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科举为上(120)+番外
“人家那些大家公子,可都是喝的好茶。”
李耀光嘴里还塞着肉,就笑话李耀安喝米汤。
李耀安没有管他,将米汤喝完,自己去乘了饭,再慢条斯理地开始吃饭。
“食不言寝不语。”丹青可看不惯自家公子被嘲笑,回了李耀光一句。
“哟,我们丹青,还知道这句啊。”李耀光笑着打趣。
“耀光,待会儿你洗碗。”李耀安放下碗筷说了这句就走了。
丹青眼珠子一转,连忙把剩下的饭塞进嘴巴,也跟着跑了。
剩下李耀光和李木头两人,他们对视一眼,立马开始风卷残云。
有一句话叫做,先吃完不管,后吃完洗碗。
最后,李耀光输了……
第126章 茶馆议论
街上的读书人多起来了,丹青和李木头两人有空就会去南市看看。
一是添置新宅里的东西,二是看到好些的东西,在能力范围内就买回去。以后给杨家做聘礼。
三则是,打听会试的情况,看看今年有什么热门的状元人选。
丹青和李木头进了一家茶馆,刚好里面有一些读书人正在讨论来参加会试的有哪些厉害人物。
“要我说啊,兖州裴行风肯定能成为会元。”
“他三岁能背诗,五岁能作诗。十岁成秀才,十五成解元。”其中一个书生正宣扬着裴行风的厉害。
另一个书生却不服,高声道:“什么裴行风!我们京城有个人绝对比他厉害!”
“昌远伯府的小伯爷朱瑜,他的学识可是国子监祭酒就赞赏的。”
“文武双全,容貌品行都很是厉害!”
益州口音的一个学子不服,拍了桌子高声道:“我们益州李耀安更厉害!”
“益州李耀安?”大家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实在是因为李耀安比较低调,就算游历在外,也不喜高调。
“不知道这个人,不会是个乡下的泥腿子吧!”有人这话一出,就有人跟着笑了起来。
气得益州来的书生,涨红了脸。
丹青更是想上前理论,被李木头拦了下来。
“住口!”茶楼的二楼,有个男子推开了包间的门,站在二楼的走廊上,看下来。
那男子穿了身银白的衣服,容貌上佳,宛若朗月清风。
此人正是昌远伯府的小侯爷,朱瑜!
他板着一张脸看向嬉笑的书生,朗声道:“益州李耀安,曾小小年纪,就因为看到有溺毙女婴的事,而发动全族的人去调查统计。”
“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篇文章更是轰动了整个朝堂。”
“听说他已是益州那边的解元,若是来参加此次会试,年龄也不过十六七岁!”
“如此少年天才,你等怎可笑话!”
那个说李耀安的书生可不怕朱瑜,带着些吊儿郎当的口气说:“有句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现在的李耀安,谁知道是怎么样的?”
“他一个乡下的泥腿子,看得起书吗?”
对于这人的态度,朱瑜也没办法,他不会吵架,也没怎么和人红过脸。
这时益州的书生,大声道:“我听说此次李耀安,来参加会试了的。”
“等榜单贴出来,你们就知道了,哼!”放下狠话,益州的书生走了。
朱瑜也觉得再在这里听没意思,也下楼走了。
丹青被李木头拉着,也跟着出来。
茶馆里面,静了一瞬后,哄堂大笑。
“这些人真过分,还是读书人呢,真是嘴上不积德的东西!”丹青很是愤愤不平。
李木头没有过多说什么,按照他跟着李梁的经验来看待这件事。
只有拿出结果,才能让这些人闭嘴,现在和他们争论,只能让自己生气。
回到家,丹青找李耀安打了小报告。
李耀安听了,笑了笑说:“别人看不起我,那也是能想到的。”
“毕竟我也没什么美名,家里也曾经是真的以种田为生的。”
丹青反驳道:“可你是云清书院的学子啊!”
李耀安摇了摇头道:“云清书院的学子那么多,难道每个都让人惊叹?”
“况且,大昭像云清书院这么有名的书院,还有九座。”
丹青低垂下了头,在他看来,李耀安是最厉害的读书人。
李耀安看丹青垂头丧气的,立马道:“你快些去做些好吃的,我好好看书,争取打他们的脸出气。”
丹青听了这话,连忙点头,撸起袖子,就去了厨房。
第127章 会试
二月初九一大早,李耀安和李耀光就提了考篮往贡院去。
这些天他们没有出门,但丹青带回来的消息也令人心惊。
一个有些名声的举子被人从楼上推了下去,现在还在医馆躺着。
推他的人是个醉汉,但这醉汉在赔了钱之后就不见人影了。
还有人走在大街上,被人从楼上扔下来的花瓶砸中的。
还有什么,善良书生买下卖身葬父的美貌女子的。
更甚至,还有人在会试前两天,因为误食巴豆而拉虚脱了的。
简直花样百出。
这吓得还想出门逛逛的李耀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像个闺阁小姐。
李耀安也被丹青和李木头看着,不让出门。
会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二月初九、二月十二、二月十五日分三场进行。
第一场,四书释义三道,经义四道。
第二场,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选答一道。
第三场,经史策五道。
会试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