘记了还没给大家伙介绍我表姨。”
她走到刘秀身边,高兴的给大家伙介绍道:“各位这是我太姥舅家的表姨刘秀。”
“你太姥舅?”好复杂的关系啊!
众人一脸懵,脑子里一团浆糊,一时间没理清这层关系。
“就是…!”
她一阵叭叭的解释后,大伙才恍然大悟的弄明白了这复杂的关系。
他们有心想提醒她是不是找认错了人,可见刘秀那张脸时就打消了怀疑。
加上他们一家子祖传的大力气。
这是一家子没跑了。
刘秀脸上带和蔼的笑容,客套的说道:“以后大家都是邻居了,各位一定常来坐哈。”
胡秀丫他们见她一脸慈祥,说话也和气,是个好相处的人。
于是都笑着客气的应道:“一定一定。”
胡秀丫是个憋不住话的人,见刘秀和善浑身散发着一种亲切感。
就忍不住心中好奇问道:“秀表姨村里有石磨,干啥费那钱买石磨呢?”
胡秀丫男人跟蒋远彬是一个辈分的,所以她跟着王秀兰一样称呼刘秀为姨。
蒋安村的人都是从南州逃荒过来的,逃荒途中受了多少苦难才到了金阳镇安家落户。
老一辈年纪稍大一点的人在逃荒中伤了根本,这些年来都陆续去世了。
王秀兰上一辈的老人,蒋安村现在只剩下几个了。
除了那几个老人,现在就是刘秀的辈分最高了。
刘秀一脸惆怅的叹了口气:“家里两个孩子要念书,家里又没个进项,老身带的银子总会有用完的一天,这不就想继续做以前的豆腐手艺添个进项。
这豆腐天天都要做,总不好天天去用村里的石磨,于是就自家买了一个石磨磨豆腐。”
嚯哟…!
胡秀丫几人惊的一下瞪圆了双眼。
从刘秀的话中她们听出了两个意思。
听她话的意思,这刘家表姨是带了不少的银钱来的。
关键她会做豆腐,而且现在要把这个手艺教给王秀兰一家。
所以才会买了一个大石磨。
刚刚他们还以为王秀兰家多了一张嘴,是多了一个拖累,以后日子肯定过的更难了。
哪成想这刘表姨是个金娃娃呀!
不仅自已带着不少的银子,还有豆腐手艺傍身。
这以后只要他们家不大手大脚乱花费,这卖豆腐的银钱足够他们一家生活了。
他们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秀表姨你可真厉害,还会做豆腐。”张梅花真心羡慕无比。
刘秀不堪在意一般摆摆手:“嗨,家传的手艺勉强能糊口而已,不值一提。”
然后满脸正色的对几人说道:“还请各位街坊邻居以后多多照顾照顾生意哈。”
“哈哈,会的会的。”胡秀丫他们尴尬的打着哈哈,回的敷衍。
这豆腐六文一斤,可不算便宜,一个月能买上两三次都不错了。
哪能有那多余的钱常常买哟!
“大家乡里乡亲的,以后来买豆腐都比街上便宜一文钱一斤。”王秀兰说道。
“秀兰敞亮大气。”几人心中的那点嫉妒酸意因为她的这句话而消失。
“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去干活了,就不打扰你们装石磨了。”张梅花第一个出声提出离开。
八卦消息都打听清楚了,也没继续留下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