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这一大笔金银,其实就是博陵崔氏献给南阳郡主的。不过是拿嫁妆做个由头罢了。
崔渡心里这才踏实,口中依然感激不尽:“大伯父一心为我考虑,我心中都清楚。多谢大伯父。”
崔平咳嗽一声,低声笑道:“你大堂兄和我说了,他想一直留在你身边当差。卢舍人去平州做了代理刺史,马舍人如今成了王府典膳。现在郡主身边只有一位陈舍人。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还请你在郡主面前美言几句,你大堂兄也能有个正经的差事职位。”
这是瞄上郡主舍人这个差事了。
崔渡却未一口应下:“王府里的人事变动,都归陈长史管。要用谁做舍人,得看郡主心意。我不懂这些,也不便多嘴。”
崔平也是个妙人,不但没露出失望之色,还对崔渡安分低调的行事风范大加赞许:“你做得对。郡主怎么用人当差,你确实不便多嘴。便是以后成亲做了郡主夫婿,也要谨记这一点。”
姜韶华虽然年轻,却展露出了强大的实力和手段,对南阳郡的掌控更是令人惊叹。
对着如此强势果决厉害的郡主,博陵崔氏不介意头低一些。崔渡以后要做郡主赘婿,更得学会缄默退让。
……
当日晚上,姜韶华在书房里慢慢翻看着博陵崔氏的嫁妆单子,嘴角不由得扬了起来:“这是崔平给你的?”
崔渡点点头,将崔平说过的话学了一遍:“……这份嫁妆,名义上是给我的,实则是博陵崔氏献给郡主的。暂时放在我名下,等需要的时候只管拿出来用。”
任谁看到一座金山送到眼前,心里都会觉得愉快。
姜韶华也不能免俗,连日来因京城变故而来的躁郁不安扫之一空,笑着说道:“这么一来,你不是太吃亏了?”
崔渡理所当然地应道:“我的一切,都是郡主的,何来吃亏。”
姜韶华抿唇一笑,将册子还给崔渡:“你先收着。等日后需要的时候,我自会和你张口。”
崔渡推让不肯要,顺势将她的手也攥在掌心:“拿来拿去的多麻烦,郡主将册子收着就行了。我整日在田庄里忙碌,哪有空闲保管这些。”
崔渡虽然没习武,却整日在田庄地头忙碌,掌心里磨出了一层茧。姜韶华一身的神力,手却纤细小巧,被他的手掌紧紧地笼住。
肌肤相触之处,窜起了丝丝热意。
姜韶华耳后有些热,抬眼看崔渡,却见崔渡的俊脸都红了。一双眼格外灼热,落在她的脸上。
姜韶华不是没经过情事的懵懂少女,在他热切的目光下力持镇定,试图扯开话题:“天色不早了,应该传晚膳了……”
那张俊脸迅速靠近,在她的额头上落下一记轻吻。然后,红通通的俊脸退后,不敢和她对视。
姜韶华心尖似被挠了一下。
她上前一步,在他意外的目光下靠近,在他的唇上亲了一口。
崔渡只觉一股电流在身体里疯狂窜动,整个人都战栗起来。他下意识地想亲一口回去,姜韶华已迅疾退开了:“走吧!我饿了。”
我也好饿。
崔渡用力清了清干巴巴的嗓子:“好,我陪郡主去用膳。”
姜韶华嫣然一笑,挽起他的手往书房外走去。
崔渡全身轻飘飘的,步履格外轻快,每一步都像踩在云端。
守在书房外的陈瑾瑜,看到郡主和长宁伯携手出来,震惊地瞪大了眼。转念一想,博陵崔氏已经来南阳王府商议定亲一事,郡主和长宁伯就算未婚夫妻了。在人前亲昵些也不算什么。
晚膳丰盛且美味。崔渡习惯性地为郡主夹菜,运筷如飞,将碗里堆得冒了尖才停手。
姜韶华也被伺候惯了,今晚胃口格外好,不到片刻便将碗里的菜肴吃完。然后,第二碗又到了眼前。
崔渡笑道:“这些日子,郡主胃口不及从前,有些消瘦,今晚胃口好,都吃些。”
姜韶华笑着嗯一声。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吃饱了才有力气做事。
吃饱喝足,刚搁下筷子,陈长史便来了。
这个时候,陈长史还特意过来,自然是有要事。姜韶华心中有数,张口便问:“京城有回音了?”
陈长史点点头,将信送至姜韶华手中。
姜韶华心里微微一沉。
是郑太皇太后的回信,太和帝并无回信。
第471章 回信
这两年多来,姜韶华一直和宫中保持书信往来。郑太皇太后不必说,便是太和帝那边,每个月至少写一回信。
太和帝对姜韶华这个堂妹也格外另眼相看,便是朝事再忙碌,也会写回信,内容或长或短罢了。
这一次,太和帝却未回信。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太和帝在病中,无力执笔。
姜韶华眉头微蹙,和陈长史交换了一个眼神。
崔渡立刻道:“郡主和陈长史有事商议,我先回去了。”
姜韶华点点头。
陈长史心里暗暗满意。崔渡最大的好处,就是对政事权斗这些事不感兴趣。这等细节,装是装不出来的。
待崔渡走后,姜韶华拆开信,匆匆浏览一遍,眉头稍稍舒展:“我要进京一事,太皇太后娘娘已经允了。”
陈长史也随之松口气:“宫中内外流言纷纷,安国公被弹劾,闭门不出。皇上又在病中,太皇太后娘娘日子也不好过。郡主这时候要去京城,给太皇太后娘娘撑腰出主意,娘娘自然乐意。”
陈长史眼明心亮,将郑太皇太后的心思都说中了。
姜韶华眸光闪动,低声道:“娘娘需要我出力,我也需要娘娘张目撑腰,各取所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