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14)+番外

“而且还是国外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心中为华夏纺织水平感到自傲的人震惊,下意识抵触和质疑。

天幕下,黄道婆停。下手中的纺织,准备看看比她纺织工具效率更高的纺织工具模样。

只见新搬上来的两台纺织工具,和她们现有的纺织工具类似而不相同,工具某部分让黄道婆感到惊讶。

【这两台纺织工具名为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我们先来介绍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和华夏的三锭脚踏纺棉车功能一样,都是把棉纺成棉线的工具。】

【区别在于,三锭脚踏纺棉车的纱锭是横向的,珍妮纺纱机的纱锭是竖向的;黄道婆让纺棉车从单锭变成三锭,珍妮纺纱机则可以从1-2锭,增加到8-18锭,甚至更多。】

今天姜叶和江雪给大家演示的只算中型珍妮纺纱机。

饶是如此,也足够诸朝古人失态,“一次十八锭,岂不是说国外纺纱机速度是我们华夏纺纱机的数倍!”

“竖起来的纱锭,原来如此。”黄道婆呢喃,明白了珍妮纺纱机的原理。

她这个专业人员,更明白这台纺织工具的意义和含量。

纺的棉线多了,织布机一定会有相应改造,要不然跟不上纺线的速度。

果然,介绍完珍妮纺纱机,姜叶和江雪后面介绍的,就是织布机。

【另一台纺织工具名为飞梭织布机,大家有没有觉得耳熟,之前介绍黄道婆,脚踏织布机的别名就是投梭织布机,投梭织布机比之前的穿梭织布机更省力,同理,飞梭织布机也比投梭织布机省力。】

说着姜叶坐下来给大家演示飞梭织布机,只见姜叶手没怎么动,梭子就在经纬间飞速穿行,很快就织出一小段布。

诸朝百姓们震惊,“它是怎么做到的?手不使劲梭子怎么就动了?”

很快姜叶就为大家揭秘,【飞梭织布机梭的两端有弹簧机关,只需轻动,梭子就会弹射出去,只要确保布面顺滑,飞梭就能畅通无阻。】

弹簧弹射飞梭,自然不再需要人手在其中穿梭。

这个机关以华夏诸朝水平并不难做到,可此时他们就忍不住沉默。

“当得知黄道婆纺织工具速度时,朕以为那就是纺织工具的巅峰,不曾想一山还比一山高。”李世民感叹不已。

就是打心眼里看不上国外纺织水平的朱元璋也说不出话来。

【国外得益于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纺织行业迅速发展,发展到以前是我们卖布给他们,后来变成他们卖布给我们。】姜叶道。

诸朝古人看着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效率沉默。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三千字写了四个多小时,长时间不码字,速度变得好慢。

第八章

从卖布变成买布,哪怕是普通百姓也能感受到巨大差距。

可不,一个是挣钱,一个是给人送钱。

【对比完国外纺织水平,我想跟大家说,哪怕咱们有很高的纺织技术也不要故步自封和骄傲自满。】

【要不然就像我们当初面临国外纺织冲击,华夏纺织业被迫衰落,后全力追赶才恢复。】

“果然,对方纺织速度上去,绝不可能和华夏友好往来。”看到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嬴政就知道华夏的纺织行业一定会受到影响。

因为那些工具用对绝对是国之利器,嬴政不会自大认为后世蛮夷都是蠢人。

【可惜古代对纺织工业轻视,以至于像黄道婆这样的纺织人才只是昙花一现。】

【但凡古代对纺织人才们好一些,说不定早出现‘黄道婆’,让更多人提前穿上棉衣。】姜叶遗憾感慨。

可对于诸朝百姓而言,御寒却是他们实打实的命题,“对啊,要是早出现黄道婆,我们就能早点穿上棉衣,免于冻死了。”

说着诸朝百姓们哭泣起来,等哭完,他们就开始去找棉花、做相应工具。

明君执政的朝代还好,一般都会下令,动用国家力量寻找棉花和普及纺织工具。

昏君执政的朝代,百姓们就只能靠自己,高高在上的昏君们也看不到自发动起来的百姓们。

【棉花因为材质柔。软舒适,厚可御寒保暖,薄可清爽透气,加上大面积种植,让棉花价格降下来,棉花很快取代古代百姓们之前穿的麻衣。】

【而我们今天的衣服材质,也都是以棉为主,麻和丝做成的衣服,不是少见就是价高。】

“真好,后世的人有棉衣穿。”没有棉衣穿的诸朝百姓们羡慕而又渴望。

他们已经加紧寻找棉花的速度,早晚有一天,他们也能够穿上棉衣。

姜叶关于棉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可关于棉花的风波,却并未平息。

首先是棉花的踪迹,和纺织工具的推行,但凡有点脑子的帝王,都会想自己治下出现更多‘黄道婆’,政策上开始对纺织行业有所倾斜。

元朝,哪怕是对华夏文化不感兴趣的元朝皇室也下旨嘉奖黄道婆,希望黄道婆能在纺织方面更进一步。

除却朝廷政策,还有许多对纺织本就精通和感兴趣的女人以黄道婆为榜样,平时除了纺织外,脑子还想着怎么创新纺织工具。

黄道婆这边,已经琢磨透珍妮纺纱车和飞梭织布机,她找到匠人,开始尝试。

“希望我们以后能有更好的纺织工具,避免后世纺织行业衰落。”黄道婆心愿淳朴。

看完天幕,黄道婆知道自己未来路还有很远,就像天幕说的,纵观历史,她的存在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