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双眼确认一下。”
俩小孩仰头看她,眼神充满信任和喜欢:乔时姐姐跟其他大人真的不一样!
其他大人可能不把他们的话当回事,可能张嘴就是忽悠。但姐姐会用亲眼见证事实,然后告诉他们真相!
乔时脸不红心不跳地将潜台词隐去:她得亲眼看看,才知道怎么编,也得看看这个异常准备怎么演。
压力给到了画鬼。
它急得像个热锅上的蚂蚁。
画鬼有着与戏女相似的特性,不只是“本体寄居在不同作品上”这一点相似。它们都靠人与作品的【共鸣】壮大自己,也都擅长操纵情感。
无名画展。没有名字,就是最好的名字。
因为每个人在画里看到的都是自己:自己最渴望的东西,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自己的秘密……
有的人会想哭,有的人想笑……不管是哪种,那都会是酣畅淋漓的体验。
虽然参观过程无法留下任何照片,离开展馆后,他们也会渐渐忘记:我在里面看到了什么来着?但他们会记得那种体验感。
而这些情绪对画鬼来说,就是最好的充能材料。
那这是不是说明它本身就是无害的异常?
当然不是。
都说了,它没展开界域,是因为还太弱,最好的方法就是少量多次地多吸一点能量。随着它的壮大,与它产生太多共鸣与联系的人就很容易遭殃。
比如沉浸在幻象中,无法回归现实。
比如像小晨这样,一不小心就看到恐怖画面。
小晨能画下那幅画,本来就有它的“允许”。否则,他再有天赋,也很难三两下完成一幅艺术。哪怕只是复刻版本的艺术。
那个时候,他差点就变成了它。
这种允许也不是啥好意。小晨复刻着那幅画,又融入了全新的恐惧,只会加深他与它之间的联系。
必要时,哪怕小孩跑掉了,它也能找到他。
但现在这不是问题了,因为小孩很贴心地用这幅画帮它招来了魔鬼。
小男孩有点紧张地对乔时指了指右前方的一幅画,表示那就是他看到的恐怖自画像。
再多的心理建设,在靠近阴影源头时,仍会失效。
乔时凑近一看,乐了。
她不着急将踟蹰不敢上前的小男孩给拉过来,先对小女孩招招手。
小女孩眯着一条眼睛缝,好像不敢睁得太大,怕跟鬼来个面对面。
瞬间,她吓得紧紧拉住了乔时的衣角!
因为,哪怕只是眼睛缝看到的画面,她也看到了血红血红的一片。
乔
时将小女孩抱了起来,“别怕,姐姐会保护你,现在你睁开眼睛看看?”
扎实的信任基础,让她完全睁开了眼睛。
很快,她的眼睛瞪得圆圆的,脸上的恐惧褪去。
她主动从乔时身上下来,又用自己的身高的角度确认了一遍。然后,她扭过头,很认真地告诉小男孩,“小晨,真的没有鬼诶!”
小男孩摇头:你们只是跟其他人一样看不见。
但这回,小女孩却说:“不是的,我看见了,但那不是鬼。”
小男孩慢吞吞地挪过来,就能看到最新版本的自画像——
不管是谁在在画前,画中都会映出对应的形象,背景就是大片大片的玫瑰花田。
但受小孩的身高、光线的折射等的影响,角度不对,画面就会糊掉,乍一看去,就会有血糊糊的效果。
“光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哦。这里的灯都很有艺术特点,玻璃又会对光线进行折射、散射……所以,这个玻璃展柜与灯光结合,正好可以形成各种奇妙的反应,就出现了各个角度看都不太一样的情况。”
乔时拉着他们再换个角度,还出现了白茫茫一片,啥都看不清的情形。
“这个画家很厉害,它在利用光线作画。但展品摆放也是一门学问,他们可能没有考虑你们这些小朋友也会来参观,所以忽略了你们的参观感受。回头我们可以向意见箱投递一些建议。”
“嗯嗯,要提建议!”小女孩认真点头,希望不要吓到其他参观者。
小男孩却还在挠头。他看了看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又看了看“原版”画作,总感觉有哪里不太对。
经过认真的思考,他终于明白了:问题应该出在他没学过“物理”!
第137章 论科学驱鬼的可行性……
“不只是展柜需要考虑小朋友的参观,展品内容也一样,应该积极阳光一点,这样才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乔时摸着下巴,发表她的艺术暴论。
没错,她在将系统给她的压力转嫁到画鬼身上。
乔时只需要编就好了。但画鬼需要考虑的东西就多了,给小孩提供积极引导,也是艺术品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但凡换个人说这番话,小晨肯定拉上小伙伴转身就走:这家伙是完全不懂艺术啊。
绘画本来就是不该有束缚的艺术。它可以自由地表现思想、情感,而不是提前考虑谁会来看我的画:这个不能画,太露骨了;那个不能画,太血腥……
真有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还看什么美术展啊?他们自己在家里看绘本不好吗?
可说这话的人是乔时。
小晨别说是扭头就走了,连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他们都能感觉到,她对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