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韶华(551)+番外

至于郑宸对姜韶华的男女之思,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在权势斗争面前,一点小小的儿女私情,实在不值一提。

……

“刺杀郡主的幕后真凶,到底是谁?”

景阳宫的一处寝室里,传出陈瑾瑜迷惘疑惑的低语。

姜韶华已沐浴更衣,悠闲地躺在床榻上。陈瑾瑜坐在床榻边苦思冥想,扳着手指,几个藩王轮番数过去,最后,数到了安国公府。

“不是安国公。”姜韶华的语气十分笃定。

陈瑾瑜挑眉:“郡主来京城后,大展神威,收拢人心。安国公心中记恨不满,派出刺客,既伤了郡主,又能拉王丞相左大将军下手,一举两得。为何不是安国公?”

姜韶华淡淡道:“可能是郑家人出的手,但是此事安国公肯定不知情。”

陈瑾瑜快被绕晕了,脱口而出道:“郡主该不会以为,此事是郑宸动的手吧!这怎么可能!郑宸他不是爱慕郡主吗?”

姜韶华扯了扯嘴角:“陈舍人,你进官场历练几年了,怎么还如此天真!权势斗争里,哪里容得下小小的男女之情。我这个南阳郡主挡了别人的路,别人就该出手除了我。”

陈瑾瑜倒抽一口凉气,半晌才道:“这么说来,郑宸的嫌疑也很大了。”

姜韶华目中闪过凉意,慢慢道:“没有确凿的证据,只凭刑部目前查探出来的线索,根本无法给谁定罪。”

“此事暂且搁下。好在我没吃亏,那八个死士都是千里挑一的刺客,就这么都死了,也够幕后真凶心痛了。”

陈瑾瑜呼出一口气:“郡主明日还去兵部吗?”

“当然要去。”姜韶华道:“安国公闭门自省,兵部衙门没有尚书坐镇,汪侍郎品性低下卑劣,丁侍郎行事温软,兵部上下一团混乱。本郡主趁着代天子巡查六部的机会,好好整顿一下兵部。”

……

对于轻轻放过左大将军和王丞相一事,郑太皇太后其实颇有些不满。

隔日凌晨,姜韶华来请安的时候,郑太皇太后少不得要数落几句。姜韶华笑着安抚道:“眼下朝堂安稳没几天,不宜再起风浪。而且,证据也不足以给左家定罪。”

“现在以大局为重,暂且搁下刺杀一案。刑部再慢慢查探,等查出更多的线索了,自然就能抓出幕后真凶。”

郑太皇太后笑着叹道:“你这孩子,一心想着朝堂安稳,连刺杀这等大事也不计较。难怪哀家最偏疼你。”

姜韶华抿唇一笑,口甜如蜜,一番好话哄得郑太皇太后眉开眼笑。

郑太皇太后随口道:“你去兵部巡查,可查出什么问题了?”

姜韶华面不改色地应道:“郑尚书掌管兵部数年,办差矜矜业业,哪里会有什么问题。就是近来郑尚书不在,兵部衙门散漫了些。我想代郑尚书整顿一二,免得郑尚书回来之后烦心。”

这是提前在郑太皇太后耳边吹吹风。

郑太皇太后乐呵呵地笑道:“好,你办事哀家信得过。”

接下来数日,姜韶华果然一直在兵部衙门。兵部四司一个一个细查,兵册账册公文一个不落,就连武库房里的兵器辎重也没放过。

兵部下辖的几家用来养战马的马场,离得远不能亲自查看。姜韶华便令人将五年内的战马簿册搬来,对照着每年拨去各军队的战马,仔细测算。

兵部衙门里,人人头上悬了一把利刃,个个心惊胆战。

“郡主在礼部待了五天,去工部也是五天。到我们兵部衙门怎么就改了规矩,这都快十天了,还没有要走的意思?”

“嘘!小点声!别被郡主听见了。”

“汪侍郎都被整治得没动静了,我们就别多嘴了。”

第510章 王易(一)

兵部众官员私下叫苦不迭,明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往日时常有官员点卯后便离去,如今每日早出晚归,坐衙当差一个比一个精神抖擞。

兵部散漫风气,扫之一空。

安国公人在闭门自省,耳目依然灵通。兵部是他的地盘,暗中给他通风报信的不止一人。在听闻这一系列的变化后,便是安国公,也得叹上一句“郡主好手段”!

姜韶华在兵部待足了小半个月,严查细查之下,查出了不少问题。兵部上下几乎人人都吃了挂落,就连丁侍郎也被数落得灰头土脸。

今日郡主终于离开兵部,去了刑部衙门巡查。兵部上下人人长松一口气,个个喜笑颜开,犹如送走了瘟神一般。

丁侍郎咳嗽一声,提醒众官员:“大家伙儿还是仔细当差,别出什么差错。刑部衙门就在隔壁,说不准郡主随时就过来转转。”

众官员一想有理,纷纷回自己的位置各忙各的差事。

刺客一案,刑部依旧在追查,陆续又有了些似是而非的线索。譬如刺客身上的衣物兵器来自何处之类,可惜依然没有决定性的证据。

杨侍郎也没怎么心急。那一日在宫中,他和郡主对视间已有了默契。郡主既不打算追究,这一桩刺客案就这么拖下去……

“杨侍郎!郡主来刑部了,快些出去相迎!”

杨侍郎立刻回神,点头应了一声,匆匆起身迈步。

有兵部被整顿的先例,刑部一众官员根本不敢懈怠,拱手行礼格外恭敬:“臣恭迎郡主。”

姜韶华目光一扫,含笑道:“诸位都请起。”

戴尚书早有准备,很是客气:“不知郡主想从何处看起?老臣这就令杨侍郎去准备。”

戴尚书不愧是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狐狸,二话不说先将杨侍郎推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