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权臣九千岁(124)

作者: 山水一半 阅读记录

也不管自己身上起的反应,待她玩够了,才冷不丁地冒了一句:

“玩火烧身。”

乱动的膝窝被萧野一把扶住。

船舷外头是一波又一波的哗哗水流,船身顺流,一路劈波斩浪。

花芜溢出一口娇糯的轻吟。

她惊讶于自己竟会自然而然地发出那般羞耻的声音。

一时慌了。

萧野却满意了。

最终,游走的指节只是落在她腰间。

萧野拽下她腰间由他亲手打造的平安扣,就着她惊讶的眼神,将平安扣含入口中。

迂回婉转。

此刻,花芜才真真正正明白了“玩火烧身”四个字的含义。

她变乖了。

-

第四日,下船时,花芜还以为萧野今日会送新的裙装过来。

可没想到他给的竟是自己第一日脱下的常服。

灰扑扑的男装。

前三日的裙装已不知被收到了哪儿,只有耳上的那一对凤仙花珐琅耳坠还由她自己贴身小心保管着。

花芜换回男装,月事已过,可谓一身清爽。

下了船后,步伐也不自觉地迈得大了。

他们已在建州境内。

萧野领着她去了食肆,先尝尝风土人情。

热腾腾的蟹黄汤包被端了上来,蒸熟的汤包雪白晶莹,几近透明,稍一动弹,便可看见鲜黄的汤汁在皮里面轻轻晃动。

花芜着急,怕竹筷戳破了包子皮,便忍着烫捏着包子的封嘴,丢到自己碗里。

一边吃着美味,一边听着食肆里各色人群的对谈。

薛氏兄弟说的果然不错,一入潭阳村所在的石盘县境地,便陆续可闻关于潭阳村“白骨填坑”一事的各种传言。

花芜跟着萧野一路拼凑,终于得到了这个故事的大致轮廓。

也终于明白为何那日在客来香,薛正会写出那样的本子,去排那样光怪陆离的一场大戏了。

第79章 鬼军索命

建州石盘县潭阳村,并不富裕。

大渝建国之初,有前朝精锐部队从此处逃窜而过,曾在该地扎营留宿过一夜。

那一夜过后,像是天降惩罚似的,潭阳村开始了风不调雨不顺,庄稼也不抽芽的日子,民不聊生,近半村民不得不背离家乡,流落至外地讨生计。

而“白骨填坑”案的起点,乃是因为潭阳村难得地出了位举人。

温饱已是难事,更没有多少户人家供得起私学。

其实这位举人只是根在潭阳,却不长在潭阳,他的祖辈是在潭阳村的怪事发生后头一波离开的。

只是因为赵氏之前算是潭阳村的大户,因而虽人去了外地,可老人和宗祠却仍留在潭阳村里。

也算是他们一辈又一辈的赵氏人落叶归根处。

赵氏第六代孙赵学颖便是潭阳村这百年来出的第一位举人。

赵老爷子惦记着赵氏祠堂里的祖祖辈辈,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带着赵学颖回了潭阳村。

在返回潭阳村之前,赵老爷子得现居地的一位高人指点,回乡为祖宅翻新扩建。

这一阵锣鼓喧天过后,潭阳村赵氏祖宅松了土。

可一个月后,石盘镇遭遇连连暴雨,就在赵氏祖宅扩建的地方,冲出白骨连连。

如此骇人听闻的消息即刻在潭阳村传开,村民大骇,当即报官,官府虽围起了现场,可在暴雨冲刷后坍塌的地坑里,尸骨太多,石盘县出动的衙役人手不足,便只好请附近的村民帮手,将一具具白骨抬了出来,交由仵作勘验。

事情便是经此传开的,更有村里的老人说,当年他的祖父的祖父说了,那一年前朝遗部并非只在潭阳村驻扎了一晚,而是在那一夜全数葬身在了潭阳村。

而他们葬身的位置,正是赵氏扩建祖宅的那片区域。

那处有一地坑,坑中埋有尸身白骨无数。

便是因此,故而潭阳村阴气极重,导致农作无法生长。

也才有了后来的那些变故。

因着这个流言,后续又传出了更为崎岖更为传奇的说法。

像是在炒一盘大菜,因为事件本身的热闹,又引得旁人不断添油加醋。

再加上从去年开始,潭阳村和附近的几个村落,居住人口越来越稀疏。

于是便有人说是前朝余孽精锐部队回来索命,更有人说亲眼于半夜看见一支装备精良的鬼军,弑杀村民。

越是荒诞,越是传得厉害。

一时间人心惶惶。

而石盘县和建州的地方官吏或许有心要瞒,迟迟未将消息上报,却没想到这件事早已引起他方关注。

玉翎卫布于地方的隐藏势力,在地方官吏仍未下定决心是选择压制抑或上报时,已将其作为重要线索呈报于庆和宫。

因该事涉及前朝遗部,皇帝极为重视,便派了大理寺和玉翎卫前往建州石盘县,一明一暗互相配合。

然,这起案子真正的查办主导,仍在玉翎卫身上,大理寺的出动,不过是调查命案而来。

而皇帝更想知道的是,关于前朝遗部的传言,如何而来?

-

吃完蟹黄汤包,又喝了荸荠肉泥汤。

舟车上的劳顿一扫而空。

萧野租了辆马车,带着花芜前往石盘县潭阳村。

潭阳村人口本就不多,村落面积不大,对外来人员多有提防,因而萧野和花芜便选择在石盘县县城落脚。

两人各自要了一间上房,正在相邻的位置。

赶路的这些日子,他们常常腻在一处,这会儿一人住着一间宽畅的上等厢房,花芜反而有些不习惯。

她收拾好行囊,便想去找萧野,却不料在厢房门前听到了里头模模糊糊的对谈声。

上一篇: 听银 下一篇: 公主新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