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窃巢鸠(19)

作者: 旧街十七路 阅读记录

「后来母妃带儿臣一同流落民间,儿臣又不懂事,真当自己生来是男儿……

「等回了京,面了圣,儿臣才想起自己的真实身份,想将真相告知父皇,却又不敢!儿臣害怕,儿臣真的怕呀!

「如今将此事说出来,儿臣已是不打算活了。父皇要杀要剐,都是儿臣该受的。只要山河无恙,儿臣绝无半分怨言!」

皇帝咳了半天,这才回过神来,咬牙道:「楚氏、楚氏!」

他抬头盯着我,眼中全是血丝:

「五儿,你告诉朕,你的真实身份,楚氏知是不知?」

我低头惴惴道:

「只有一人知晓……就是楚家的楚榭。儿臣一次不慎落水,是楚榭救的我。」

「自那以后,他便对你殷勤备至,说倾慕你,是也不是?」

「……是。」

我咬唇道:

「他说……他从未见过孩儿这样的女子。孩儿未曾与男子亲近过,当时心中十分欢喜,却不想险些酿成大错。」

皇帝想来已经参透楚家的算计,大笑几声,咬牙道:

「想要偷天换日,鸠占鹊巢?好一个楚榭、好一个楚氏!

「枉朕平日待你们不薄!可未曾想,竟一个个藏着这般歹毒的心思!

「可笑我英明一世,却被楚家绝了子嗣,如今竟只剩一个女儿……」

是啊,真是可怜。

他辛辛苦苦打下了天下,如今一个儿子都没了,只剩下了一个女儿。

一个女儿,又能做什么呢?

虽然这个女儿能力也有一些,可她毕竟是个女子……

皇帝心里,想必就是这么想的吧?

我垂下眼帘,遮住了许多心思。

42

楚氏谋逆,戕害皇子,凡姻亲牵涉其中者,尽皆拿下,或流放或秋后问斩。

朝堂顿时一空,大臣们无不战战兢兢,唯恐与谋逆大案扯上关系。

楚氏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一批一批人被下了牢狱,朝堂一时竟空了不少。

我趁机举荐提拔了一些在东宫交好的官员,他们与我有旧,如今见我不忘当日情谊,又知道我并非先太子那般心胸狭隘之辈,自然乐意为我效命。

将有牵连之人尽数拔除后,皇帝的精神越发不济了。

今日带我批完奏折后,他靠在床榻上歇息片刻,突然招手让我过去。

「我儿。」

我虽疑惑,仍听话前去,却听他温声问我:

「眼下就咱们爷儿俩,没有外人,有什么话都能说。

「朕今日是想问你,若朕打算封你为太女,你可愿意?」

我惊惧万分:「这、这如何使得?」

皇帝瞪眼:

「你是朕的女儿,流着朕的血。朕亲手打下的天下,给自己闺女是天经地义的事,如何使不得?」

我苦着脸:

「父皇,要说儿臣心里对权势没想法,那定然是假的。

「但儿臣着实不想再过日夜担忧,唯恐被人拆穿的日子了。

「这次楚氏靠着这个把柄就能拿捏号令儿臣,下次若是旁人拿住了这个把柄,儿臣岂不是又要听旁人摆布?

「到时天下改姓,江山旁落,儿臣有何颜面去地下见列祖列宗?」

我垂首跪下:

「为今之计,只能先处置了楚氏这帮乱臣贼子,再请父皇过继堂兄,早日立储,以安社稷。」

听了我的话,皇帝面露阴沉,怒道:

「那小儿资质平庸,性情毒辣,不堪为君!你若是想气死我,便只管推举你堂兄去!」

他发火一阵,见我面露茫然,惶恐难言,这才放低了声音:

「念在你不懂,朕就不与你计较了。只是此事你休要再提。

「莫说朕,便是那几个随朕打天下的老东西,听了你这番话也不会同意。」

我见好就收,这才不再追问了。

我嘴上推举堂兄江阴王,心里却十分清楚。

皇帝宁肯传位给我这个女儿,也不愿将皇位拱手让给他的侄子。

因为我的好伯父,青石军最初的首领,正是死在皇帝手里。

参与此事的部下中,活下来的那几个,如今皆位高权重,在朝中颇有分量。

若是大伯一脉的堂兄继了位,掌了权,难保不会查出当年首领亡故真相。

到时,谁能睡得安稳?

谁不怕被秋后算账,累及家人?

就连皇帝自己也怕,怕他侄子继位后会在史书里编排他,怕侄子追封他自己的亲爹为帝。

皇帝摆摆手,将奏折分给我一半,令我学着批阅。

我接下奏折,心知皇帝虽然分权给我,但若我真的擅自做主,只怕又要招了他的厌弃。

于是事事请教,十分恭敬,只敢处置一些小事,绝不让他有权柄被分薄之感。

又时时作小女儿态,关心他身体起居,亲侍汤药,如寻常女儿对老父。

他虽然骂我不中用,叹我到底是个女儿家,性子软,但明显待我比待太子要宽和许多。

……毕竟太子着急掌权,我却不急。

43

皇帝近来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人也佝偻了许多。

他怕自己大限将至,来不及安排身后事,这些日子总私下召集保皇党心腹与我认识。

他考量颇为细致,先召见的是辅国公和镇国公。

这两家战功显赫,家中青年男丁皆战死,留了几个女孩儿。

辅国公原本要过继族中子弟,谁知那族侄到了辅国公府,不仅大放厥词,连手脚也不太干净,甚至偷拿了一件辅国公幺子遗物出去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