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度韶华(883)+番外

这等时候,所有能动用的力量都得用上。

姜韶华略一点头,最后,目光再次落在左大将军的脸上:“英卫营有八万人,南阳亲卫营有三万。神武营勇威营再各出四万多人。加起来将近二十万人。”

“朕再发一道圣旨,让范大将军听你号令指挥。”

“加上边军,就有将近三十万兵马。”

“左锋!朕信你,希望你不负朕厚望!”

左大将军热血激涌,目光愈发平静锐利,沉声道:“末将也不说什么好听话了。一切战场上见真章!末将这就召集武将们来军帐,商议如何行军打仗。”

……

二十万大军,先不说怎么打仗了,光是行军安排,就是一项令人头皮发麻的浩大工程。每日行军多少里,如何扎营安顿,每日饮水吃饭排泄,都得仔细安排。

左大将军领着一众武将在军帐里反复开会商议,熬了几晚没睡,才勉强理出个章程来。

左大将军亲自进宫,将厚实的奏折呈给天子。

姜韶华这几日忙着调度筹集粮草,也没怎么睡好。她翻看了一遍奏折,对左大将军道:“这些事,都由你定夺拿主意。朕只做一件事,就是保证大军的军需辎重粮草军费。”

武将得遇明主,没什么可说的,且拼了这条命就是!

左大将军不再多言,躬身行礼。

大军出发前,姜韶华特意宣召刘恒昌进宫。

“刘恒昌,朕知道你有雄心壮志和一腔热血抱负。只是,你这几年才展露头角,资历尚浅,威望还不足。”

姜韶华温声道:“此次国战,朕压上了家底,只能胜,不能败。朕选左大将军,一来是因为左大将军在边军二十年,对柔然骑兵最熟悉。二来,二十万大军,行军打仗排兵布阵都不是易事,眼下有这份能耐的,只有左大将军。”

“军中只能有一个统帅,那就只能是左锋。”

“朕要你放下心中成见,抛开所有杂念,一切都听左大将军指挥号令。”

刘恒昌正色应道:“皇上放心,末将对左大将军并无不服。”

姜韶华淡淡道:“你没有不服,亲卫营里有人替你不服气。”

亲卫们兵阵练得娴熟,可以说都是刘恒昌的功劳。在他们看来,自家统领比左大将军厉害得多。又是正经的天子嫡系,凭什么要听左大将军号令?

刘恒昌见天子都知晓了,不由得一声苦笑:“末将也说他们了。他们嘴上不吭声,心里总有些不服气。”

姜韶华看着刘恒昌:“总之,朕今日该说的话,都和你说了。行军或打仗的时候,亲卫营上下要听令行事。扰乱军心乱了战局的,一律以军法论处。别仗着是朕的亲卫营,就骄狂肆意妄为。”

刘恒昌肃容应是。

又过几日,大军终于启程。左大将军打起了自己的旗帜,又令人打起赤色蛟龙旗。

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边关。

第818章 番外之国战(二)

“启禀大将军!我们派出去的人,已经追上了柔然骑兵,还交了手。伤了大概两百多人,只得退回来了。”

一个满脸胡茬的武将匆匆进了边军的主将军帐,急急拱手禀报。

已经熬了多日未曾好吃好睡的范大将军,着急上火双目赤红,闻言眉头重重跳了一下,怒道:“谁让他们退的?传本大将军号令,令他们继续追击!”

武将低声为同僚们说情:“大将军请息怒。不是我们想退,实在是柔然蛮子太凶残,杀红了眼。兄弟们实在撑不住。再不退回城内,去的人就得都交代在那儿了。”

范大将军用力攥紧手中的书信,怒火汹涌喷薄而出:“那也不能任由柔然蛮子四处烧杀抢虐。当兵吃饷,这时候就该为大梁朝的江山百姓拼命。”

“立刻去传军令!只留一万人守城,其余人都派出去,给我追击柔然蛮子,能杀几个算几个!”

心腹武将被喷得满脸口水,无奈领命,快步跑出去传军令。

范大将军深呼吸一口浊气,将手中信展开,又看了一回。

这是天子的亲笔书信。信中内容很简单,朝廷已派了二十万大军,由威远侯左大将军亲自率兵前来。边军的任务是,牢牢拖住柔然骑兵,绝不能任其来去如风。

这一场国战,不容有失。哪怕主将不是他范忠良,打赢后最大的功劳是威远侯左锋的,他也不能有怨怼不满,要竭尽全力打赢这一场国战。

一旦输了……

不,不能输!

大梁朝的精锐兵力,几乎都来了。为了供应粮草辎重军费,朝堂亲尽全力。天子连家底都拿出来了。

这一战,只能赢不能输。一旦输了,他们再也无颜回朝,更没脸去见天子。

现在边关战况也十分明显。主动权都在柔然那一边。柔然蛮子们饥寒交迫了一个冬日,穷疯了饿疯了,现在四处抢掠,杀人也快杀疯了。边军不能坐视不理,必须要出坚固的城池,去追击柔然蛮子。

战损高得惊人,用边军的两条命三条命甚至更多人换柔然蛮子一条命。短短数日,边军死伤已经到了一个可怕的数字。好在这样的拼命,总算有些用处,大大拖住了柔然蛮子四处掠夺的脚步。而且逐渐摸清了柔然蛮子的兵力分布。

现在,就要继续熬下去,撑到朝廷二十万大军赶来。以庞大的兵力,压制并打垮柔然蛮子。

这么做是眼下最合适的军策。就是死伤太重,且看不见什么实在功劳。

范大将军用力抹了一把通红的眼,勉强打起精神来,走出军帐,先去伤兵营安抚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