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情(262)
一番交谈后得知,眼前的男人叫罗伯特·卡帕,是一位战地摄影师,曾经参加过西班牙内战,这次来到中国,本来是想去“红色中国”拍摄,但没能成功。
说到这里,卡帕神秘地挤了挤眼睛,说:“但我的朋友去了。他是第二次去那边,第一次在 1936 年,那时候张和杨两位将军还没被抓。”
苏青瑶听闻,抬头看向于锦铭。
他挑眉,唇畔带着笑,饶有兴趣的模样。
就在这时,一个戴报童帽的男孩搓圆了雪球,朝他们砸来。
于锦铭眼疾手快,一把拽住苏青瑶的小臂,将她拉到身后。雪球砸在他的胸膛,扑簌簌地滚落,于锦铭随手掸了几下雪珠儿,一抬眼,瞧见始作俑者吐着舌头,正冲他们做鬼脸。
于锦铭见状,突得起了兴致,抓起一把雪,朝男孩挥去。男孩挥舞着双臂,哇哇乱叫,把迎头砸来的雪花打落在地,然后尖着嗓子,喊来几名伙伴,一起攻击于锦铭。雪球乱飞,砸到了其它的孩子,那些孩子们也纷纷抓起雪球反击。就这样,参与战局的孩子们越来越多,他们你追我赶,踩乱了积雪。
一旁的卡帕趁机举起了相机。
苏青瑶原先只打算观战,不曾想,一个男孩踉跄着跑到她身后,想借此躲避攻击,然而下一秒,他就一头栽进了厚厚的积雪。
“哎呦,”苏青瑶惊呼,弯腰去扶男孩。忽然,一个雪球冷不丁地从对面袭来,正正好打在她的脸上。苏青瑶抹掉冷雪,抬头看到于锦铭单膝跪地,两手扒拉着雪地,又要揉一个雪球来打她。她连忙起身,朝前迈了两步,右脚脚尖绷直,勾起积雪,朝他踢去。
随一阵微弱的北风,细小的雪粒飞了他满脸。于锦铭缩着脖子跳起来,大笑着,转身逃跑。他一边跑,一边回头看苏青瑶有没有赶上。而苏青瑶两手插兜,追在他身后,身子一颠一颠地,仿佛一只雪兔。那些被于锦铭追击过的孩子看出了他不敢攻击苏青瑶,便立即联合起来,发动反攻。他们跟着苏青瑶,有的堵住前路,有的从侧边截断,最终一拥而上,把于锦铭撞倒在雪地里。
“赢喽!赢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孩子们胡乱地抱成一团,再度滚进雪地里。
苏青瑶蹒跚地走到于锦铭身旁,俯身,两手撑着膝盖。
于锦铭平躺在地上,瞧她探身过来,面颊通红,粉唇里喘着热气。
“瑶瑶——”他撒娇,伸长手臂,想叫她拉自己起来。
苏青瑶却轻轻打开他的手,“哼”了声,然后蹲下,两臂搂住一大捧雪,一股脑糊在他脸上。
“啊啊啊!瑶瑶你欺负我!”于锦铭擦着脸,一个鲤鱼打挺地翻坐起来。
苏青瑶有意朝他甩手,叫掌心融化的雪水溅到他脸上。“少来,明明是你先招惹我的。”说着,又要推倒他。
于锦铭举双手求饶:“好了好了,不玩了。再玩就真来不及回去了。”
话音方落,他爬起,弯腰拍去苏青瑶衣摆的雪花,又原地跳了几下,抖去自己身上的。
卡帕先生走过来,说已经拍到了心仪的照片,下周这些孩子们的照片,将和在台儿庄浴血奋战的士兵的照片一起,寄给纽约的《科利尔周刊》。
临别,他问于锦铭和苏青瑶,要不要给他们拍一张合照,作为留念。
于锦铭欣然答应。
他一手紧紧地搂住苏青瑶的肩,一手插在飞行员夹克的口袋,腰杆笔挺。
苏青瑶扯一扯围巾,莫名有些紧张。
她两手交叠在腹部,发旋儿朝他的下巴稍稍倾斜。
咔嚓!
两人并肩的身影被记录在胶片上。
于锦铭笑着问来卡帕的住址,这样等他洗出胶片后,好上门去取。苏青瑶估计自己留不到洗出胶片的日子,便让于锦铭领到照片后,拷贝一份寄给她。于锦铭点头说好。
这么一耽搁,等快走到中山大道,天色已是蓝中发黑。路灯还未燃起,商铺也还未点灯,两人在灰暗的街道,慢悠悠地闲逛,不知不觉,苏青瑶走到了前面,于锦铭跟在她身后,两人相差半步。
于是,于锦铭望着她的背影,柔声呼唤:“瑶瑶。”
“怎么了?”苏青瑶止住脚步,侧身看他。
“瑶瑶。”
“嗯,我在听。”
“瑶瑶。”
“我听到了,你说话。”
“瑶瑶。”
“于锦铭,你神经病!”苏青瑶嗔怪着,像是被惹恼,猛然加快了步伐,将他彻底甩到身后。
于锦铭仍在笑,不紧不慢地追着她的背影,不停地喊“瑶瑶,瑶瑶,瑶瑶……”一声比一声响亮。他越是喊,苏青瑶的步伐越是快,有意与他怄气般,她迎着寒风,气喘吁吁地往前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
路中间的积雪还未来得及扫除,白皑皑的雪上,留下一串纤瘦的脚印,但很快又被身后的更大、更重些脚印覆盖。于锦铭喊了不知多少声,忽的,他放缓语调,同她说,“瑶瑶,我昨天去见了魏队。”
苏青瑶转身,面对着他,倒退着往前走。“魏队长还好吗?”
“好多了,”于锦铭说,“已经顺利归队,在积极准备接下来的远程轰炸计划,计划跨海飞行,直接轰炸日本本土。”
苏青瑶长长地呼出一口热气,目光放远,滑出两侧高耸的楼房,望见了天尽头那骨头一般鱼肚白的长江。
水向东流,没有人能回头——她的脑海内无端端地冒出这句话。
“瑶瑶,你还记得吗?上次的聚会,你问我,这会不会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我说我不知道。”于锦铭继续说,很放松的样子,“后来回到宿舍,我躺在床上,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可能还是害怕……嘴上说着大丈夫理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但心里最深处,还是怕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