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七零](138)

作者: 轻非雾 阅读记录

第68章 唐山到榕城没有直达的火……

唐山到榕城没有直达的火车,需要中转。

祁博衍买的是南京中转的车次。

南京同站换乘,直达榕城。

这样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差不多,中间可以稍作休息。

经过两天半的颠簸,终于到榕城火车站。

这时候的榕城火车站还是老式的,车站最上方是‘mao主席万岁’的字眼,进出站口的地方才是‘榕城’站三个字。

榕城并是她读大学,毕业后工作的地方,她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十多年。

这里算她的第二故乡。

不过,出生于1989年12月30日的她,上大学的时候已经2009年。

彼时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榕城早就被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到处高楼林立,交通四通八达,车水马龙的。

眼下的榕城,却像她记忆中那种褪了颜色的老照片一样,到处灰扑扑的。

马路上几乎都是二八杠自行车和行人,鲜少看到汽车。

几乎看不到这座城市,三十年后的样子。

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所以林希也不失望,她脱下厚厚的棉袄,“冬天,还是南方的气候更适合我生存。”

北方动不动就冰天雪地的,不把自己裹成球样,压根不敢出门。

这点祁博衍赞同,北方的冬天确实冷,“按你说的,改革开放后,南方的经济将迅速崛起,各种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等我学成回来,我就在南方发展,日后咱们就能在南方定居下来。”

林希跟他说过鹏城那座,他目前闻所未闻的南海边的小渔村,即将搭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发展成国内一线大都市的神奇地方。

从他早早选择司机这个行业,就可以看出,他骨子里富有冒险精神,喜欢挑战。

这样的性子,遇上别的女人,兴许会被压抑那份挑战。

可遇上林希这样的,具有先知先觉的女人,他的那份冒险精神能被放到最大。

林希会跟他说这些就是希望他将来学成归来后,能提前到鹏城那所大都市发展。

这倒不是出于她的私心,而是那里很快会迎来各种利好的政策,以及迎来更多思想开放的一代人,有人适合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可以说,在那里起步的高科技企业,几乎都成了后来的大佬。

既然他的专注点在高科技上,选择那个地方为起点,自然是最好的。

“我毕业分配,一定优先选择那个地方。”她78年春上大学,82年春就能毕业,那时候的鹏城虽然已经被划为经济特区,但在世人眼里那还是个落后的小渔村,应该很少有人选择去那里,她想去应该不难。

“我争取两年内学成归来,这样等你毕业,我已经打拼两年,有点基础。”

虽然嘴上说,他跟林希各有自己的追求,是最好的夫妻关系。

但他并不想两人,两地分隔太长时间。

两年是他能接受的最长时限。

他去国外,一是去学技术,一是找资源。

只要找到合适的资源,又有人领他进技术的门,他就可以带着资源回来,在国内边折腾边学习。

林希自然知道想学成一门技术,尤其是高科技技术,有人教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钻研。

她对祁博衍的安排,完全无异议,“我只会出一张嘴,其他的都不会,你要怎么做怎么走,自己安排,我没意见。”

祁博衍点头表示知道,“走,找地方住宿。”

七十年代末的榕城,还没特别拿得出手的地标建筑,哪怕是邮电大楼、外贸中心、中洲岛这些建筑,也都是往后两年才建成的。其他的代表性的建筑,基本都是八十年代才开始建的。

经过两天半的颠簸,两人早就累狠了,就近找了旅社住。

办好入住,林希开始洗漱,祁博衍就拿上饭盒出去觅食。

在火车里被熏了两天一夜,林希总觉得自己身上都是那些杂七杂八的味道,早就难受得紧。好好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衣服,这才觉得舒服了一些。

她穿戴好出浴室,祁博衍也买好吃的回来。

鱼丸、锅边糊、海蛎煎等榕城特色小吃。

虽然这座城市几乎看不到几十年年后的样子,但这些小吃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一口外焦里嫩、咸鲜可口、鲜美嫩滑的海蛎煎,配一口Q弹爽滑、鲜嫩多汁的鱼丸,再一口细腻爽滑、清香可口的锅边糊,那味道绝对是一绝。

冬日里这样吃上一顿,全身热乎乎的,通体舒畅,简直绝配,“我刚读大学那会儿,外卖行业还没兴起,周末为了到东街口吃上正宗的地道小吃,我能五点多六点就爬起来。上课期间我可从来没起过那么早,足见这些美食对我的诱惑。”

上辈子的她,虽然不是出生于大富大贵之家,虽然爸妈对她诸多干涉。但不可否认,作为独生女,父母从小到大从没亏待过她。

只是,人在局中,很难看出好坏。

上辈子的她,把父母对她的好,当成理所当然。

所以为了反抗他们对自己的干涉,毕业后她不顾家里替她做好的安排,毅然留在省城工作,“如果有机会回去那个世界,我一定要亲口跟他们说一声谢谢。”

原主的经历,让她明白,哪怕亲生父母,也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

她不应该那么理所当然地将上辈子爸妈的好,当成理所当然。

她的话让祁博衍握筷子的手一紧,“你想回去?”

“应该是想的吧。”起码回去看看她的爸妈怎么样了,毕竟那是爱了她三十几年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