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权臣九千岁(125)

作者: 山水一半 阅读记录

“进来。”

偷听不成,反被里面的人先发现了。

花芜只好作势补敲了下门,自行推门而入。

她垂着眼,眼神有些闪躲。

这样的氛围很怪异,萧野知道她和李成蹊的关系,可李成蹊却不知她和萧野之间的纠葛。

花芜不敢去想,若是没有当年的变迁,亦或是她后来没有遇见萧野,如今再见李成蹊,她心中会演生出怎样的情愫。

只是,命运常常便是这般无情,没有让她在情窦初开的时候遇见最合适的人。

或者说,命运根本就没给过她那样的时候。

在一个女子最爱美最容易将心交付的时候,她已遭遇了命运的无情变迁和颠沛流离。

她先是跟着花爹爹每日在野外游走,穿着最简洁干练的衣服,追逐猎物,辨别踪迹,每日灰头土脸,没个样子,而后她一意孤行进宫当太监,每天考虑的是如何将自己裹得更紧一些,如何表现得更像个男子,像个太监。

她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其他,儿时对某个人的模糊好感也在一日又一日的强压中消磨殆尽。

不论是父亲当年的案子还是李植的出手搭救,都让她背负着过重的压力。

她也不知,李成蹊如今对她的感情里,同情怜惜,甚至愧疚的那部分究竟又占了多大的位置。

入玉翎卫后,她一开始只是试图攀附萧野,却也在当他说出那句“只要你”时而情动。

她曾对太多人抱有遗憾和愧疚,她一次次地选择离开,其实说到底还是不想成为任何人的累赘。

就像当年,她能努力说服自己,一人呆在井底等待天明。

她很害怕,害怕自己的存在给别人造成的困扰,给他人带来的麻烦。

可……

唯独对萧野,无需如此。

萧野可以完全不在乎她是谁,她的身份。

他就是那样一个人,不仅仅因为他是萧野,更因为他是当朝第一权臣九千岁。

唯有他,能够真正做到,以及真正不被她的身份所影响。

是她能抓住的,唯一稻草。

-

花芜垂首立于一旁。

她的突然出现,并没有打断厢房中二人原本的谈话。

“昨日下官一到县衙,便要求查阅该案卷宗记载,并调当日前往潭阳村的衙役问话,却是明里暗里遭遇石盘县知县周启明的多方阻挠。下官总觉得这个案子,至少周启明是知道些什么的。”

李成蹊如是说。

“让他阻挠,”萧野给出意见,“你的态度可以摆出来,但行事上不必反应过大,他越是对你阻挠,于玉翎卫的暗中调查越是有利。”

“下官明白。”李成蹊顿了顿,续道:“还有,民间传言,赵氏扩宅出现的地坑是当年夏朝遗部的埋骨处,可下官却在石盘县的仵作手上拿到了这个。”

李成蹊手指点了点圆形茶案上的验尸格。

这让一直垂立于旁的花芜顿时生了兴趣。

萧野眼神睨了下案上的验尸格一角,又转到花芜脸上扫了一眼,嘴角一扯,“李成蹊。”

“下官在。”李成蹊神色一凛。

“今年御试以状元郎的实力,却只得一个榜眼之位。如今又在大理寺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委实,屈才了。”

萧野双手背负于身后,缓缓回头。

花芜心里一跳,垂首,视线聚于自己鞋尖,不敢抬头看他们当中任何一个。

“承蒙大人错爱,下官才学不足,榜眼之名,已是高攀。”

“李大人此言差矣,本座对你……十分欣赏。”

花芜眉头皱得更紧了。

她咬了咬牙,终是上前一步,按着茶案上的验尸格。

“这份验尸格,可否先让我看看。”

她这一走近,终于也让李成蹊光明正大地看向她。

“请大人过目。”

他掩饰得很好,语调平静。

可相识多年,花芜还是从他极其平静的语气里察觉到了难以克制的起伏。

花芜正当要取走验尸格,借以打断萧野和李成蹊的谈话。

三只颀长的指节却落在了一摞验尸格上。

“不急。”

萧野目不转睛,只盯着李成蹊,“如今在外办案,不必计较繁文缛节,不知李大人年齿几何?”

“在下已虚度二十载光阴。”

“哦,本座虚长你几岁,便直接唤你‘成蹊’二字了,如何?”

“大人抬爱,成蹊惶恐。”

“还有你,”萧野看向花芜,“成蹊年长于你,今后你便唤他一声‘李兄’,成蹊,这位是玉翎卫黄字分支的花芜,颇有探案才能,本座……亦十分看重。今后你便称呼他为‘花贤弟’吧。”

“成蹊何德何能?”

萧野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神情言语间亦无半分破绽,可花芜仍是觉得他的这些话说得别有用意。

说完正事,萧野送走李成蹊,回到内间,见花芜正专心看着验尸格,明明察觉到他回来了,却是刻意不理。

萧野也不急,在花芜对面坐下,翻起茶杯,倒了两杯水。

他一口一口地抿着,看着花芜那张神情专注的脸。

见她忽地皱眉,他以为她就要开始质问他了。

没想到她说的却是——

“仵作勘验尸身所化的白骨,不足一年。”

第80章 不急一时

之前的民间流言说的是,前朝遗部在潭阳村驻扎了一晚,并于当晚全数葬身在了潭阳村。

倘若按照此流言来推断,那么赵氏扩宅之处出现的地坑,应当是前朝遗部葬身所化之白骨。

可仵作勘验尸身得出的结论却是,坑中所化的白骨,不足一年。

上一篇: 听银 下一篇: 公主新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