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仍是一片风平浪静,官场上却流传出一些奇闻。中元节休沐尚未结束,户部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员提前开工,只因华瑶从吴州带回来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全部充入了国库。吴州本地人都没听见一点风声,数额如此巨大的一笔横财,并非民脂民膏,又是从何而来呢?难道是鬼神恩赐吗?众臣不敢议论,只能加倍小心做好自己份内之事。
明年便是天成元年,依照惯例,华瑶会在今年冬天之前,册封功臣。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堂上各方势力都会有所变动。
众臣忐忑不安等待了一段时日,总归等来了华瑶的旨意。
昭宁二十七年八月四日,华瑶册封秦三为护国将军,加封侯爵,统辖沧州军营;许敬安为骠骑将军,加封伯爵,协理镇国将军掌管凉州军营;祝怀宁为京城车骑将军,加封伯爵,同时追封已故的戚归禾为上军大将军,孔元青为南中大将军,其余武官功绩不如这几人,各自也得到了丰厚封赏。
华瑶废除了司礼监对奏章的批红权。由此,内阁成为最高级别辅政机构。内阁首辅金曼苓权势更
甚,杜兰泽更受华瑶器重,朝廷众臣私下议论,都说金曼苓位同宰相,杜兰泽位同副相。虽然金曼苓职权远不如唐宋时期的宰相,却也让众臣钦羡不已。
第257章 岂止以 “我在看你眼里的月光。”……
转眼已是八月中旬,中秋节将近,朝臣又要迎来七天假期。
如今全国太平安定,北方各省粮仓丰足,全部做好了过冬准备。西南战事结束了,东南海寇不再侵扰海港城镇,国库充盈,粮价平稳,京城节日气氛比往年更浓厚。
华瑶的心情也很不错。她正坐在文渊阁里,与金曼苓、赵文焕、沈希仪、杜兰泽一同商量新式学堂章程。
议事完毕,赵文焕、沈希仪、金曼苓告退了,杜兰泽仍然坐在座位上。
此时正是晌午时分,天光明亮,华瑶从衣袖中取出一只平安符,约有半个巴掌大小,光滑布面上刺绣着八瓣莲花。
华瑶把平安符递给杜兰泽:“我从宝山寺求来了平安符,请师太开过光了,送给你。宝山寺香火鼎盛,人人都说这里的平安符是很灵验的。”
杜兰泽微微一笑:“承蒙陛下厚爱,我此生报答不尽。”
她抬起指尖,轻抚一瓣莲花纹。
“你最近是不是又瘦了一些?”华瑶握住杜兰泽的手腕,“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杜兰泽抓紧平安符,脸上神色不变:“天气转凉,我向来畏寒怕冷,近日胃口也不太好,瘦了几斤,尚无大碍,有劳陛下牵挂。”
华瑶半信半疑:“是吗?”
杜兰泽点了一下头:“您与我既是君臣,更是至交知己,我怎敢欺瞒您?您若是相信我,就请不要再担心了。”
华瑶仔细观察杜兰泽的神色,轻轻按住了她的脉搏。
华瑶曾经学过诊脉技巧,略懂医术。杜兰泽的脉象还算平稳,华瑶也查不出什么大问题。
平安符仍在杜兰泽手心里。她反复把玩了一会儿,又把平安符挂在了自己的腰带上。她的腰带是一条绯红锦缎,与平安符上莲花图案相衬。
华瑶思索片刻,开口道:“对了,我正想告诉你,我打算命令大理寺重审旧案,还你们琅琊王氏一个清白。你父母蒙受多年冤屈,朝廷亏待了他们,我可以为他们翻案了。”
杜兰泽抬起头来:“陛下……”
华瑶伸手去试了一下杜兰泽怀里的暖炉,炉火正旺,杜兰泽并未受凉。华瑶松了一口气:“怎么了?”
紫金铜炉里炭火微红,铜炉底部已有一层灰白浮尘。淡淡烟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如同梦幻泡影一般漂浮不定。人这一生,也像是一块木炭,燃烧过,闪亮过,就要化作烟灰了。杜兰泽正想得出神,华瑶又喊了她一声:“你怎么了?”
杜兰泽回过神来:“您还没有正式废除贱籍,朝廷也在改革官制,现在并不是重审旧案的最好时机。”
华瑶端起茶壶,倒了一杯水:“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杜兰泽轻声说:“天成四年之后。”
华瑶把瓷杯推到了她面前:“你深明大义,把国事放在第一位,你的苦衷我都明白,可你还要再等上四年……”
杜兰泽从华瑶手里接过瓷杯。茶水温热,她抿了一口,尝到了枸杞、红枣、人参、当归的味道。她明白华瑶特意为她准备了药茶,此茶功效显著,可以温补气血,调养元神。
杜兰泽低下头,含笑道:“陛下有耐心,我也有耐心。四年光阴,并不算长,等到时机成熟了,您再替我翻案,才不会留下话柄,爹娘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
华瑶仔细斟酌,认可道:“确实,四年后,我根基稳固,朝臣也不敢反对翻案。”
杜兰泽说服了华瑶,又与华瑶谈论起明年的殿试。明年是华瑶正式登基的第一年,也即“天成元年”,华瑶想从全国选拔人才,填补各州各府职位空缺。
凉州、秦州、永州、康州、沧州以及东南四省遭受了连年战乱,近来战乱平息,朝廷更加关注这些地方的吏治民情。
半个时辰之后,华瑶和杜兰泽拟定了明年的殿试题目。
想到自己将在明年钦点状元、榜眼和探花,华瑶心里十分期待。她盼着朝廷招纳一些才高八斗的大学士,更盼着全国一年比一年更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