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科举为上(119)+番外
崔氏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她小声回道:“当初念念出阁的时候,我看他年纪虽小却温和知礼。”
“我这些日子,生怕他变了样子,哪知道,是变得更好了。”
“还是我家西宁眼光好。”王氏拉着杨西宁的手,眼里的调侃,藏都不带藏的。
杨西宁就算平日里再怎么像个女汉子,此时也红了脸。
她当初也是不想她娘着急忙慌地随便找个人就把她嫁了,脑子里想李耀安的样貌一直又挥之不去,这才让娘写信给杨知府的。
现在李耀安来了,还比小时候更好看了。
这让杨西宁心中,一度问自己,这会是真的吗?他真的愿意娶她吗?
会客厅那边聊得差不多了,崔氏这边因为杨西宁她爹没有回来,也不好出来根李耀安打招呼。
杨西定把李耀光等人带出来,把会客厅的大门打开。
等杨西定带人走了,杨西宁带着一个丫鬟进了会客厅。
两人四目相对,相视一笑。
杨西宁年满十六,和李耀安同岁,已是及笄出阁的年纪了。
她的身形高挑,容貌明艳,笑起来,很是大气好看。
她的举止也没有扭捏之态,大大方方的,和记忆中没什么两样。
“杨姑娘,许久不见。”李耀安朝杨西宁行了一礼,温温和和的,仿若没有脾气。
杨西宁回礼道:“咱们也没必要这么多礼,你我是什么样的,彼此都清楚。”
李耀安回:“好啊。”
两人坐下,聊起了天。
但聊得内容可跟风月无关,杨西宁和李耀安说起了朝廷官员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还告诉了他今年春闱的主考官。
这些信息,想来是杨西宁自知道李耀安要来京城赶考便开始打听的。
李耀安也从这些信息中,将自己的一些分析告诉杨西宁。
两人聊得起劲儿,在要吃午饭的时候,崔氏派了人来,带李耀安去了男人们吃饭的地方。
丹青则在李耀安和杨西宁聊天的时候,跟着杨府的管事出去买院子置办东西去了。
第125章 新宅
丹青跟着杨府的管事看了很久,东边不用去看,大多住的是王群贵族。
西边则大多是清流读书人家,北边是皇宫,南边挨着城门,则大多居住着是商户平民。
宁远将军府是京城东边的,位置稍微偏僻一些。
杨府的管事,主要是想带丹青去看看西边和南边的宅子。
他们找了杨府熟悉的中人,由他带着去看。
他们先去看了西边一套二进的院子,里面收拾得很是齐整,还有一口水井。
看了就一句话,卖相不错。
随后中人又带他们去看了一套三进的院子,房子布局是很好,但架不住,房子破败。
丹青对中人摇了摇头,表示不行。
最后走到了南边,南边的这个宅子,曾是富商居住过的。
里面有好几个院落,甚至还有一个花园。
丹青四下看了看,发现也是可以拎包入住的。
就是这装修上,看上去富丽堂皇的,让人有些不安。
丹青问了问价格,第一套,因为地段的原因需要一万八千两。
第二套房子大一些,房间多一些,有些破败,但架不住位置好,要价两万两。
第三套富商的宅子,更大更美,里面的家具装修都很要钱,要价两万八千两。
按富商的原话,若是他这宅子,位置是南边,肯定能要价三万八千两。
丹青不好做主,带着杨府的管事和中人往杨府走。
刚好这时李耀安等人也从杨府出来了,丹青立马上前告知李耀安,看房子后他得出的结论。
李耀安让中人再带他们去第一套宅子看看,并谢过杨府的管事让他回去。
可管事看事情还没有弄完,就还是想跟着,直到李耀安等人安顿下来。
没办法,李耀安知道,这是他的任务,就只好让他跟着。
到了第一套宅子,李耀安四下看了看,点了点头。
和中人还有杨府的管事一起去衙门签红契过户,丹青则和李木头一起去南市买生活必需品。
大大的院落里,就只剩下了李耀光一个人,拿着帕子扫帚开始做卫生。
过了户,回到新宅。
丹青和李木头也回来了,李耀安去了东厢房。
进了房间,把所有的银两银票放在床上,数了数。
走得时候,爹娘给了他五千两,莲华给了他三千两,大哥给了五千两,他自己有一万两左右。
买宅子花去一万八千两,现在就还只剩下五千两了。
他们现在要在京城生活,往后还要给杨家送聘礼。
虽然爹娘那里准备了一些聘礼,但要娶一个官家小姐,还是需要再添多一些,不能让人看杨府的笑话。
李耀安拿了笔墨纸砚,写了封信,等着明天寄回去。
让他爹李梁把他放在老家的一些画,每月卖三幅。
等他考了进士,回家祭祖的时候,应该能拿些钱,买些良田铺面当聘礼了。
丹青今天很累,中午只吃了两个肉包子,之后就一直在跑。
看了房子,置办东西。
回了新宅子还得归置东西,要不是有李木头这个力气大的跟着,丹青肯定已经趴下了。
李耀安看丹青实在忙碌,大家又真的很饿。
没办法,他去了厨房,煮饭炒菜了。
晚上,饭厅里。
李耀安端起一碗米汤,喝得喜滋滋的。
饭前喝碗米汤,再吃饭吃菜,真的是一件很美的事。
“耀安啊,你这样喜欢喝米汤,让喜欢你的小姑娘看了,肯定就会嫌弃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