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九千岁(170)
李成蹊在庆和宫门前和萧野花芜道了别。
他很佩服自己这一路没有退缩,也知道了自己的命是萧野救的,还有萧野救他背后的那层意思。
李成蹊不想当君子,可架不住,那个人已经把心给了别人。
他原以为花芜接近萧野或是出于被迫,或是出于别的目的。
在他眼中,萧野是身有残缺之人,他不希望花芜今后忍受这些苦楚,或是遭受非人的待遇。
可这一路,他看到的是他们之间的亲昵和默契。
一人打瞌睡,另一个就顺手给递枕头。
不用说一句多余的话,甚至连一个眼神都不用给,就那么自然而然的。
呵……
李成蹊笑自己。
自然而然的做派,才真正叫人无缝可侵。
当事者都不在乎的事情,他这个旁观者,又何必庸人自扰。
这一路,他们一明一暗两条线早已商量好了对策,正好石盘县附近有私贩盐的案件,萧野便欲将白骨填坑案划归到贩盐案中的其中一环。
明日进宫,玉翎卫和大理寺自会向圣上禀明“白骨填坑”一案的始末。
打石山背面,鬼军的私营固若金汤,未免打草惊蛇,他们无法深入腹地,得不到有力的证据。
况且,萧野也不想要有力的证据。
他更想要引蛇出洞,让这支私军直接出现在皇帝面前。
-
花芜回到庆和宫,先是去找王冬,打算把自己辛辛苦苦带回来的熏鹅先给他。
可没想到王冬却不在。
嘿!花芜纳闷了,迟远来接萧野的时候,她大概问了一嘴,王冬最近有没有出任务。
迟远说他正闲着。
这会儿,人又跑到哪儿快活去了?
于是她只能先将熏鹅放到他房里的茶案上,扯开包袋的一道口子,闻了闻,味道还是极好的。正要离去,犹豫了一下,又转身专门给他留了张字条——
“吃独食会大肚子。”
聊表劝慰。
做完这件事,花芜这才满意地哼着小调,回到了自己的独舍,也不顾上先打扫,直接拉过被子闷头睡了一觉。
直到日暮,才被一阵三长两短的拍门声吵醒。
意识先于肢体醒了过来,花芜糊里糊涂地“啧”了一声,突然意识到这暗号,是不是有点晦气?
她理了理裹胸,脚步虚浮地去开了门。
王冬看见她后,喜悦的表情瞬间改为皱眉。
“花芜,你怎么瘦了?”
他不舍地抬起两只手,作势要来揽花芜。
花芜想起和李成蹊同行的这一路,萧野虽然没有明着说什么,可字里行间总能透露出一点隐隐的占有欲。
而王冬嘛,在这件事上实在少根筋。
她侧身避开,举起手背挡住王冬张开的手腕,“王冬,从今天起,给你个忠告吧。”
“什么?”王冬一脸茫然。
“别一激动就动手动脚的,身为玉翎卫,还是应该持稳一些,真的,为你好。”
花芜一脸诚恳,王冬则是一脸质疑和惆怅。
他心里有情绪了。
怎么才隔了一个多月,这个小太监就多了这么多规矩,不能吃独食,又不能动手动脚?
嘿!谁动手动脚了?
还不是因为关系好的!
王冬偏还就不信了,他的个头比花芜高出那么一点。
展臂一勾,将花芜的脑袋脖子挎在臂弯里,“你小子,跟九千岁多办了几趟公差,就要跟你亲哥哥翻脸不认人了?”
“诶!等等等……”
王冬还想教训他势利眼,翻脸无情呢,蓦地觉得背后腾起一股寒意。
怎么的,这都还没立冬呢,为何这般凉飕飕的呢?
总觉得背后有什么……
王冬茫茫然转身,花芜刚说过的那句话忽地在他脑子里炸开。
“身为玉翎卫,还是应该持稳一些,真的,为你好。”
王冬瞬间缩回了手,像是瞬间脱了力般沉沉垂在身侧,“九千岁,迟远师兄。”
他的声音虽没半点磕磕巴巴,却也因为太过镇定而让人听出了一抹慌张。
“嗯。”
萧野大步向前,像是带着强大的威压,扑向二人,王冬双腿不受控制地退开几步。
萧野靠近花芜,温声说了句:“随我进宫。”
嗯?
花芜有些不解,玉翎卫办案,除非是十万火急的案子,圣上会在第一时间召见,否则回京的第一日都是整理卷宗,第二日一早,才进宫面圣。
怎么这一次规矩改了?
萧野知道她在疑惑什么,附在她耳畔低声道:“宫里发生了别的案子。”
第110章 宫中新案
南书房的兽首炉里,漫出袅袅青烟。
曹德行将他们迎进来后,便一直垂立在门边,没有上回的热络,一向见风使舵的大太监,此时面上无风,表情略显严肃。
萧野和花芜一路踏着夜幕而来,到了乾清宫,进了南书房,两盏连枝灯,却将一室燃得亮如白昼。
龙涎香的味道霸道地,几乎要沁入人的肌骨当中。
明明不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也不是第一次见这些人。
花芜竟然莫名地打了个寒颤。
生生忍住了鼻尖的痒意。
“野之,来了。”
“大家。”
曹德行这才动了动,赶忙搬了张垫着锦黄缎面软垫的四方凳过来。
花芜只觉得他的表现,并不像行事有差或是心不在焉,反而有种刻意扮愚之感。
就像是当下的情境,或是皇帝要谈的话题,需要他以这种精神面貌来配合呈现罢了。
花芜不禁感慨,都说伴君如伴虎,在帝王身边的人没有自己的喜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