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瑶默默地叹了口气,在这乱世之中,笃信“仁善”二字,何其不易?她必须拼尽全力,才能创造一个不愁温饱、不惧风雨的太平盛世。
华瑶匆匆往下翻,看见了“下三道”的最后一道“地狱道”。
出乎华瑶的意料,地狱道的篇章缺失了七页,残存的语句是:“地狱道,无惧无畏,无情无义,无恩无怨,无理无法……极易走火入魔……身死之日,神灭形消……”
华瑶一下就想到了她的兄长,高阳东无。
地狱道的寥寥数语,格外贴合东无的心性。
残破的纸页上,依稀写出了地狱道的十字批语:“地狱道,尸山血海之妖魔。”
华瑶有一点惊讶,其余六道的批语都只有八个字,“地狱道”的批语却有十个字,可见“地狱道”真的很不一般。
或许是因为,“地狱道”的零星残页,勾起了华瑶的好奇心,她飞快地翻阅整本书,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她就看完了全部内容。
《武学七道》的后半部分,正是一本武功秘籍。此书的功法极为神妙,先把武者分为七道,然后详细地叙述“上三道”与“中一道”应该如何提升内功、精修外法,每一道都有独特的诀窍。
华瑶的悟性极高、灵性极强,经过她的一番审视,她不仅确认了秘诀行之有效,还当场试用了一回。
“太极道”的功法,果然与她十分契合。
她依照书中所写的秘诀,运转内息一周天,只觉浑身气力充沛,血脉循环畅通,筋骨更加强健,双手双脚蕴含着劲力,从头到脚都是暖洋洋的,烦躁的情绪一扫而空,她的心神归入一片纤尘不染的净土。
此时此刻,华瑶再去揣摩自己的剑法,就仿佛换成了另一人的视角,能从各个方向审视她的薄弱之处。
窗外青竹摇影,流风微动,华瑶正在闭目调息,竟然依稀窥见院中景致,原是因为她的感官比平日里更敏锐,就连直觉都变得更强烈了。
华瑶缓缓地吐出一口气。她睁开双眼,灵台一片清明。
既然秘诀如此有效,华瑶也放下了顾虑。她过目不忘,很快就把《武学七道》的后半部分背了下来。
此书说明了“上三道”与“中一道”的练气运力之诀窍,也指出了这四道所对应的弱点,华瑶身边的武将几乎都属于这四道,为了保护他们,华瑶便把描述弱点的那几页全撕了,扔进香炉里烧掉。
此书的意图,大概是惩恶扬善,丝毫不提“下三道”如何修炼,还记载了对付“下三道”的策略,确实拓宽了华瑶的思路。只可惜,地狱道的相关章节又缺失了,徒留几张破旧的、泛黄的残页。
华瑶偏不信邪。
她拆开书封,里里外外地检查一遍,仍未找到任何关于地狱道的蛛丝马迹,但她发现了书封内侧的一处私章印记,朱雀展翅的形状,红喙金羽,历久弥新,她对此十分熟悉——这是兴平帝麾下第一大将的私章。
兴平帝是华瑶的曾祖母。
曾祖母麾下第一大将,乃是一位身高八尺的魁梧女人。她身披金丝甲,手持银环刀,民间称其为“金甲将军”。
华瑶很小的时候,偶然听闻金甲将军的事迹,心底涌起一股崇敬之情,太后就送了她一副金甲将军的画作。
说实话,那幅画不太好看,名为“麻雀啄食”,却把麻雀画成一坨黑,笔锋粗糙而浑厚,展现出狂野的风格,华瑶根本看不懂。
金甲将军的私章,倒是给华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个私章印记,就是整幅画上,唯一让她觉得好看的东西。
现如今,再看这本《武学七道》,难道是金甲将军的著作吗?这也是说得通的。金甲将军的武功出神入化,远超当世一切武学宗师,而且她的平生之志也确实是惩恶扬善,她还自创了一条格言:“吾乃凡人,无奈凡人,为人为仁,难舍难分。”
正是因为兴平帝、金甲将军……以及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才能开创出流传千古的“兴平之治”。
华瑶的心中荡起一阵慷慨之情。她合上书页,脚步轻快地走出书房,恰好遇到了前来报信的白其姝。
白其姝含笑道:“殿下的心情很好啊。”
华瑶牵住她的左手:“确实还可以,我正想和你说,我找到了一本秘籍,书中有几条口诀,都是练气运力的法门,我已经试过了,成效显著,你要不要也试一试?”
她们的周围是一片茂密竹林,夕阳乱筛竹影,石子路侧边有一条小溪,溪水淙淙地流动着,水面上波光流连,映照着她们二人的倒影。
白其姝忽然上前一步,与华瑶的距离近在咫尺。她说话的嗓音很轻,比流水声更浅:“适合您的修炼口诀,不一定适合我。我启蒙太晚了,调息运气的方法还是我自创的,后来就练了一身杂七杂八的功夫……我行走江湖,既要用剑,也要用毒,单靠武功是不能确保万无一失的。”
华瑶原先就察觉到了,白其姝的武功很独特,她的剑法诡异又灵活,乃是华瑶生平见所未见。
华瑶真没想到,白其姝的习武之路竟然如此艰难。
说来奇怪,白其姝出身于大富大贵之家,天资聪颖,根骨绝佳,自幼就应该有名师辅导。往前推个二十年,也就是白其姝小时候,白家的家主雷厉风行,治家经商的手段又很高超,白其姝作为家主的孙女,诞生之初便能显现习武的根骨,家主对她必定十分器重。她又怎会沦落到自创内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