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朕要做渣攻(132)
是他们的天真无知和愚蠢,让事情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霍祁低头在沈应的头发上蹭了蹭,动作轻微到沈应可能以为只是一阵风吹过。
“多少算多,多少是少?”霍祁低声问沈应。
沈应没回答他,霍祁微微勾唇,压低声音似哄骗、似引诱地在沈应耳边说道:“世事如此,人性如此,不管我们做多少,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霍祁也试过,批阅奏疏至深夜,日日劳心,为家国大事放弃一切。
但他什么也没有得到。斩了一批贪官又有另外一批贪官,杀了一拨酷吏还有千万酷吏,朝廷斗争不断,斗倒一个权臣又有下一个迅速蹿起,如雨后春笋源源不绝。
霍祁有时候都觉得,加入这些人可能要比铲除他们,对他来说要轻松得多。反正不管是谁当大官,他都一样当皇帝、一样享富贵,受苦的只会是老百姓,他逢年过节多赐些米粮给他们就是了。
他做的已经足够慰藉他那所剩不多的良心。
如果没有沈应……
如果没有沈应,他会与那些人同流合污的,他会冷酷得做高高在上的皇帝,他可以做得比沈应见到的任何一个他都更为冷酷,他只是没有而已。
因为那时候,他还有沈应。
现在霍祁只想好好玩乐,享受当皇帝、当至高无上者的乐趣,其余的他不想再劳心。
他想要沈应也跟他一起。做烂好人,做假圣人,做伪君子,做真小人,都可以,只要别再去蹚那趟浑水了。
霍祁柔声细语:“你也不是爱操心的人,何必为这些事烦心,以后只要你说一句,我什么都会帮你们办到,我们……还跟从前一样。”
沈应低声笑了起来,笑得全身颤抖,脑袋在霍祁的肩头蹭来蹭去,蹭得霍祁还有点痒。
他伸手想要捞住沈应,稳住探花郎乱动的脑袋,只是在他的手落到沈应的后背之前,沈应已经抬头。
探花郎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你说不动我的。”
沈应抬手在霍祁肩头敲了一下,而后起身告辞,也不等皇帝答应,便直接转身离去,真是放肆。
沈应转身时,霍祁看到他眼眶中有闪烁的晶莹水光。
霍祁不愿去想那是什么。
霍祁看了看自己抓空的手掌,无奈勾起嘴角。他坐到了沈应刚才坐着的位置上,靠在柱子望向沈应刚才看着的方向。
遥远的碧空之上,有一朵白云正在变成黑狗。
霍祁看了半天,忽觉得沧海桑田,好像也就是这一瞬之间。
京城与金陵相隔千里,金陵打胜仗的消息,可没那么快传到京城。
现在朝中官员都以为金陵还在叛军手中,每日都提心吊胆地去上朝,生怕某一日就传来一个他们都不想听到的噩耗。
——文武百官多少都知道了皇帝此刻恐怕就在金陵。
他们害怕啊!这落入敌手的皇帝,死了是个麻烦,不死更是个大麻烦。
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自己每日是该祈祷当今圣上平安,还是该祈祷当今圣上速速驾崩,免得沦为敌军俘虏,自己被欺凌不说,还连累大衍被人耻笑。
同时永安王在京中的虎视眈眈,也让他们心惊。每日上朝,看到暂摄朝政的太后与久不上朝的永安王僵持的场面,他们都觉得……太新鲜了,这辈子谁能想到他们还会遇到这种场面。
“永安王,你不要太过放肆!”
帘后听政的太后猛一拍椅子扶手,向大殿中央说话的永安王的发难。
永安王正在向太后禀报一则京中的流言。
说的是当年太后与李妃同时生产,李妃难产而亡,太后生下的小皇子出生后没过几个时辰也夭折了,先帝怕太后因丧子悲伤过度,伤了身子,便将李妃的儿子当做太后的皇子,交给了太后抚养。
传闻说那李妃的儿子就是当今天子。
市井街头说得有鼻子有眼,连当年太后与先帝因某某事有隙,先帝另宠李妃,惹太后嫉妒,特意派人在生产时暗害李妃,所以才导致李妃难产而亡,谁知报应到了自己儿子身上。
先帝因怕太后再起杀心,才让年幼的小皇子认贼做母。
——当然后面的这些无凭无据的话,永安王不可能拿到朝堂上来说,不过不管是前面的流言还是后面的流言,有何荣那个大喇叭在,太后都不可能不知道。
她知道永安王是在逼迫他,现在百姓中流传着一种说法。
说是她在机缘巧合下发现当年的那所谓的‘真相’,一时气愤杀了皇帝,又假借先帝托梦的名头拖延时间,想让大家都以为皇帝在万宁寺礼佛,然后自己再悄悄召回在封地的周王,好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
否则当今圣上怎么会在金陵陷落后,还在寺庙里修佛。
再结合这些年京中流传的太后与曾经的太子,现在的皇帝不睦的流言,真有不少人信了霍祁已经被太后暗中杀害。
太后怒道:“无稽之谈,皇子出生自有玉牒记载,岂是想做假就能作假的!何况我自己儿子难道我自己会认不出来,随便旁人说几句,我就错信十来年,难道我是傻的不成?!”
太后越说越激动,何荣忙出列:“太后——”
他躬身行礼,用眼神示意太后不要再说下去。这就像一盆脏水泼到身上,事主就算气愤得破口大骂,也没法把这脏水倒泼回去,越激动只会越让造谣的人得意。
想要澄清这流言,第一桩事就是要先证明,皇帝还活着。
这事在百姓看来多简单,外面都在造谣你死了,还说是你老娘杀了你,要是你娘真是冤枉的,作为孝顺儿子,怎么也该跳出来为老娘洗脱嫌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