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怎么能这般称呼末将,”素来沉稳的宋统领说话都不利索了,一张黑脸飞速涨红:“末将愧不敢当。”
姜韶华露出重生醒来的第一个笑容:“我许久不见舅舅了,心中喜悦,情难自禁。舅舅不必慌乱。”
宋渊手脚都快不知往哪儿放了,窘迫中有抑制不住的欢喜。
年仅十岁的郡主个头只到他的腰腹间,他低头也能看清她的脸。犹有稚气,却又惊人的美丽,像极了年少时的嫣表妹。
果然还是个孩子。哪里许久不见了,明明两日前才见过。
他心尖一软,低声道:“郡主怎么忽然来王爷书房?”
是思念王爷了吧!
姜韶华的回答出乎意料:“我请陈长史他们前来议事。”
宋渊一愣,忍不住又看姜韶华一眼。
王爷走后,姜韶华一直在府中守孝。王府里长史幕僚们齐心合力,撑起了日常事务。重要事务才会特意禀报郡主……其实就是走个过场。谁也没指望一个十岁的孩子能做什么。
这是姜韶华第一次主动召见王府下属。
“舅舅陪我一同进书房。”姜韶华笑着说道,目中满是信任和依赖。
宋渊心头一热,点头应了。
他是王府亲兵统领,麾下两千精锐。有他在,谁也不敢小瞧糊弄郡主。
就在此刻,院门外传来脚步声。
宋渊耳力灵敏,转头之际忽然瞥见郡主先一步转了头。
宋渊忍不住扬了扬嘴角。
郡主五岁时,王爷亲自教她习武。和体弱的亲娘不同,郡主天赋极佳,说是习武天才也不为过。拳脚刀剑骑射样样精通。
王爷不准声张,所以流传出王府的,只有郡主过目不忘的聪慧。
……
一行人迈步进了正院。
这一行人,共有六人。
为首的男子五十有三,身量中等,两鬓染霜,目光清明。一把年岁了,依旧俊美儒雅,一派文臣风流气度。
正是南阳王府的左长史兼首席幕僚陈卓。
陈卓当年是正经的二甲传胪,才学满腹。被南阳王相中,直接从吏部点来做长史。是南阳王第一心腹。
陈卓身侧的中年男子叫冯文铭,今年四十九岁,是南阳王府的右长史。
比起儒雅风流的陈长史,冯长史方脸大嘴相貌平平,下巴上还长了一颗大黑痣。
大梁朝科举取士,相貌也极其重要。朝堂重臣大多是美男子。
冯长史年少多才,十八岁考中乡试第二,殿试后名次就落到了二甲中游。观政一年进户部做了主簿,精明能干,却一直不得升迁。
陈卓和冯文铭是同年,颇有私交。冯文铭郁郁不得志,陈卓便私下向南阳王举荐好友。
南阳王欣然找吏部要人,然后,冯主簿麻溜地收拾行礼带着妻儿来了南阳王府当差。没几年就做了正五品的右长史。
南阳王有知遇之恩,陈卓有提携之情,冯文铭死心塌地留在了南阳郡。
这两人,加上身后的宋渊,都是祖父的心腹,忠诚可靠。
姜韶华目光一掠,落在另外四个人的身上。
杨政,掌刑房的正六品的审理正,三十四岁,身高八尺,相貌堂堂。
邱远尚,正七品典膳正,掌祭祀宾客,年约四旬,一脸正气,颌下一把修剪整齐的美髯。
管理王府库房的主簿闻安,年岁最大,将近六旬了。个头不高,白白胖胖,整日乐呵呵地,笑脸迎人。
最后一个男子,长得如竹竿一般,黑黑瘦瘦,吊着眉头,天生苦相。是正八品的工正沈木。
闻主簿和沈工正站在一起,一白一黑,一矮一高,一胖一瘦,反差明显对比鲜明。
南阳王府的重要属官,齐聚于此。
第5章 人心
“微臣见过郡主。”
六个加起来年龄将近三百岁的男子,一同抱拳作揖,向一个十岁稚嫩少女行礼。
这场面,难免让人心生异样和微妙。
他们低头,只因她是郡主。
他们效忠的,是病逝一年的南阳王,而不是十岁的姜韶华。
姜韶华微微一笑:“诸位请起,进书房说话。”
陈卓等人一同应是。
书房里有专门议事之处,上首一张阔大方正的檀木椅,两侧各有四张略小一些的木椅。
姜韶华坦然坐了上首。
前世她在宫中被郑太后教养六年,之后嫁进王家掌家理事,养出了尊贵雍容的气度。此时一言一行,自然流露出来。
陈卓心里悄然一动,不动声色瞥一眼。
姜韶华是他看着长大的,这么明显的变化瞒不过他。
还有,平日议事,宋渊这个亲兵统领从不列席,今日也来了。就站在姜韶华身侧,利目一扫,给人无形的压迫感。
原本漫不经心的杨政邱远尚对视一眼,各自端坐。
“今日请诸位来,有一件要事和大家说。”姜韶华目光掠过众人的脸,缓缓说道:“今日,祖父给我托梦了。”
郑太后和太康帝母子两人都信佛。上有所好下必行焉,大梁的寺庙比学堂还要多。
托梦之说,一点都不荒谬。
陈卓面色一整,面容肃穆地张口:“敢问郡主,王爷有何嘱咐?”
冯文铭迅疾接过话茬:“请郡主告诉臣等,臣等一定遵令而行。”
两位长史都发话了,杨政略一迟疑,也跟着表态:“请郡主示下。”
什么托梦,分明是托词。郡主想做什么,直说就是了,何必绕这么大的弯子。
邱远尚面上一派恭敬,心里也在嘀咕。小姑娘懂什么,想一出是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