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权臣九千岁(53)

作者: 山水一半 阅读记录

花芜点点头,芒种节气于农耕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民谚更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之说。

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薛立:“可偏偏,在程溪县出了一件怪事。”

薛正:“说是怪事,其实是桩连环命案。”

他们二人说起“故事”来,配合得天衣无缝,着实叫人越听越入迷。

薛立:“而这连环命案中的第一名死者,竟是程溪县县尉之子。”

薛正:“不错,县尉掌司法捕盗、治安、审理案件之事。可偏偏第一个出事的却是县尉之子。”

薛立:“真真是鞋拔子打在脸上,又臭又响。”

薛正:“就在程溪县县尉焦头烂额、怒不可遏之时,竟又接连出现了两起命案。”

薛立:“一个是程溪县土豪之子,另一个是日日流连青楼的酸文人。”

“等等!”花芜吐出一根田鸡腿骨。

“二位方才说这是起连环命案,死者分别为县尉之子、土豪之子和一个酸文人,可是这三个人之间又有什么关联?或者说是作案手法一致,方才能够推断出系属一人所为?”

薛立薛正相视而笑,同时道:“非也非也。”

“这三起命案之所以被并案处理,判定为连环命案,恰恰是因为这三名死者的死法完全不一致。”

第34章 骄奢淫逸

花芜被吊足了胃口。

食不下咽。

静静等着薛家兄弟的进一步解释。

“花芜兄弟,且听我说这三人的死法。其一,县尉之子被一根木桩钉死在荒野林中,其二,土豪之子被捆绑于浮木上暴于溪中,最后,那个酸文人则是被火焚烧至亡。”

薛立:“花芜兄弟,可从中看出了什么?”

“木、水、火,这三位的死,似乎同五行有关?”

薛正:“不错,但这只是其中一点。”

薛立:“适才我们提过,圣上与谭皇后将于芒种之日祭天,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薛正:“而这连环命案便是在昭告祭天仪式之后接连发生,民间对此渐渐有了蜚语,只因程溪县这起连环命案里的三名死者死法奇特,又因程溪县县尉雷霆手段,拘捕拷问,本着宁捉错勿放过的方法,致使民间怨声载道,也令这起连环命案更加引人注目。”

薛立:“后来,也不知是从哪儿传起的,百姓竟总结出这被杀的三人性格上,分别带着‘骄、奢、淫’三个特点,于是民间开始出现风言风语,说是今年欠收正是因皇家贵族的奢靡做派惹怒上天,降下惩罚,这才致使天灾连连、民不聊生。”

薛正:“这个案子正对上了‘骄奢淫逸’四恶习中的三项,故而,圣上再次紧急召见了庆和宫的那位九千岁,命玉翎卫于芒种前十日必破此案。”

“怪力乱神。”花芜随口道。

关于圣上召见萧野,命其破案之事,花芜不知,而这两位已脱离了东宫的太子门客竟能知晓得如此清楚。

花芜出来得晚,此时天色渐明,戏班子早已歇鼓。

而她听完故事仍是困意全无,便随他们饮了两杯酒。

酒意上头,双颊很快便开出两朵红晕。

“诶,王冬,我不行了,快扶我回去吧。”花芜含糊地抓住王冬的小臂,两眼无神。

“哎,我原点了这一桌子好菜,正是打算在此包夜呢。”

王冬看了眼被清得差不多的精致盘子,倒也觉得值了。

“回吧回吧。”

他们同薛立薛正道别,刚拐出客来香所在的街道,花芜便掐了一把王冬的手臂。

“你怎么同他们二人搅和上了?忘了规矩了?”她正色道。

“花芜,你这么说不对,不是我招惹的他们,是他们找的我,太子门客,之前都能传成那样,我能放心?”

“那你还!……”

“所以你来之前,我不是专心看戏听曲的么!”

“嗯。”

“所以啊,我看他们等的人其实是你,并非是我。”

花芜叹气。

王冬说的不无道理。

玉翎卫最近办的案子正和太子东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时候,同太子亲近的薛氏兄弟重回民间,又正好遇上了办理火田县河堤吞没案的主办与协办。

未免也太过凑巧!

“诶,不过,你说他们说的那个案子,是真是假?为何我们身在庆和宫中,却未曾听过?”

“咱们刚从火田县回来,庆和宫又有庆和宫的规矩,除非案子落到自己头上,否则,未免惹祸上身,一般不会刻意向同侪打听始末细节,倒是薛氏兄弟,东宫亲信,只要得主子信任,消息自然来得比其他人要快些。”

“刚才你说怪力乱神,这故事究竟有几分可信?听着可真玄乎。”王冬想起自己在客来香点的那一桌子饕餮盛宴,正犯了骄奢淫逸中的一条,不禁脊背发寒。

“你都说了,这是个故事,京都的旋涡洪流中,难道还有比薛氏这一对双生子更会编故事、讲故事的吗?”

“哦!你是说……”

“嘘!我什么都没说。”

“哎,实在可惜,就他兄弟二人之容貌才情,我原还想着,或许真能交个朋友呢?”王冬啧啧慨叹,“到底是东宫的红人,说不定今后……”

庆和宫已在眼前,晨曦的薄雾笼着两人,周围是灰蒙蒙的一片,正是日月轮回的交界点。

比之彻底的黑夜和彻底的白昼,都要多了几分冷清。

“王冬,我们身在庆和宫中,不能想以后的事。”花芜的身子因饮酒而温暖,可身上衣裳却还是冷的。

上一篇: 听银 下一篇: 公主新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