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七零](139)

作者: 轻非雾 阅读记录

站在林希的角度,回到那个她熟悉的,多彩多姿的世界,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可站在他的角度,他自私地不希望对方回去,不过他没这样说,而是艰涩地问道,“那你还回来吗?”

“这是个世纪难题。”林希如实说道,“虽然我在这里只待了十个月时间,但我早把自己当成这里的一份子。无论你,爸妈,还是两个哥哥和小北,一样是我无法割舍的。”

原主从小到大的记忆,早就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所以她虽然只在这里生活了十个月,却有整整十八年的记忆。

十八年美好的记忆。

可以说,这个世界在她心里的分量,一点不亚于上辈子的三十三年。

转而一想,穿越的事情如果那么容易发生,那世界早就乱了套,她不由摇头,“咱们啊,还是别做这种没意义的假设。”

“好,不做这假设。”虽然嘴上这么说,其实祁博衍并不满意这回答。

可他也知道,继续这问题,林希为难,他也不得好。

所以,他识相地止住话题,“就像你说的,发生在咱们两身上的奇迹,不可能时常发生,不然世界就乱了套。”

“是的,所以咱们别在这里为难自己了。”摸着吃撑了的肚子,她转移话题,“碗筷我收拾,你去洗澡吧,洗完咱们好好休息,明天再出门溜达。”

虽然买的是卧铺的票,但火车太颠簸,加上现在的治安环境又不像后世那般好,一路下来两人都没睡好。

比起自己开车,路况不好,还要警惕路匪来说,坐火车轻松多了。

不过,火车上人多,加上林希就在身边,祁博衍确实也不敢松懈。

也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

眼下确实需要好好睡上一觉,好好休息一番。

于是,夫妻两饱餐一顿,有饱睡一顿后,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出门溜达。

五四路,闽江饭店和外贸中心还没建成,四周除了平房就是田园和池塘。繁华的东街口百货商店,不见记忆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有一些行人和自行车。学生们最爱去的中亭街,此时倒是颇具规模。

除此外,就是有名的三坊七巷。

这年头还不兴旅游,人们也没文物保护的意识。

整个三坊七巷就是普通的民居,一点没有后世那样值得人去的样子。

至于她上辈子读的大学榕城大学,坐落在闽江之滨,是她读书时所谓的旧校区。她当时读的是新校区,位于闽侯大学城。

这旧校区她虽然来过,却并不熟悉。

不过,榕城大学在过去十年间,只停办了三年,1970年就恢复办学,招收工农兵大学生。所以相较那些过去十年一直停办的大学,榕城大学看起来还是颇有生机的。

明年开春就要迎来高考恢复后第一届通过考试考进来的大学生,学校正做各种准备。

祁博衍说他托人找关系,带他们进学校转转,林希拒绝了。

虽然这是她曾经的母校,但并不是她待四年的地方,她没有太多进去里面逛的执着,不用特意浪费人情请人帮忙。

见她不是跟自己客气,祁博衍也没坚持,“那就等你读的那个校区建好后,我们再去那边看。”

闽侯校区那是几十年后的事了,现在说为时太早,不过她没拒绝,“到时候咱们都上年纪了,希望还能走得动。”

“走不动,我背你。”

“你可比我大,到时候指不定没我走得利索。”

“我会努力锻炼,一定不拖累你。”

“必须的,不然我这小胳膊小腿,可照顾不好你这大块头。”林希双手还在祁博衍腰上,两只脚孩子气地晃着,一点不担心因为自己的动作,骑自行车的人骑不稳。

虽然她有一米七的个头,但人很精瘦,一百斤不到,这对人工马大的祁博衍来说,基本没什么分量。所以,她每次被他带着骑自行车都很放松和随意。

“咱们能不能别总用大块头形容我?”祁博衍有些不满她的说辞。

“大块头这么朴实无华的形容,特适合这个年代。”林希确实很喜欢这个说辞。

虽然听起来不太好听,却像大山一样可靠,给人特别安心的感觉。

“……”行吧,媳妇高兴就好,他能说啥,“榕城这边你还有哪里特别想去的吗?”

这几天的行程都是他事先安排好,她也没异议,才实行的。

林希摇头,意识到前面的人看不到她的动作,才开口道,“我读书那会儿最经常去的,也就这几个地方,接下来可以逛逛你想逛的地方。”

“我对这里又没特别的记忆,没有想逛的地方。”这一趟出门,单纯是为了带她来寻觅她上辈子的足迹的,最主要是她,不是他,“没有想逛的地方了,晚点我就把自行车还了,咱们明天坐大巴回‘你家’了?”

为了这几天出行方便,祁博衍找了相熟的人,借了辆自行车代步。

这几天两人都是这样骑着自行车,进进出出的。

“行,照你的安排来。”

榕城是她读大学和工作的城市,算她的第二故乡。

她的第一故乡,出生长大的地方,是南胜县县城。

不说这时候,就是到她读大学那会儿,南胜县都还没通上火车,她上辈子直到上大学都没坐过火车。后面则是一步到位,直接通动车。

所以他们现在要从榕城到南胜县,要先坐大巴车到容城县所属市的市区,再从市区转乘市际大巴到县城。

一路奔波下来,傍晚才将将到达南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