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衙门对街小饭馆(166)完結

作者: 莲子舟 阅读记录

谢婴慢条斯理地要调羹舀着吃粥,好像吃沈雁回每一道菜,表情都是一个样,似是在吃什么八珍玉食,将情绪价值拉倒最满。

好歹是正三品的官,不知在汴梁吃过多少好东西。沈雁回知晓自己的烹调水平不错,但是要与那些名厨大师相比,实在是难以望其项背。

谢婴与如意小馆的一些食客,每每夸赞她的菜色,都让她有一种汴梁名厨的飘飘欲仙感。

“这个给雁雁。”

谢婴将沈雁回的手牵过去,沈雁回抬眸间,却见苏玉环一直盯着他们,她慌忙抽手,却被谢婴勾住尾指。

谢婴从怀中捧出个油纸包,单手轻轻展开,糖渍梅子的甜香混着他衣袖间的壶柑香。

沈雁回还未反应过来,口中就被谢婴塞了糖渍梅子,“今早岑婆婆路过县衙,专门进来给我的,说是必须要甜一甜,贺我们......”

他说话时气息拂动沈雁回鬓边碎发,握着她手背的手青筋微凸。

“咳,好了我知晓了。”

沈雁回耳尖陡然染上红晕,腮帮子还含着糖渍梅子,话说的有些语无伦次,“回,回头见了岑婆婆,我一定要好好谢谢她!”

她来了大雍接触谢婴的这段时日,以后非落个结巴的毛病不可。

谢婴着实喜欢瞧她这副样子。

查案时是只狡黠聪明的小狐狸,不查案时呢......

真想每日在她身旁呆着。

“定的五月初八,是个极好的日子。嗯......”

谢婴托着下巴,饶有兴趣地盯着沈雁回,“那日我让明成贴了个告示,眼下许是整个青云县,都知晓了。”

到底是哪个县太爷成亲会在街口贴告示啊!那告示比她如意小馆传单的数量还要多。

沈雁回一定要去打听一番,到底大雍自开国以来,有没有这个先例与规定!

糖渍梅子是岑婆婆摘了自家的梅子树,颗颗饱满,晒了许久,又渍了许久。她本想送给自己的孙女,但听人提起这件事,很快就转了念头。

孙女出嫁还早着呢,先给她打心底里喜欢的沈小娘子与小谢。原来沈小娘子便是小谢的心上人,这孩子,眼光就是好!

糖渍梅子的酸甜在沈雁回唇舌间迸发,她在嘴里蛄蛹了一会,谢婴将手一伸,“吐这里。”

“谢大人,你不是有洁癖吗?”

梅子核含在沈雁回的舌尖,迟迟不动。

“雁雁。”

谢婴托着下巴,笑得浓稠,那双凤眼尾染着微红,“我对雁雁有没有洁癖,雁雁应该最清楚不过了。”

沈雁回一直觉得,她读到了研究生,工作了两年,又去研读,已经算是个不错的读书人了。

真不想与这些古代的读书人说话,点名批评谢婴!

沈雁回将核吐在谢婴的手心,咬着唇将糖包塞进怀中。

“其实不止有糖渍梅子。”

桃花粥没喝上几口,谢婴又从似是百宝袋的怀中带出一样东西。

那是一张赤红的描金请柬,沈雁回凑过身去看,其实端正地写着四个字——纳征礼单。

“这些日子,我与母亲商讨过了,也不知有没有疏漏......雁雁还要些什么,你且看看,我去买。”

沈雁回脸颊蓦地烧得灼热,伸手攥紧这张描金请柬飞速进了厨房,数还剩下几个青团去了。

她用竹夹夹青团时,听见大堂内传来极轻的笑。

可恶。

为什么谢婴此人,这么容易能调动她的情绪。

今日不生火,大多食客来如意小馆,都是如苏玉环一般吃上一碗冷淘面,或是取几只青团。除了谢婴那碗桃花粥是温的,其他食客的都是冷的。

毕竟不生火,吃冷食,已是成了传统。

不用沈雁回抡锅铲,她自然清闲得很。在数了五六遍青团的数量后,她将描金请柬好好收起来,坐在柜台旁欣赏谢婴用饭。

“沈小娘子,我给你推来了,你快来看看我改得如何?”

门廊外是一道熟悉的声音。

沈雁回从凳子上跳起,忙迎了出去。

李叔推来的,是带领她赚第一桶金的小推车。

小推车拆去了原先座位的那两块横版,底下本放着锅炉的地方也被补了起来,眼下可以好好地放上四只木桶。

一块块切得方正的木牌放置在小推车上,正准备等人在上头勾勒上几笔,再串成菜牌。

“李叔,您真是鲁班在世。”

沈雁回对着小推车转了几个圈,好好地打量了一番,忍不住感叹,“不如您教教我如何做木活吧,实在是改得好!”

木匠老李被沈雁回夸得心花怒放,捋着胡须哈哈大笑。

他知晓沈小娘子这人嘴甜,从前他做出这小车来时,她还买了礼,专门上门感谢他。

“这是给李叔的钱,还有送给您的青团。”

沈雁回数好了银钱,又拿过一盒青团递到老李的手中。

“使不得,使不得,这定是很贵吧!”

老李连忙摆手,只收了银钱,“沈小娘子你只是叫我改个推车,就已经付了我一百文了,这还多出些木头来呢。如今再给我一盒青团,它糕饼铺子里卖得极贵,你这也太亏本了。”

那盒子上刻了竹叶,虽然他也能制,但实在贵价。

去年他儿子就打肿脸充胖子,买了一盒,一看里头只有六只。他知晓这样一盒装了精致盒子,贴了花纸的,得卖八十八文!

今年还不知晓怎么个价高呢。

“不是,这是我自己做的。”

沈雁回将青团盒子塞进老李的手心,“李叔不收,那我小推车也不收了。”

老李是满怀感激地离开如意小馆的。他的心中无限感慨县太爷大老爷真是命好,能娶到沈小娘子这样好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