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窃情(263)

作者: 木鬼衣 阅读记录

“锦铭,其实我也一样。”苏青瑶叹息。“我……我不想伤害你,但是……”

“我明白。”于锦铭连连点头。

苏青瑶心里一痛,别过脸说:“锦铭,你别对我那么好,我有时宁可你对我坏一点。”

“那还是算了,”于锦铭吃吃发笑,“谁叫我就喜欢你这样女人,这是命。”

“什么样的女人?”

“冷酷的。”

“神经。”苏青瑶轻哼。

于锦铭直笑。

笑完,他低头,一次深呼吸后,又带着更大的笑容,面对着她说:“但现在我又觉得,如果这真的是最后一次见,也没关系了。”

“为什么?”苏青瑶问。

尾音消散的刹那,左右两侧的路灯逐一亮起,店铺也接二连三地亮起灯,灯烛拥簇着狭窄的石板路,灯光照着雪光,温暖了这条寂寞的街道,

于锦铭驻足,在朦胧的光晕中,轻声答:“因为已经没有遗憾了。”

苏青瑶听后,愣在原地。

“能再遇见,能一起跳舞,能像这样慢慢地散步,碰到一群孩子和他们打雪仗,能有机会拍一张合照……我就已经非常满足了。即使明天、后天,未来的某一天,我死在了战场上,也不会任何的悔恨。”于锦铭顿了一顿,接着说。“如果非要讲,还有什么恐惧的,大概是希望你能好好活着,活到头发全白了,坐在书桌前,桌上放满了你写的诗词研究。你的身边要有一个疼爱你的丈夫,有一个聪明又听话的孩子,然后孩子又生了孩子。瑶瑶,我想,这场仗是为千千万同胞打的,是为常君打的,也是为你打的。”

苏青瑶望着他英俊的面容,突然有一种流泪的冲动。她咬紧牙关,脊椎一紧,一松,慢慢的,脸上露出一丝微微的笑意。

“锦铭。”她喊他。

于锦铭眨眼,只见夜色笼罩了茫茫的雪地,远近的界限几于泯灭,上下一白的世界,唯独她是沉静的深蓝。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她说。

于锦铭笑道:“我也是。”

第一百五十七章 巴山夜雨 (一)

一场噩梦后,徐志怀惊醒,所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即是重庆沙沙的雨声。紧接着,开门声传入屋内。徐志怀下床去看,原是沈从之下班回来。他左手拎一袋子冬梨,右手掸着蓝布大褂上的雨珠,油纸伞斜靠在门上,正往下滴水。

“怎么样?身体好点没?”沈从之把梨放到餐桌,问他。

徐志怀靠着墙壁,嗓音低哑地答:“还行。”说着,抽出一支香烟,递给他。

沈从之摆摆手:“早戒了。”

“怎么戒了?”

“想省点钱,家里要用。”沈从之坐到沙发上,腰深深弯着。“小玉去年上中学,花费更大了,父母二老上了年纪,身体也愈发坏了……好在因为中日开战,各地学校纷纷内迁重庆,叫我谋得了个中学教师的职务。”讲到这儿,他摇头,干瘪而苦涩地笑一声,继续道。“唉,这样讲,感觉自己实在是没良心,国土沦丧、同胞受难,我却在庆幸自己有了份体面的工作。”

“现在这时候,能保住自己就不错了。”徐志怀收回香烟。

沈从之只是苦笑,没作声。

他顿了一顿,又说:“对了,诗韵来重庆了,和她丈夫一起。”

“那个公司职员?”

沈从之点头,道:“还有他们的儿子。”

徐志怀握着烟盒,顿在远处,没答话。

心脏好似被一根柔韧的鱼线吊起,高悬半空。

“我跟她约了这周六,想一起吃顿饭,你要不要去?这么多年没见,当年大家也算是朋友……”沈从之继续说。“霜月,毕竟那件事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我想诗韵也……”

“没兴趣。”不等他说完,徐志怀转身,回了卧室。

沈从之没说出口的话哑在嗓子眼。

他抬头,望着徐志怀回屋的背影,长长叹气。

徐志怀合拢房门,一头栽倒床榻。

他想,他是绝不会去的,去了搞得像自己主动求和。但当年的事,他才是对的,他早说过,是周率典不肯听,他自己害死了自己,谁也怨不得,他没有任何对不住谢诗韵的地方!

窗外冬雨稀疏,长短不一的雨线,垂在灰绿的岩岑间,随山势流入山谷。在这茫茫的雨雾间,天、地、人、物,浑然失去界限,唯有西边天角掀出些许橙黄的光亮,想是太阳挪到了西方。

徐志怀出神。

渐渐地,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见周率典,应当也是在这样一个潮湿的阴雨天。

民国八年的上海,刚刚入夏,便是梅雨连绵。

窄巷布满大大小小的水坑,积水反射日光,亮得吓人。徐志怀提着箱子,迈过这条明亮的河流。然而还未走到下榻的旅店,风云突变,雨哗哗落下。徐志怀顾不得太多,狂奔回旅社。跨过门槛,他头颈湿了一片,下身也被泥水打湿,唯有中间那一截算是干爽。

茶馆老板站在柜台后打算盘,斜着眼睛,拖拉着嗓子发出一声悠长的“伊——”接着说,“来住宿的学生?”

“是,麻烦开一个单间,”徐志怀手伸进长衫,摸出几枚银角子。

掌柜的拇指拨了几下掌心的银角子,说:“来考试的学生太多,没有单间了,合住行不行?”

“几个人合住?”

掌柜竖起两个指头。

徐志怀稍一思索,点头:“行。”

掌柜也不多话,收了钱,招手让他跟上自己。他将徐志怀带到一间平屋前,敲两下门,“吱——”,一名青年人开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