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七零](137)
男人有心,哪怕日子清贫,未来也有盼头。
女人在意的,从来都是男人那颗心吧。
这话祁博衍没回答。
在他看来,嘴上说再多,都没实际行动来得重要。
他们结婚大半年,头几个月都不习惯彼此身份的改变,一直处在相敬如宾的状态。
好不容易磨合好,认定彼此为自己的终生伴侣,又赶上她备战高考,又是搬回林家住,几乎又回到之前相敬如宾的状态。
年后他就要离开,远赴国外,将有好几年的时间见不到她。
他急需在离开前,做一些让她印象足够深刻的事。
深刻到,哪怕往后两三年,都不能陪伴在她身边,他落下的印记,依然不会褪色。
于是,他不顾她要等高考成绩,要等大学录取通知书,直接将人带了出来。
想到林南得知他要带人南下时说他自私的话。
祁博衍也觉得,自*己在这事上,确实自私了。
这阶段无论在京城,还是在农场,林希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属于他一个人。
只有这样将人带出来,周边都是陌生的人,她才会完全属于他一个人的。
林希可不知道这人将她带出来,除了想在出国前给她一个记忆深刻的事外,还带着独占她的心思。
不过,就算知道,好像也没什么奇怪的。
夫妻之间,对彼此有占有欲,挺正常的。
这车要坐上几天几夜,又不像上辈子那样,可以玩手机,刷视频,时间刺溜一下就过。
在这种没有娱乐的年代,聊天大概是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
于是,她带着闲聊的心思问祁博衍,“你觉得最好的夫妻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像我们这样,你有你的追求,我也有我的追求。虽然我们的追求不完全重合,但都是朝着让我们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只要我们追求的目标一样,就不会走着走着就散了。”
这话要问以前的祁博衍,他肯定不知道怎么回答。
因为打心眼里没想过结婚的事,自然不会去想什么样的夫妻关系最好。
但跟林希经过大半年的婚姻生活磨合,他得出了现在这样的答案。
听了祁博衍这话,林希心里感慨这男人真的很善于做总结。
类似的话,类似的意思,她上辈子自然听说过。
也认同。
但那是人家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才感悟出来的。
结果这男人,婚后半年,就能有这样的感悟。
实属难得。
按说她一个拥有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将近四十年的文化积淀,在他们面前应该更有优越感才是。可她发现,在祁博衍这样的人面前,真的很难保有优越感。
还好,她不是个胜负心很强的人,不然估计得被这个事给郁闷得不行。
听完祁博衍的话,她补充道,“我觉得除了你说的这些,还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再好的东西,看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不腻,十年二十年的,也腻了。所以最好是这好东西,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有一些变化,能让一直关注它的人,时不时有惊喜。”
她不觉得夫妻之间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彼此看。
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自我保持一部分。
对此,祁博衍却有不同的看法,“其实变不变化,不在被关注者身上,而在关注者身上。就像我们读一本书,其实度过一遍之后就知道所有的情节和故事,乃至故事结局。可只要读书的人有心,无论他读多少遍这本书,他都能从中发现不一样的地方。”
听他这样说,林希对她竖起了大大的拇指,话头却不是顺着的话说,“可惜,大部分人都没耐心重读读过的书。”
所以自古以来,男人有了点本事,以妻子不思进取的理由,跟妻子离婚的人不在少数。
“不过,我运气好,遇上你这么个愿意一读再读一本书的男人。”
“你啊,还是少给我带点高帽,不然我压力大。”有些时候他不过就事论事,林希却总夸他,闹得他怪不好意思的。
他从小到大挨夸的次数,都没跟林希结婚这半年下来,她夸自己的次数多。
“以后请叫我夸夸希,哈哈!”大概上辈子接触的男人都不像这男人,身上有那么多优秀的品质,导致她总忍不住夸他。
祁博衍买的是卧铺的票,不知道是其他位置的人还没上车,还是卧铺票没卖出去。
这会儿他们这节车厢里只有他们两夫妻,所以林希说话才没什么顾虑。
也就刚上车,人还没被颠簸得难受,她才有精力闲扯这么多。
在车上颠簸半天后,她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蔫儿巴拉的,连话都不想多说。
当然,这跟后面他们这节车厢陆续有人上来,她不好再像刚上车那会儿那样闲扯也有关。
虽然他们这节车厢很快也满员,但卧铺车厢的人,再多都不像坐位车厢那么多。
每次上卫生间,途经坐位车厢时,她就庆幸祁博衍买了卧铺的票。
要是让她坐座位车厢,估计不用坐一个小时,她就会被车厢里混杂的各种味道给熏吐。
祁博衍见她这么难受,有点后悔带她出门,“早知道找个近点,大巴能到达的地方转转就好。”
“我上辈子没坐过绿皮火车,这辈子体验一下也不错。”林希小声说道。
她不喜欢抱怨环境。
在她看来,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抱怨这抱怨那,还不如苦中作乐好。
这个年代的大环境就是这样,她要总拿上辈子那些来对比,最后除了把自己搞郁闷之外,没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