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韶华(855)+番外

今日生出了要接女儿回宫的念头,真是片刻都等不得。

姜韶华换了常服,带上一众亲卫,策马去了南阳王府。

陈瑾瑜挺着五个多月的孕肚,笑吟吟地迎了出来:“臣恭喜皇上,平了心头大患。”

所以说,最了解她的,还得是陈舍人。

姜韶华眉眼一弯,笑了起来:“正是。王丞相一退,朕的烦心事就去了大半。”

不用大动干戈,以和缓的手段接收丞相党官员,可不是去了一大块心病吗?

陈瑾瑜笑道:“可惜,臣现在身子笨重,不能时时伴在皇上身边。”

姜韶华笑道:“等过几个月,你生了孩子做完月子,就进宫来当差。”

女子专注事业,自然无暇照顾孩子。就像姜韶华,宝儿都八个多月大了,她亲自带着睡的次数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平日都是奶娘们照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皇上今日要接宝儿回宫么?”

姜韶华笑着点头。

此时将近九月,天气还有些燥热。宝儿穿着薄薄的红色小衣裙,白嫩的小脸蛋红扑扑的,可爱极了。

姜韶华心中温柔如水,伸手抱过宝儿,在女儿的小脸上亲了亲:“宝儿,娘带着你回家。”

宝儿几个月没见亲娘,竟然半点不认生,乖乖待在娘亲怀里,仰着头咧着嘴笑。

陈瑾瑜有些酸溜溜的:“臣每日陪着宝儿公主,也没见宝儿公主对臣这样笑过。”

姜韶华被逗得直乐:“树要生根,儿要亲生。等你肚中的孩子出生了,自然就和你最亲近。”

正说笑,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是崔渡来了。

崔渡从皇庄一路快马进王府,风尘仆仆。见了姜韶华和宝儿,崔渡顿时精神一振,倦意全消,咧嘴一笑:“你要接宝儿回宫?”

姜韶华含笑点头:“是,王丞相上了致仕的折子。宫里消停了,朝堂也安稳了。”

“我们可以带孩子回家了。”

崔渡听得心头一热,伸手握住姜韶华的手:“好,我们带宝儿回家。”

姜韶华嫣然一笑。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拉着夫婿,一同回宫。

解决了郑家,压制了王家,以后还会有卢氏崔氏,还有新贵陈氏冯氏杨氏董氏等等。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她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正文完】

第792章 番外之封侯(一)

十月,左大将军率兵归京。

左大将军领兵以雷厉风行之势平了豫州之乱,之后数月里,不停派兵围剿乱窜的兵匪和流匪,为朝廷立了大功。

天子亲自率百官至城门外十里处相迎。

这是大胜归来的将军才有的最高嘉奖!

左大将军在前几日就得了消息,昨夜特意整顿休息一夜,今日英卫营所有将士都穿上了盔甲,手中刀枪被擦得锃亮,在阳光中闪着耀目的光芒。左大将军穿着银色盔甲,骑着赤色宝马,手中握着厚背长刀,威风凛凛。

随天子一同来迎左大将军的文官们,纷纷称赞左大将军神威赫赫。

武将们同样赞叹不已,至于心中会不会泛酸,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宋将军心里就酸得很。

他也想领兵出京打仗立功。奈何平豫州之乱没抢过左大将军,护卫陈长史去赈灾的差事也没轮到。身为武将,看着别人打仗立功自己寸功都无,心里的滋味就别提了。

他忍不住再一次懊恼后悔当年的有眼无珠。如果侄儿宋渊登门的时候,他热情一些,接过宋渊递来的橄榄枝,现在风光无限立了大功的人,可不就是他了?

此时此刻,众人的目光都在左大将军身上。没人留意黯然失落的宋将军。宋将军的自怨自艾自怜自苦,也只有自己慢慢品味了。

穿着龙袍的大梁女帝陛下,微笑着张口:“左大将军领兵火速平了豫州之乱,斩杀逆贼,遏制了人心浮动,为大梁立下大功。朕今日率百官来迎左大将军回朝!”

这三件功劳里,最后一件才是真正的大功。

一旦豫州陷入战乱僵持不下,大梁或许便会冒出更多的叛乱。到那时,朝廷四处派兵,彻底陷入内乱纷争。劳民伤财,江山不稳,还极容易遭来虎视眈眈的外敌侵略。

万幸这一切没有发生。左大将军打了漂亮的大胜仗,以雷霆手段震慑住了所有蠢蠢欲动的驻军。

左大将军下了战马,冲女帝陛下拱手谢恩:“末将奉皇命出征,侥幸大胜,不负皇恩。皇上今日亲自出城来迎末将,末将诚惶诚恐。”

姜韶华笑道:“有功当赏,这是左大将军应得的。朕还要给左大将军封侯爵之位,连封号朕都想好了。威风凛凛,声名远扬,就叫威远侯。”

众臣都是一惊。皇上之前半点风声都没露,现在冷不丁地说出来,可是太让人震惊了。

宋将军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文臣拜相,武将封侯,这是至高无上的追求。左大将军轻飘飘地就做上了威远侯!

左大将军也被震住了,甚至忘了谢天子恩典,直接抬头和女帝陛下对视:“皇上真要给末将封侯?”

姜韶华微微一笑:“朕金口玉言,岂能有假。”

可是……

可是他一直都是王丞相的人。天子登基之后,他照样听王丞相的。皇上派他领兵去豫州,其实都冒了风险。平了个豫州乱军,对身经百战的他来说,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就是后续剿灭兵匪费了些功夫罢了。

这些功劳,和他镇守边关十数年相比,真的算不得什么。

皇上怎么就给他封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