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婆婆的种田日常(92)
一家人嘛,随便吃一点便饭就是。
如果不是怕王秀兰心里有负担,他甚至都还想回自已家去吃饭呢!
他脸色复杂心中五味杂陈,既高兴王秀兰对他这个大伯哥的看重,又自责因为他竟如此铺张浪费。
便语重心长的劝诫:“弟妹咱们都是一家人,平时咋吃就咋吃,不必如此客气的为我做这么丰盛的菜肴。”
王秀兰嘴角有些抽搐,有点一言难尽的看着他说道:“这肉割了有两天了,再不吃就坏了,就算大哥今日不来,我们也会把这些肉炒了的。”
蒋远明一副我懂的眼神,摆摆手说道:“今后可别如此见外了,不然以后我可不敢来你家吃饭了。”
肉用盐腌制好放着,哪里就会坏了。
显然他以为王秀兰这话是为了宽他心才会故意如此说的。
他又懂了!
王秀兰见状也不再解释,误会就误会吧。
蒋远明不愧是老把式,当天就把灶给砌好了。
灶台是按她的要求放了石板在上面。
石板好打理,又干净又平整。
这块石板还是刘秀下午去镇上买回来的。
也是她家没有工具,不然刘秀就能凿一块石板出来。
刘秀脚程快的很,来回一个时辰都没要到。
当时蒋远明看着背若无物一般,轻松无比背着石板归来的刘秀,差点没把他眼珠子给惊掉。
从那时候起,他对刘秀随时都非常敬重。
在他心里刘秀是个深藏不露非常厉害的人。
半下午稻草就完全晾晒干了,王秀兰把手清洗干净仔细的擦干后把稻草收起当一个簸箕里面。
又让刘秀把所有的老豆腐切成大概两指宽,三指厚的方块。
她就烧了一锅开水,舀出来装盆放凉,又烧上半锅开水。
刘秀力道掌握的非常完美,切的速度快不说,切完的豆腐块都是完整的没有碎。
等盆里开水放凉后,刘秀放上一点点盐搅拌搅拌倒进装豆腐块的盆里,进行浸泡。
泡了一会儿后捞出豆腐块放进筲箕中沥水。
趁这个时间她把蒸笼给洗刷干净。
蒸笼洗完用开水再洗了一次放上锅,这时豆腐块的水也沥干了,用筷子把轻轻夹起在放进蒸笼中。
因蒸笼不大,豆腐块之间又隔着一些距离,几斤豆腐放了三个蒸隔。
蒸上小半个时辰,确定豆腐块全都蒸熟又夹出来放簸箕中晾晒。
这时天都黑了,只能把豆腐块放王秀兰屋子里,第二日再端出去晾晒。
放学回家的蒋姝见状,立马说道:“娘,豆腐块放我那屋吧,我一个人空间大。”
她当即拒绝:“又不放床上,不影响啥,放我那屋就行。”
她晚上都是在空间睡觉,压根就不会在屋里面睡,所以压根就不会影响到她。
第87章 优秀的刘秀
蒋远明砌完灶就要走,说什么也不愿意在王秀兰家吃晚饭。
帮了忙不要钱,饭都不吃这哪能成啊,王秀兰就让蒋鸣拦着人不让走。
同时满脸严肃的说道:“如果大哥连晚饭都不吃,以后我可不敢再找你帮忙了。”
见王秀兰神色认真,也知道她是个说一不二的性子,蒋远明生怕她家以后有啥事都不会找他了,就同意了留下吃饭。
他本以为晚饭会比较简单,肉在中午就给煮完了,哪曾想晚饭也很丰盛。
一大盆排骨烧土豆,一大碗清炒白菜,一大盘炒鸡蛋,还有一个莴笋叶子蛋花汤。
晚饭丝毫不比中午逊色。
蒋远明深深叹了口气,那眉头紧紧的皱起,内心里忍不住为她家发愁。
天天这个吃法,哪个家庭能承受的起哦。
恐怕卖豆腐那点钱就只够吃一天饭吧。
实在忍不住的他,也不怕王秀兰高不高兴了,还是开口劝诫了两句。
王秀兰知道这是为她好,也很给面子的赞同了他建议。
至于听不听就另说了。
豆腐块整整的晾晒了一天才彻底晾干水分。
豆腐块也晾干水分了,把稻草拿出来均匀的铺在簸箕中,铺上手掌后的一层。
然后把豆腐块用筷子夹起,间隔着一些距离放在稻草上面。
把整个簸箕放满豆腐块后,在上面盖上一层稻草,再盖上一个簸箕。
豆腐块一共放了两簸箕。
盖好稻草后端进屋子里放着,只等着豆腐块发酵长出白色的菌毛就可以挑出拌料了。
拌好后装入瓦罐再封上几天二次发酵后就可以食用了。
豆腐块发酵期间不用管它就行。
因为天气不太热的缘故,新灶也需要晾上几天才能使用,期间他们就没有再做豆腐了。
毕竟小铁锅太小了,做起来太过繁琐了,又费时间费精力。
大铁锅一次就能搞定的事小铁锅得分几次才能完成。
王秀兰再也不想用小铁锅做豆腐了。
等灶干的这几天,除了去上学的,考试未归的人,他们几人都去地里挖地育水稻苗。
古代落后不像现在有塑料薄膜可以给苗保温,这里都是用的稻草盖苗保温。
所以他们育水稻苗都是育的干苗,在耕地育水稻苗。
不像现代大多数都是在水田育水稻苗。
现在也有少数人是在耕地育的干苗。
因为有刘秀在,她力气大,又不知道累,干活又快又好,效率非常的高。
本该两天才能完成的育苗,结果有她在的原因,一天就完成了。
刘秀每次干活都有不少村民瞧见了。
村民们每次都会故意偷偷瞧她是否真的会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