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黄道婆结合黎族纺织,总结出来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技。法,让乌泥泾织成的衣、被等织物有了各种色彩和图案,这种布被称之为乌泥泾布。】③
【借助海运,乌泥泾衣、被走出松江府,一时闻名天下。】
【织出的布匹广受欢迎,直接改善松江府及附近地区经济条件,加上纺织技术先进,后松江府一带直接成了全国棉织业的中心,并历经数百年而不衰,经济发展兴盛至今。】④
姜叶说完黄道婆对后世的影响,诸朝百姓们震惊不已,“居然以一己之力带动一方地区数百年兴衰,这也太厉害了吧。”
“要是我们也是黄道婆的乡亲就好了!”诸朝百姓们深深渴望,数百年而不衰,于他们而言那简直就是盛世。
“我们也想要黄道婆!”诸朝百姓们发出渴望呐喊。
“只是纺织而已,居然能做到这种地步!”刘彻震惊,按照他的身份,同样能影响历史,可他是什么身份,黄道婆又是什么身份。
“皇后,咱们汉朝无缘一个黄道婆,但朕希望咱们汉朝出现更多‘黄道婆’,朕把纺织工具推广一事交给你,你可能不负朕之信任。”想了想,刘彻看向自己皇后——卫子夫。
纺织一道影响力巨大,非他亲信不得担任,可他信重的人要么性别不合适,要么身份不合适,想来想去,他目光落到卫子夫身上。
“陛下,这本就是妾身为皇后的职责。”卫子夫明眸善睐自信道。
之前听姜叶提起嫘祖,卫子夫就觉得那是自己的努力方向,可是等听完黄道婆,卫子夫发现自己能做的还有更多。
“国士,若黄道婆生在秦朝,朕必以国士待之!”嬴政听完黄道婆的影响力,求贤若渴同时,还有深深无力。
但凡黄道婆生在秦朝,哪怕身处别的国家,他都能像索要韩非一样直接抢人,可偏偏他们之间隔着时间差距,非他人力可以抹平。
“陛下,有人说知道棉花在哪。”李斯高兴地给嬴政汇报。
这话让嬴政豁然起身,“这么快?”
他已经做好长期准备。
“是,陛下,天下人都能看到天幕,知道棉花的人直接找上了臣。”李斯垂眸,心中喜悦暂缓。
因为天幕不可控,这次对他们有利,下次对他们不利怎么办?
嬴政抬头看天幕,“若是天幕能为朕所用该多好。”
他要是有天幕,所颁布的政令直接传达天下,再也不用担心掌控力不够。
“下令,给百姓们减税种棉,并把黄道婆名讳、功绩传唱天下。”嬴政垂眸,迅速下令。
李斯下意识想说看过天幕后,百姓们就算不减税也会种棉,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减税只是陛下安抚民心的手段,毕竟天幕不可控,陛下这是未雨绸缪。
同理,黄道婆既是陛下对百姓的安抚,也是希冀,希冀大秦也出现‘黄道婆’。
“观音婢,推广黄道婆纺织工具一事就交给你了。”李世民手心覆上长孙皇后的手背道。
“陛下,咱们还没棉花呢。”长孙皇后说完沉默。
“对啊,咱们还没棉花呢。”李世民反应过来,十分失落。
其实他们已经找到棉花踪迹,但是数量太少,不足以支撑全国纺织,需要花费时间种植。
明朝,朱元璋看向朱标,“儿啊,推广黄道婆纺织工具一事就交给你了。”
“可是父皇,这事不该交由母后来办吗?”朱标愣住,他又不懂纺织,相比之下,母后才是专业的。
“你们母后光是打理后宫就很累了,你身为儿子怎能如此不孝。”朱元璋板起脸。
朱标张嘴,最后还是应是。
消息传到后宫,正在织布的马皇后微愣,而后轻哂,心里明白丈夫这是不让自己干政,毕竟也是,一方地区数百年的兴盛,她这个皇后要这样的盛名干什么。
朱标不是内行人,但他的身份最合适。
“如果是父皇,肯定不会把这事交给母后。”朱棣跟徐皇后感慨道。
要说朱元璋和马皇后没感情那不可能,但要说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心里,总有一根女人,哪怕是发妻也没办法踏越的红线,那就是干政。
朱元璋绝不允许自己大明也出现女皇,所以从一开始他就绝不给女人希望。
【黄道婆改良和发明的纺织工具很长一段时间都代表我们华夏纺织业的巅峰,到这里棉花的发展大家也都知道,关于棉花的介绍也来到尾声。】
【说起纺织业来,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题外话,那就是国外的纺织水平。】姜叶道。
“国外能有什么纺织水平。”朱元璋不屑,打心眼里看不上国外的纺织。
实在是同时期国外的纺织技术跟华夏黄道婆改良和发明的纺织工具没法比,技术水平领先数百年的话可不是盖的。
“华夏外不是蛮夷吗,蛮夷的纺织技术怎么配和我们华夏比!”说起国外,诸多华夏人不屑。
这是从古至今,诸朝发展打下来的坚实信心,任谁一直屹立世界之巅,也想不到自己跌落尘埃的那天。
感受到评论中的自信乃至自傲,姜叶和江雪眸光微暗。
【接下来我们给大家介绍两款国外纺织工具,它们出现时间比黄道婆纺织工具晚数百年,但它们的效率更高。】说着工作人员把台上原本的纺织工具撤下去,换成国外的两款纺织工具。
而诸朝百姓们却有些受不了,“不可能,怎么可能会有比黄道婆纺织工具更快的纺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