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急于回去给宋允知清点,便没再追究此事。他自然明白,想让人办事多少得出点血,只是他这舅舅为人不老实,三皇子日后也不准备再用。左不过就是做点生意,想替他办事的人多了去了。
宋允知都没想到,三皇子能这么快!
才两天功夫,他竟然将大半个菜圃的菜全都卖干净了!
萧宝玄走到三皇兄身边,拍了拍他的大腿:“皇兄,厉害!”
三皇子若是身后有条尾巴,大概已经翘到天上去了,春风得意四个字在他脸上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哼了一声:“若不是你说只要卖到八百贯即可,我还可以拿回更多的钱!”
宋允知咋了咂嘴:“京城的人可真有钱。”
三皇子抬着下巴:“那是自然,京城富商云集,高官遍地,这些都是最不缺钱且最喜豪奢的主,吃穿用度都得与人争先。也是你这回叫我收着劲儿,否则我能将他们的荷包都掏空!”
宋允知暗想,这老三跟他也算是同道中人了,日后说不定还有空继续做生意。
赚钱这种事,宋允知不打算宣扬,准备悄悄完成任务,再悄悄散出去,这么多钱拿在手上有些烧得慌。反正家里也快要买宅子了,爹跟夫人每个月都能往家里拿钱,不需要再多这一笔。
他让二人先别声张,等他的吩咐行事。萧宝玄感觉允哥儿又要做一件大事,点了点头之后,心中不由得期待起来。
咋咋呼呼的三皇子这回也没有再反驳。自从他在父皇跟前长了脸之后,三皇子便认准了一件事——跟着宋允知办事儿,总不会出错。这阵子不仅父皇对他和善了许多,就连母妃也是一副面上有光的样子。
他是决意不说,但是架不住有心人早就默默看在眼里。这阵子二皇子虽然有意疏远老三,但暗中却盯得紧。
二皇子已经打听到了前因后果,回想当日千秋宫宴时宋允知那番冠冕堂皇的话,二皇子便忍不住发笑。说得可真好听,但眼下不还是借着这菜地挣钱了么?嘴里都是一心为民,心里都是算盘生意。
被人戏弄过一回的二皇子,这回并不打算放过他们几个。
第51章 教学 周边百姓来国子监学种菜
初八这日,天气比前两日还要冷上几分。
天还未亮,国子监守门的小吏裹着厚衣裳刚到正门处,便看到门前多了好几个人在地上围坐取暖。他吓了一跳,如今才卯时,外头天还黑着呢。
再提起灯笼一瞧,后面贴着墙根坐了一排人,一路看过去大概有一百来号,乌泱泱的,再往后便看不清了。
小吏瞬间清醒,这会儿离得最近的一个老汉也醒过来了,连忙起身跟对方说明情况,他们这些人都是京畿周边一带的乡里人,今日是特意过来学种菜的。
小吏自听得愣住:“你们是什么时候过来的?”
老汉憨笑道:“都不一样,家住得近点儿刚来不久,我们离得很远,前儿便动身了,昨儿晚上就到了京城。略歇息几个时辰便过来守着,生怕来晚了。”
更细的话他没说,实则他们几个村的人来了之后也不敢先到国子监,生怕来了没有地方给他们待,更怕国子监的人见到他们提前来觉得烦,怎么都得麻烦人,遂特意寻了个破庙凑合了一晚。他们这些人没一个去客栈住宿,客栈贵,住一晚得足够他们吃在乡下吃用好半个月了。
小吏见他们冷得直搓手,心里也着实不是滋味儿,叫他们在这儿先等一等,转身便跑去经师堂了。
没多久,他便带着两个助教跑回来了,还将这些人引到国子监的大殿中先休息休息。如今外头天寒地冻的,助教还真怕将这些人给冻出个好歹,若是真的病了,好事儿可就成坏事儿了。
膳房的大师傅也早早地就被人给吵醒了,动火的声音太大,等他睡眼惺忪地从屋子里出来发了一顿火后,方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方才膳房得了吩咐,说要熬几锅热粥,再送些热水过去给那些乡下人备着。
大师傅被人早早地弄起来,心里也有点闷气,一边看他们干活,一边嘟囔:“正经要做事的几个学生没见到人影,咱们这些做杂活的反而都被使唤上了,这叫什么事儿?一群乡下人罢了,给他们喝口水就不错了,还熬粥?”
一年轻的助教经过,恰好听到了这声抱怨,气得直接调头走人。怪不得国子监有先生要将这人给换掉,想请新来的几个师傅做主厨。看来,还是先生们慧眼识人,这大师傅眼高手低,毫无同理心,在国子监应当待不长久了。
尽管大师傅不乐意,但是膳房的其他人还是不敢耽误,连忙就将热水给送来了,粥也在熬煮,没多久也一道送到大殿中。
众人排着队领到了一碗热乎乎的米粥,被冻得僵硬许久的身子终于暖和了起来。他们不敢跟国子监的助教们多打听,甚至连开口问话都觉得不好意思,等三五成群地坐在一块儿后,才敢小声地讨论起来。
“方才天黑,只瞧见外头的路铺得好,别的都没瞧见。这样好的路,我在县城里都没怎么见过。”
“路算什么,这大殿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