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377)

而在玛莎周围的,都是孤儿院里能自己上桌吃饭的孩子里最小的一批。

所以米娅在自己吃饭之余,也会分心照顾一下她们,帮忙分个菜擦擦嘴什么的,这些她做的不算熟练,都是跟对面的玛莎学的。

一开始因为米娅在场,其他孩子还很拘谨不怎么说话,但她能感受到大家对自己的打量,是那种带着好奇和仰慕的目光。

对于孤儿院里的孩子来说,米娅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她的年纪并不比他们大多少,却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在短短的时间里积累大量的财富,这实在是令人惊叹,而且其实孤儿院里的孩子也不是成天玩闹的,前院长会给他们找些简单的活计来做,有些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去帮忙跑腿送牛奶什么的,去年开始就变成让大家织毛线了,只是他们大部分人因为年纪小织的很一般,所以没有去米娅的编织小店那边接单做活,而是由前院长联系其他人收购,赚回来的钱都被前院长拿走了,说是要用来改善孤儿院的生活,可实际上他们的伙食并没有比之前好多少,但织毛衣能赚钱这一点大家却都是知道的。

所以那个时候很多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尤其是女孩们都很认真的学习编织的技术,就想着以后要是离开了孤儿院,也能依靠这个养活自己,要是能够凭借这个手艺去米娅那里当女工就更好了。

只是没想到,她们还没去应聘女工呢,米娅就先接手了孤儿院。

第128章

玛莎成为孤儿院院长以后, 孩子们依旧需要织毛线,不过不是以前那样为了挣钱补贴前院长而不停的织了,而是玛莎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教有兴趣的孩子织各种花纹和款式, 除此以外的时间里,玛莎并不强制谁做这个, 他们可以继续织也可以学习和玩耍。

可以说,玛莎现在就是孩子们的编织老师和烹饪老师, 只是教的并不怎么正式,属于兴趣教学。

而实际上大部分的孩子都会选择在空闲时间干活。

以前孩子门都没什么玩乐的时间, 孤儿院并不是白养着他们的,稍微能干点活了,他们就得帮忙做事, 年纪小的就扫地擦桌子,大一点的就给厨房打下手和做点前院长接回来的手工活, 做不好做不完甚至会没饭吃,所以即使现在玛莎说他们不再需要做这些,经常饿肚子的孩子们也无法改掉这个习惯,不让他们做点什么,他们甚至会因此紧张不安。

所以玛莎在和米娅一起回家的路上, 就在和她讨论,能不能给孩子们安排一些轻省的活计,能让他们有些事情做的同时最好能学个一技之长什么的。

“女孩们倒是都可以学烹饪和编织,可男孩子们就不太合适了,尤其是那几个年纪比较大的孩子, 他们在孤儿院里也待不了多久了,如果不早点学些什么,以后离开了可就难过了。”

孤儿院的规定是满十四岁的孩子必须离开, 因为在东拜十五岁就算成年了,不仅要缴纳各种税款还要服兵役,如果把他们留在孤儿院,那么孤儿院就要承担这些年满十五岁的孩子的人头税和为他们准备服兵役的武器,而让孩子离开的话,作为单独一人,又没有家产亲人的孤儿,他们连自己都不一定能养活,最后很可能会直接沦为乞丐流浪汉这样的无产者,反而不需要缴税了。

当然,如果帝国很缺士兵的话,这些年纪合适的乞丐流浪汉也很有可能第一时间就被带走强制入伍。

所以如果孩子们到了十四岁,就算玛莎想再收留他们在孤儿院里也并不合适,因为他们需要一点时间去找个工作养活自己,不然接下来皇帝开始西征以后,他们到了十五岁恐怕就直接被拉去当兵了,甚至没法交钱免除兵役。

而现在孤儿院里最大的孩子也已经十三岁了,他们很可能等不到米娅的学校开起来,玛莎不得不为他们考虑好未来的出路。

这确实是个问题,虽然孤儿院也可以留他们到十五岁,但再之后孤儿院也不可能帮他们付人头税什么的了,所以当务之急是要给他们谋个出路。

要说有什么出路,米娅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让他们学个一技之长,但现在她还没开始找职业老师,而且现在找工匠来当老师也有点困难,尤其是木匠和铁匠。

不过真要找也不是没法找,就是那个地方,米娅实在不太想去。

“要不你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学酿造?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安排他们到城外庄园里当学徒。”

不管是酿酒还是酿制酱油和醋都是一门手艺,不过这工作可以算是体力活,米娅回想起孤儿院里孩子们的小身板,实在觉得他们不一定能干的下来,而且十三岁怎么都算是童工了,米娅用起来也心虚。

接着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和玛莎说:“要实在是不喜欢这些,问问他们有什么想学的手艺也行,不管是男孩女孩都问问,有想学的我过两天去找几个工匠回来先交着 。”

有了她这话,玛莎也放心了:“行,我明天就问问孩子们。”

第二天约翰要去买马车,米娅就让杰德先送玛莎去孤儿院,然后去108号庄园把另一匹挽马给带过来,她就呆在草药店里帮约翰看店,两个学徒倒是也在,不过他们现在都还在记药材的阶段,加上原来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记药材的时候还要跟着学认字,进度比较慢,约翰并不是很放心让他们看店,要是拿错了药材可就不好。

草药店里的客人基本都是熟客,很多还是周边的邻居,看到米娅在看店,都有点惊喜,要知道她现在可是大忙人,平时想见她一面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