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韶华(658)+番外

“几个伴读中,我最信任他,也最器重他。我想过,等过个几年,就让他去六部历练,等他磨炼出来了,便能当大用。大梁丞相的位置,迟早会是他的。”

“锦绣前程就在前方,他为何还要背叛我?”

姜颂满目痛苦,情绪激动,脸孔渐渐扭曲,忽然嘶吼起来:“堂妹,郑宸为何要背叛我?”

她没有被吓得后退,抬眼直视:“权势动人心。郑宸野心勃勃,迫不及待地想掌权。他没耐心等十年二十年,只想早日除了你,扶持什么都不懂的平王上位。到那时,大梁朝堂就成了他的天下。”

“如果不是你及时赶到宫中,他的计划就成功了。还好你来得及时,他功亏一篑,野心毕露无遗,只能潜逃出宫。”

姜颂身影淡了,面容也渐渐模糊,声音在她耳边飘荡:“堂妹,现在只有你能坐稳帝位,稳住朝堂,守住江山。你别心软,该杀的一个别放过。谁阻拦你登基,你就斩了谁。等这些反对者到了黃泉,我再收拾他们一回。”

“堂妹,你一定能做到。”

……

“郡主,郡主。”

熟悉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回荡。

姜韶华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崔渡熟悉的脸孔:“现在什么时辰了?”

崔渡显然这一夜睡得不踏实,眼睛有些红,却格外有精神:“现在是巳时正了。太皇太后派人来催了三回,我这才叫醒你。”

巳时正,天色已大亮。

姜韶华一夜睡了五六个时辰,体力恢复了大半。她起身后,换了一件干净的素服,洗漱一番,又吃了早饭。

在灵堂里,只能吃馒头喝凉水。在宫室里没人看着,早膳倒是精致可口些。姜韶华胃口依旧不如平日,喝了两碗粥吃了三碟小菜便搁了筷子。

崔渡时不时看一眼姜韶华的肚子:“你吃得不及平日一半,这样真能吃饱吗?”

姜韶华道:“已经吃不下了。先去灵堂,等饿了再吃。还有,别总看我小腹。宫里个个都是人精,会看出不对劲。”

崔渡点点头应下。

然而,这等事,哪里容易控制得住?

进了灵堂,在昨日位置跪下,离姜韶华很近。崔渡根本管不住自己的目光,时不时就要看姜韶华一眼。

还好众人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偶尔有人留意到了,也只以为长宁伯和南阳郡主夫妻情深。

第609章 有喜(二)

姜韶华一如往常,除了跪灵之外,不停下令定夺拿主意。

“启禀郡主,宫中又抓了十几个逆贼,该如何处置?”这么来问询的,自然是马将军。

姜韶华淡淡道:“杀了便是。”

马将军奉令而去。

“英卫营已经在宫外驻扎安顿,要不要让他们进宫来?”

“御林军也在宫外,敢问郡主,是否让他们入宫。”

这是英卫营和御林军各自派人进了宫。

姜韶华话语简洁:“就在宫外守着,不必进宫。没有宫中号令,不可妄动。”

然后,还有许多琐碎却又需要做决断的事。譬如受了伤的众臣,是否该送出宫回府去慢慢养伤。再譬如,死在宫中叛乱的臣子尸首,该如何处置?是否要让家眷领尸首回家操办丧事入土为安?还有,宫中这一场动乱,死了不少宫人和内侍,这些人的尸首又该如何处置?

此外还有一桩不太美妙的消息。

“郑宸应该已经逃出了京城,不知逃向了何处。”郑太皇太后满脸懊恼悔恨,咬牙低语:“这个孽障,看来是早有准备。”

对这个结果,姜韶华早有心里准备。郑宸筹谋逆反宫变,不知花了多少时间精力。以他的为人,焉能不备退路?

说不定,退路还不止一条。

郑太皇太后心里显然也有数。只是,当着姜韶华的面不便多说。

姜韶华的态度一直很坚决,必须要除掉郑宸,此事绝没有回旋余地。好在对郑家的态度还算缓和,暂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

郑太皇太后在灵堂里待了小半日,借着疲累休息的空闲,去探望安国公。

安国公伤在腿上,腿骨都断了。被太医正骨包扎后,一动不动地躺在床榻上,性命是没有大碍了,不过,少说也要躺个一年半载。日后能不能恢复如常,此时也说不好。

安国公面色颓唐不振,一双眼下全是青影,可见这几日都没睡好。一来腿伤疼得厉害,二则是因为不知所踪的逆子郑宸。

安国公夫人在一旁红着眼抹泪。

郑太皇太后看着恼火,低声呵斥:“活的好好的,这时候哭什么哭。”

安国公夫人哽咽着应道:“国公爷腿伤这么重,太医说了,便是日后好转,也易落下病根。走路或许不太平顺,以后怕是不能再上朝了。”

朝廷重臣,最讲究体面,一颠一跛的,哪里还能做兵部尚书?

安国公夫人一直被蒙在鼓里,压根不知眼下郑家面临的是谋逆株连九族的巨大灾难。安国公跛不跛的,倒算不得什么了。

郑太皇太后有些不耐:“能保住一条命,就是万幸,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安国公夫人抹了眼泪,满心期待地问道:“子羡还没回来吗?这都几天了,他到底领了什么差事出宫?”

郑太皇太后冷着脸:“宫里的事,你别乱打听。哀家和安国公有事要商议,你先退下。”

安国公夫人只得应下,怏怏退了出去。

门关上,只剩郑太皇太后和安国公,还有角落里的赵公公。

安国公吃力地张口:“还没抓到那个孽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