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张薇突然神神秘秘地说:“你们有没有感觉,这里面像是牵扯到了神秘力量?”
“啥神秘力量?”
张薇比划了一下,“就是怪谈里常见的,加班到深夜,整个办公室的灯骤然熄灭。然后,背后突然伸出一只手……”
不得不说,在这类话题上,张薇就是专业的。没两句,就扯出了一个怪谈。
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她的【能力】影响,她越来越擅长制造氛围了。
同事们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乔时需要收集情报,但又不能让这些同事受太大的影响,不得不开口打断,“只见身后站着的是领导,他让你回去加班,不要浪费公司的水电。”
恐怖氛围一扫而空。
同事们的表情又活了过来,吐槽道:“噫,这是什么现实主义恐怖故事。”
然后,有人拍拍张薇的肩膀,“策划部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刚才我都有点被吓到了。”
“诶,说起来,策划部不也有个人,老说公司里有神秘事件来着。”
张薇就像找到了知己一样,精神一振,“谁啊?”
“好像是那个小汪吧……不过这两天他也请假了。”
午餐后,同事们先回去了。
乔时和张薇就像俩咸鱼一样,原形毕露地瘫在位置上。
“好累……”
她们现在相当于一个人打两份工,必须时刻留意种种线索,能不累么?
“话说,咱们都相当于走后门进来的了,实习工作还这么认真干啥?我们得跟黄庆学习一下!”
“有道理!”
她们老想着不能暴露清理员的身份,老实地扮演实习生的身份。却差点忘了,实习生也分关系户和非关系户的。
她们瞎扯了两句,又从咸鱼状态扑腾起来,“他们说的这个策划部的小汪,搞不好是个线索。”
清理局有这家公司的资料,她们当然知道这个小汪是谁。
但比较有意思的是,此前,这个人不是她们关注的重点。
按照清理局的资料,策划部有一人失踪。但失踪者不是这个【小汪】。
小汪是请假了,不过是他自己按照公司的正常请假流程请假的。纸面资料中,也没有提及小汪对公司失踪案的评价。
“你说,有没有可能,失踪人数不只七个人?”
像小汪这种,看似正常请假的人,也许也中招了呢?
“找他确认一下。”乔时就说:“另外,就他们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陈灵和黄庆不是没有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在公司里人缘不怎么样。
虽然两人人缘不好的原因截然不同:黄庆纯属不会做人,陈灵则是自己不爱跟公司里的人深交。
但形成的结果,确实可以称为共同点。
对此,乔时看到那蔫吧的绿植时,就有了猜测。
要是有关系比较好的同事的话,顺手也会帮她浇一下水吧?
而后来同事们的话,算是证实了乔时的猜测。
张薇眼睛一亮,“我们可以查查其他失踪者,是不是类似的情况?如果是的话,那搞不好就是重要线索!”
【幕后黑手】的选人标准,也会渐渐明确。
“嗯,我们也跟眼镜前辈那边对一下,看看他有没有查出啥线索。”
……
很遗憾,乔时提出的线索还是断了:其他失踪者中,就是有在公司里长袖善舞的类型。
眼镜那边,也提出了一些假设,但又被推翻。
这种白忙活的感觉,有点令人沮丧。
不过他们来之前,就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这个案子要是很好查,也不会到了他们的手上,还有那么多的“未知项”。
但有一条线索还没彻底断掉:那个策划部的小汪,张薇打了电话
发了信息,都联系不上。
张薇准备亲自去找人。
于是,到了“下班”时间,清理局的三人,开始兵分三路:
张薇去小汪家查探情况;
眼镜追查失踪人员失联前的行动路线、留下的网络信息等等;
乔时算是最“正常”的,她就单纯地留下来加班。
乔时不是非加班不可,清理局也不是腾不出其他协助的人手……但下班后就分头行动,是他们早就决定好的事情。
如果说,失踪人员除了所属公司相同,还有什么共同特征的话,那就是:他们失踪时都在独处,没有目击证人,也不在监控点。
甭管分头行动能不能查出东西来,肯定比抱团靠谱就是了。
没办法,在线索有限的时候,乔时他们也只能尝试各种方法去碰运气。
某公寓门口。
张薇已经在这里敲了半天的门。
“汪先生,如果你在家的话,请开一下门。如果没人的话,我就请你们的房东开门了。”
其实,张薇走个流程,她心里已经做好这人已经失踪的预案了。
过来敲门之前,张薇先去物业确认了监控:能看到小汪回家的画面,在那之后,就没看到他出去过。
这很符合失踪者的特征。
但就在这时,张薇却敏锐地注意到,那门上,猫眼的亮度有变化!
这意味着,门后有人,正在观察外面……
张薇心中瞬间戒备。如果此人是失踪人员还好,不是失踪者,却有着种种可疑的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