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暗暗舒出一口气。
他身为长史,进言建议是本分。现在郡主做出了抉择,他们照做便是。
冯长史也是个实在人,张口附和道:“郡主说得没错。我们辛辛苦苦地种出新粮来,自己的百姓还没得实惠,哪里就轮到朝廷了。”
“新粮给是要给的,不过,得过两年南阳郡存够粮食不缺粮种了再给。”
一众属官纷纷点头。
谁也不是圣人。有好东西,当然要先紧着自家百姓。
姜韶华下定决心,也不再犹豫踌躇,微笑着说道:“新粮一事,暂不宣扬。大家都将嘴守得紧一些。”
众属官齐声应下。
姜韶华笑着问崔渡:“红薯是不是也快收成了?”
崔渡笑着点头:“再过半个月,就能收了。郡主巡完十四县就来田庄,一日未曾歇过。这段时日还是先回王府吧!等过半个月再来。”
说起来,姜韶华又是近半年没回王府里了。像她这般整日在外奔波的郡主,全天下再找不出第二个。
姜韶华笑道:“好,我今日就回王府。你在田庄住了小半年,也回王府歇几日。”
崔渡却道:“今年第一年种红薯,田里离不得人。眼看着还有半个月就要收成了,这个节骨眼上,我得守在这儿。”
陈长史笑着接了话茬:“忙过红薯收成,郡主给崔公子放个长假,好生歇息半个月。”
“不用不用。”崔渡不假思索地拒绝:“歇个三五天足够了。接下来还要育苗推广到十四县,诸事繁琐,样样离不开我。”
这等勤奋拉磨的积极态度,简直将沈工正都快比下去了。足以令闻主簿和杨审理等汗颜。
姜韶华凝视着眉眼间露出倦色的崔渡,柔声道:“辛苦你了。”
崔渡咧嘴一笑:“我年少力壮,一点都不累。”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什么话语都显得轻飘无力。
姜韶华没有再说话,只冲崔渡微微一笑。
……
当日晚上,姜韶华一行人赶回南阳王府。
小半个月来,众属官都放下差事,随着郡主在田庄收新粮。偌大的王府,颇有些空荡冷清。
今日众人簇拥着郡主回府,卢玹满面喜色地领着众人相迎。
人的腰身一旦弯下,便再难直起来。卢玹一开始憋屈难受,如今渐渐习惯了,对着女儿低头弯腰竟然也没什么不适应。
姜韶华心情极佳,便是看亲爹也顺眼了不少,笑盈盈地说道:“几个月未见,父亲别来可好?”
卢玹简直受宠若惊了,连连笑道:“我在王府里衣食无忧,好吃好睡,无一处不好。就是记挂郡主在外奔波劳苦。”
姜韶华抿唇一笑,精神奕奕地进了王府。
卢玹立刻跟了上去嘘寒问暖。
卢琮看到这一幕,竟然也不觉得违和。
当晚,王府设了接风宴。姜韶华年初醉过一回后,就不肯再沾酒。倒是属官们,各自喝了个尽兴。
卢玹从众人口中听闻田庄种出了产量高的新粮,颇为喜悦。
他在宴席上没吭声,散席时冲卢舍人使了个眼色。
卢琮略一点头。
……
一柱香后,卢玹和卢琮进了书房。
“堂兄做了郡主舍人,随郡主巡查十四县和军营,这几个月来辛苦了,黑了也瘦了。”
卢玹坐下后打量堂兄一眼,笑着调侃。
卢琮苦笑着自嘲:“别提了。我还不及年少的陈舍人马舍人,他们两个骑马赶路,随郡主东奔西走。我不时要坐马车,遇事反应也不够快。这张脸都要丢尽了。”
卢玹有些惊愕:“堂兄不是在说笑吧!陈瑾瑜那个黄毛丫头,不过是仗着陈长史的体面,才得了舍人的差事。马耀宗也差不多,郡主提拔任用他,全是看着马县令的颜面。堂兄怎么会不及他们!”
卢琮长叹一声:“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这半年下来,我算是认清自己,也看明白郡主了。”
“郡主用人,不在乎资历,也不在意读书多少科举如何。郡主要用的是忠心勤勉能干的人,就像蔡县令那样。像崔县令那样出身大族科举晋身的年轻县令,性格清高些,当差其实也算尽心,都不能让郡主另眼相看。”
“我一个罪臣,靠着郡马举荐才做了舍人,哪里有底气和陈舍人马舍人较劲。”
“而且,两位年轻舍人,也是真的能干。陈舍人擅长揣摩郡主心思,又能贴身相伴,代郡主说些不便出口的话。马舍人行事圆滑,低得下身段,做事周全。我自叹不如。”
“说来惭愧,我这半年一直在潜心学习,还没真正领差事。”
卢玹:“……”
第236章 异心(二)
卢玹笑不出来了。
他紧紧盯着卢琮的脸孔,似要看透那张脸皮,窥清对方心里所有的心思。
可惜,卢玹过了多年的优渥富贵闲散生活,并未养出什么摄人心魄的气度。卢琮在官场打滚多年,城府心胸更是样样不缺。
卢琮诚恳地看了回去:“我知道这么说,郡马心里定然不悦。不过,事实就是如此。也请郡马耐心等上一等。等我博得郡主信任领了实差,在南阳王府真正立足。到时候,郡马但有差遣,我绝不推辞。”
卢玹深呼吸一口气,按捺下心里的怒气,淡淡道:“堂兄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就好。”
顿了顿,又讥讽地扯了扯嘴角:“便是堂兄记不清,也该知道自己姓什么。从来南阳王府的那一刻开始,堂兄就和我这个没用的郡马捆在了一起。堂兄想有所作为,离不开我这个郡马。这一点,堂兄肯定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