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太和帝传晚膳的时候,李博元找了个由头进了天子寝室,一边禀报一边悄悄观察太和帝的脸色。
太和帝这几日好吃好睡,脸色好看了许多。他将李博元的小动作都看在眼底,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随口笑道:“韶华堂妹今日去了礼部,一直没回宫。你是不是在担心李尚书?”
李博元反应也快得很:“皇上就不担心外祖父?”
太和帝笑了一笑:“朕不担心。六部之中,朕最放心的就是礼部。如果外祖父都不可靠,朕就无人可信了。”
是啊,李尚书是天子嫡亲的外祖父。太和帝对他的信任,犹胜纪尚书。
可惜李尚书手段软,撑不起丞相一职。不然,太和帝也不必向王丞相退让了。
李博元稍稍放了心,小声嘀咕:“既然信得过,郡主为何还要去礼部?传出去,倒像是故意挑刺找茬。”
太和帝耐心道:“堂妹和朕商议过,要巡查六部,敲打众臣。先从礼部开始,是做做样子。正好留出几日空闲,免得压得太紧太急,闹出什么乱子来。”
李博元一愣:“郡主要巡查六部?”
太和帝嗯了一声:“朕身为天子,不宜随意出宫,去巡查六部也不够体面。堂妹为朕分忧,自动请缨,朕就应了。”
姜韶华的原话是这样的。
“臣妹在南阳郡就是这么做的。十四县一个一个巡查,哪怕查不出什么问题,也要表明态度,县令们脑中的弦紧了,当差做事总得勤勉些。”
“六部衙门比县衙大得多,事务繁杂,臣妹未必能看懂。去了也就是看看表面功夫。不过,便是表明功夫,也比没有得好。如果能看出问题来,就可见六部的事情做得太差,连我一个姑娘家都糊弄不了。”
“一步一步慢慢来,总有做成的一日。”
堂妹说得有道理。
不妨试试看。
第492章 巡查(一)
李博元并未放心,也不踏实。不过,话说到这份上,天子对郡主这般信重,他再说什么,便有挑唆之嫌了。
李博元只得扯开话题,陪着天子闲话。
“启禀皇上,郡主回宫了。”
太和帝还没出声,李博元霍然站了起来:“臣代皇上去迎郡主。”
太和帝失笑,点了点头。看着李博元匆匆离去的身影,心想韶华堂妹料想得半点不错。巡查六部,不但能敲打众臣,对他身边的几位舍人同样有用。
李博元快步迎到了昭和殿外,此时繁星满天,悬在宫檐下的宫灯在夜风中摇曳,相得益彰。身着郡主常服的美丽少女,徐徐而来,似一轮明月,照亮了眼前一切。
哪怕他和未婚妻心心相印情意相许,此时见了这等天香国色,也有惊艳之感。
“臣恭迎郡主。”李博元拱手行礼。
姜韶华了然一笑,走上前来:“本郡主今日在礼部盘旋大半日,和李尚书相处甚得。明日后日,本郡主打算继续去礼部,看看礼部上下是怎么当差的。”
李博元笑容还没完全绽开,就顿住了:“郡主还要去礼部?”
姜韶华理所当然地点点头:“当然要去。本郡主要代皇上巡查六部,礼部衙门有三十多个官员,每人都有各自的差事。半日怎么看得过来,少说也得要四五日。”
李博元深呼吸一口气,低声道:“如果礼部有什么问题,还请郡主私下提点一二。我祖父年纪大了,又是天子外祖父,闹出什么来实在不好看。”
姜韶华笑了一笑:“放心,本郡主心中有数,行事自有分寸。”
放不放心的,也只能如此了。
姜韶华进天子寝室,向太和帝仔细回禀今日礼部之行:“……李尚书今日一直陪在臣妹身边,臣妹只来得及将礼部衙门转了一遍,没能细看。明日臣妹再去。”
太和帝嗯了一声,委婉地暗示:“那是朕的外祖父,如果有问题,你私下和朕说。”
怎么也得给李尚书留几分颜面。
姜韶华笑着应下。
隔日小朝会过后,姜韶华又随李尚书去了礼部。
昨天夜里,礼部众臣难得加班熬夜,各自检查自己的一摊子差事,该收起来的收起来,该弄虚作假的也得赶紧。
今日郡主再来,礼部众臣便从容多了,一同拱手相迎:“臣见过郡主。”
姜韶华很是和气地笑道:“本郡主就是随意来转转,你们各自忙自己的,不用特意招呼本郡主。”
众臣一时不敢动弹,纷纷看向李尚书。
李尚书点头示意,众臣才散去,回自己的签押房,步履匆匆,一副臣很忙真的很忙的架势。
姜韶华对李尚书道:“李尚书不用相陪,本郡主自己随意转转便可。”
李尚书哪里放心得下,目光一掠,落在董侍郎脸上。
董侍郎是礼部左侍郎,被视为下一任礼部尚书的不二人选,自然心向着礼部。又和郡主关系良好,屡次在朝中为郡主说话。冲着董侍郎的颜面,郡主也不便过多为难。
董侍郎心领神会,主动请缨相陪。
姜韶华不动声色地笑了一笑。
所以说,在官场混迹了数十载能做到一部尚书的,哪有简单的?李尚书心里敞亮得很。
“郡主想从何处看起?”董侍郎笑着问询。
姜韶华随口道:“二十多间签押房,一间一间看便是了。”
这是要通通看一遍,走马观花也要看全乎了。董侍郎点头,在前领路,每进一间签押房之前,便将这个官员的姓名年龄籍贯科举出身乃至政治倾向都说清楚。
姜韶华听在耳中,也有些心惊。丞相党这三个字,说来轻飘,真落到实处,便知道这是一股多么庞大的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