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记得自己先前被带进来的时候是如何诚惶诚恐。这地方,跟皇帝陛下住的宫殿差不多,虽然他们没见过皇宫,但感觉也就如此了。地方大不说,还格外有气势。怪不得这里的读书人日后能有出息呢,整天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读书,耳濡目染的,哪里是他们乡下孩子能比的?
其实他们乡下孩子也是有能来国子监读书的,但都是非常聪明那一拨,生下来就得是人尖。他们村里没有,不过同县有一户人家的孩子考进去了。这样拔尖儿的孩子,一百个里面未必能有一个,但是到了这国子监中,也只是寻常。
等到宋允知照常起身后,才听三皇子急急忙忙领着萧宝玄跑过来,说那群人已经提前赶过来了,如今在讲学的大殿中候着。
宋允知这才想起自己的疏忽,他早该想到的,住得远的需得提前一两日动身才行。宋允知本来以为他们会下午来,或者是晚上来都来得及,反正种菜又不难学。但实际是,这些人生怕错过了好时候,也生怕自己来得晚了引得国子监不满,处处小心,以至于早早来这儿受冻。
他敲了敲脑袋,懊悔不已:“下回还是该准备妥当才是。”
刚敲完,便看到萧宝玄脚下的鞋子有点古怪,小家伙也感觉到不舒服了,两只脚一直在动来动去。
宋允知无语:“谁给他穿的鞋子?”
三皇子还有点得瑟:“我。”
他身边的太监过来传话后,三皇子便将萧宝玄的被子一掀,直接将弟弟给弄醒了。本来是赵公公在给萧宝玄穿衣裳,但是三皇子嫌他穿得太慢了,眼瞅着衣裳都穿好了还在那儿选靴子,磨磨蹭蹭、慢慢吞吞,三皇子实在是等不了,随便抄起一双靴子给萧宝玄套上。这还是他第一回 给人穿鞋呢,平日里都只有旁人伺候他的份儿,他哪里伺候过别人?这大概就是父皇口中的兄友弟恭了,三皇子都把自己给感动了。
宋允知无情戳破他的感动:“你穿反了。”
三皇子愣住:“有吗?”
宋允知翻了个白眼,刚好洗漱完的江亦行轻笑着将小孩儿抱起来放在床边,将穿反的靴子重新换正了。他之前照顾允哥儿经验丰富,这会儿照顾一个更小的,也全然不在话下。
萧宝玄被抱下去后,走了两步,重新扬起笑脸:“舒服啦。”
宋允知摸了摸他的头:“下次不舒服直接说就是了。”
萧宝玄没吭声,他跟两个皇兄关系都不算亲近,这还是三皇兄第一次主动抱他,萧宝玄本来想提醒他鞋子穿反了,但趴在皇兄并不宽广的肩膀上后,愣是忍住了。
换好靴子后,萧宝玄偷偷看了一眼皇兄,发现对方压根没有生气,只是一直在催促允哥儿弄快点儿,别叫人久等了。就连贺延庭跟随春生等人他也没放过,想着今日人多,担心人手不够,也让他们跟着一道。
三皇子喋喋不休,一直在耳边嗡嗡嗡,宋允知被催急了:“知道了,催命啊!”
三皇子还不晓得自己有多烦,仍道:“知道急你还擦面脂?”
男子汉大丈夫,搞得这么秀气干什么?
宋允知都气糊涂了,冬天不擦面脂,生了冻疮被吹皲了就知道好歹了。
就擦,气死你!
江亦行顺手接过允哥儿的面脂,三两下功夫便给他擦好了,回头跟三皇子道:“小孩子脸嫩,是得好好照顾才行。”
萧宝玄认真地嗯了一声,他也擦,他跟允哥儿都是香香的,三皇兄身上则臭臭的。
宋允知都懒得解释了,他之前如何威逼利诱这小子也不肯动,直到被陛下夸了两句之后却比谁都要上心。该说不说,这小子还真是现实得很。
等到宋允知等人前去大殿后,才发现先生们已经到了。
陈素跟薄修德正在同这些老乡说话,老乡们得知二人身份后,本来不敢乱说,但是后来见两位大人待人客套,身上也没有那股子官腔,心里莫名安定不少。再听他们问话也只是寻常,不过是今年收成如何,家中可有子弟读书云云,都是他们能回答得上来的,因而后面说话也正常多了。
陈素从前也是乡野出身,家中条件比他们还不如,听到他们家中子弟大多务农,也不识得几个字,心中不免怅惘。
他们教书育人终究是有限的,能读得起书的孩子家中总有些积蓄,不至于一贫如洗,真正穷苦的人家是供不起孩子读书的,且穷苦人家的孩子,若非早慧也认识不到读书的好处。
陈素不能片面地鼓励他们读书,毕竟读书这条路开销太大,收益却不多。但愿有朝一日朝廷能多给些款项,能在各个乡里兴办学校,哪怕只是教孩子们认识几个字,算得懂账本,便已经很不错了。陈素心中有了主意,打算过些日子去探一探陛下的口风。
朝中不是没钱,只是舍不得在穷人身上花钱罢了。
说话间,宋允知几个人到了。陈素笑了笑,指着小弟子:“今日带你们学种菜的人到了。”
众人回头,却见是几个半大孩子走了过来,其中两个年纪实在是小,一个五六岁左右,一个瞧着似乎才三岁,只怕连话都说不全乎。
他们教?
众人面面相觑,是不是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