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太子拥有电脑之后(143)

作者: 柚子在跳舞 阅读记录

以往的谈话间,康熙能够听出来胤礽对身上神秘东西所教导内容的吹捧,但是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胤礽还小,即便再离开,对于储君的职责还是理解的不够到位,因此会随意将自己的喜好表现出来。

因此康熙一直觉得胤礽身上的东西虽然对于胤礽的成长有帮助,能够让胤礽学习到许多不一样的东西,但是从未想过在胤礽的学习中直接见过大清的未来。

没有一个朝代是长远的,即便自傲于康熙也不觉得自己的大清朝能够一直延续,只是没想到他大清最后的结局竟然会这般惨烈。

他知道胤礽今日这般兴师动众是担心他的身体。

胤礽越是如此,他越是要压制住的自己情绪,至少他身为皇父,不能让胤礽太过担忧。

康熙独自在院中散心半个时辰后,才回到房间之中。

他将胤礽之前在路上交给他的奏折重新拿了出来,在烛火的照耀下看了许久。

盛京祭祖之后,康熙便将水泥一事安排下去。

同时传唤了好几个钦差快马加鞭去各地查看溺婴和童养媳的情况。

而在盛京短暂休息过后,康熙一行人准备启程回京。

回京的路上,有一大半的时间胤礽都是同康熙一起度过的。

胤礽将自己每日从小娜空间中学习到的知识,转述给康熙,父子两人共同学习。

康熙虽然之前觉得胤礽学的这些东西无法真正利民,但是真正学习起来,进度一点都不慢于胤礽,父子两人相互比拼,似乎想要用尽全部心思将小娜空间中知识全部吸收。

回京之后,胤礽和康熙便更加忙碌起来。

胤礽一头扎进了营造司之中,陪着营造司的人一同研究新鲜东西,试图更快更好地改善百姓们的生活。

而康熙也在一点点改变着自己的态度。

回京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重新颁布律令,仔细规定了女子出嫁和男子娶亲时所需要的嫁妆和彩礼,不能过分浪费和奢华。

不能随意买卖自家女儿,更不得溺婴,否则便会有牢狱之灾。

朝中的律令利用加急的方式在第一时间传送到各家各户。

甚至在各地尚未准备的时候,重新开始排查各地的人口。

新的律令一出,朝中的官员们虽然没有什么表示,一切一如往常,但是在民间却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一时间议论纷纷,颇有些人心惶惶的意思。

尤其是伴随律令而来的各种做法,在各地设专门的女子管理处,每家每户一旦有新的女子出生便要立刻抱到管理处之间来。

朝廷甚至专门拨出一批银子,用来教导女幼童。

日后五岁到十岁的女童便不再和村子里一样只农闲和晚间的时候去村子里读书,而是有专门教导他们的地方。

有关女子的一系列变动,自然有许多人看不惯,有人甚至写了文章刊登在报纸上,义正严词批判这个制度的不合理。

如此种种,康熙在皇宫之中额一清二楚,但是他并未动怒。

只是不久后,报纸上便出现了另外一则内容。

溺婴杀女,导致许多人连成婚都困哪,一些村子中的单身男子也越来越多。

而成家立业被看做最为重要的事情,如今因为女子的减少,结婚生子的人也大大减少,这简直是不敬天地,不敬祖宗父母。

康熙用自己的口吻发布了这则内容,民间的争端少了许多,不过仍旧显得有些人心惶惶。

朝中拿出钱养自己的闺女固然是好的,但是这律令能维持多长时间,准备将自家闺女养成什么样子,这都是不确定因素。

况且大清范围广阔,即便是康熙的律令也不可能第一时间便达到各地,民间百姓之中不信任的人还有很多。

即便女子管理处已经开课,还有不少人家故意将自己的女儿藏起来,就是为了不让她们出门上课。

尤其是稍微有些家财,家中出了秀才或者是举人的门第,很少让家中女子出来露面,康熙的律令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因此各地争执不休,在报纸上吵来吵去。

但皇帝铁了心想要做一件事情,即便争执不休,女子管理处还是办了起来。

管理处由各地的八旗女子牵头,同各地府衙联手,女子学堂也算勉强开了起来。

不过康熙并未彻底放心,一个律令想要彻底实施,这其中免不了有些牺牲,因此康熙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溺婴这一行为实在是太过残忍,溺婴成性时间久了甚至会危及整个大清,这种不正之风必须尽早清除。

就在康熙准备用铁血手段,镇压那些吵嚷不休的人时,一则好消息传来出来,顿时转移了朝臣和百姓们的目光,女子管理处的推行也越来越顺利。

玉米和红薯两种作物,在从地方献上来之后,在京郊皇庄上又培育了一整年,终于将各种培育的结果报了上来。

“亩产真的能有这么高?”康熙看着奏折上的数据有些不可思议。

若是真的这么高,这两种东西传入大清多年,竟然从未有人禀报过,实属不寻常。

好在培育的农官仔细解释了里面的现状。

这两种东西虽然早已传入大清,但是最初的口感并非如此,亩产量也并未像奏折中那么高,因此在一些偏远地带百姓们只会在墙角或者院子里种上一些,青黄不接的时候用来充饥,从未有过大面积的种植,因此并未有地方官报上来。

是太子在报纸上刊登让各地进献新鲜物种,红薯和玉米的种子才会流入到皇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