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对街小饭馆(173)完結
还似乎不止一次,只是实在是不太容易记起。
“嗨,我是......”
此人眉头一扬,见沈雁回对他还有印象,别提心里有多得意了。
话未说完,谢婴便踏入如意小馆,走到沈雁回的身旁,凑得极近耳语。
只是言语间,又带着些别样的情绪。
“雁雁自然会觉得眼熟。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雁雁,认识吗?”
木,木瓜!
沈雁回又盯了那人一眼,这不是客来楼的小陈吗?
“你要来应聘厨子吗?”
谢婴直直往一旁的桌子一座,端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你做菜水平如何,与本官讲讲,又或是现场炒一道来。”
那姿势极为有腔调与派头,知晓的是坐在如意小馆的凳子上,不知晓的还以为坐在公堂之上。
这到底是谁的如意小馆!
沈雁回站在谢婴背后揪了揪他的衣襟,轻声道,“谢婴,你还替我管上了。”
“不可以吗,雁雁。”
谢婴抬头,狭长的眼眸似春水,眉头微蹙,恳求道,“我也是想帮雁雁相看相看。”
美色误人,沈雁回默认。
沈雁回时常想自己活了两辈子,看什么都看透了,最终到底为什么会栽在谢婴手里。
这厮甚美!
“呃......”
小陈不解地看了谢婴一眼,“到如意小馆应聘厨子,是由大人把关吗?”
眼下,竟还有这这这样的规定?谢大人已经殚精竭虑到去饭馆里帮忙着干活了!
谢婴轻抿了一口茶。
“既是雁雁的饭馆,日后本官是要做老板郎的,本官自然要把关把关。”
第64章 鳜鱼蛤蜊,香螺,笋蕨馄饨
只过了清明两日, 便是艳阳天。
不同于冬日暖阳,春日晨曦洒在河畔,闪着光亮。
“今日的蕨菜与笋好新鲜。”
天微亮, 就有菜摊贩子将所用的新鲜时蔬摆到如意小馆门口的箩筐中。
经过十多天的考量,沈雁回已挑选出价格比较适合而品质相对又较好的两家菜摊,作为如意小馆的短期合作伙伴。
她与他们半月签一协议, 每前一日告知明日所需的时蔬与量, 由菜摊贩子在卯初时分送到如意小馆的门口。
半月一结账, 并不签长期。
一来,一些菜摊贩子能与酒楼食肆搭上线, 成为供货商, 定是要比自己辛苦吆喝叫卖许久才卖出几十文钱要好得多,自然会尽量送些好菜。
二来, 若是时间一长,便好像认定了他家,非要从他那儿进货, 难免生出些懈怠又或是偷工减料的心思。
故,半个月,刚刚好。
“包些笋蕨馄饨吧,反正我坐在这儿无趣, 雁雁也不让我招呼客人。”
莲清书院还未开学,沈锦书也不愿意呆在家里, 晨起就要与沈雁回撒娇将她带到如意小馆。
而沈丽娘的肚子已显怀,一家人不愿意让她出去卖刺绣络子, 她在桃枝巷更是无趣, 索性来如意小馆瞧瞧看有什么需要帮衬的地方。
沈雁回是一定不会让她招呼客人的,这要是有什么磕着碰着, 后果不堪设想。
沈丽娘揉好了面,将面剂子擀得薄如蝉翼,叠在一块儿,给一家子包馄饨吃。
新鲜的蕨菜与春笋一定要焯过水去处苦味,再过油爆炒,与剁好的肉沫一块调味,拌成色泽鲜亮的馅料。
她用手捏起一张馄饨皮,用竹筷慢条斯理地轻佻起一团馅料,对折两端,灵巧的指尖将它们捏合,便是一只圆鼓鼓又玲珑的馄饨。
她将每只馄饨的馅都塞的很满,却一点儿也不破皮,可见技巧之娴熟。
“霍,怎么我两日未来,如意小馆大变样了。”
食客踏进门槛,环顾了四周,挑了一旁的木桌坐下,满意道,“这个位置极好,抬眼既能瞧见河畔桃杏春色,亦不用与不熟识的人攀谈。前阵子有位兄弟,虽是客气,人的脾气也敞亮,但他与我闲谈间,就差没将唾沫星子飞我的菜里了。”
他坐在圆凳上,嚼了几颗冬枣,嗅了嗅外头的花香,“沈小娘子,来壶百花春......且再做两道下酒菜来,对了,我要一碟子熏豆。”
“可要来一道鳜鱼蛤蜊与炒香螺?都是下酒好手。”
“春日就该吃这些,炒来!”
如意小馆今日的店内格局,确有变化。
从小推车上拆下的木头,木匠老李揣了一百文与一盒青团回家后,怎么想心中都有些不好意思,索性今日一大早,他又拿着木头上门来了。
小推车是柏木做的,这样好的木头总不能劈了当柴火使。沈雁回扫了如意小馆一眼,不如改一下馆内格局,将两边的桌子往中间靠拢,在窗旁用柏木钉出两张吧台来。
如意小馆时常有行商一人用饭,总是要与人拼桌还是麻烦。若是遇着些能说会道的,一拼桌就是来得正好,但总有人不爱说话,长途旅程,就想点俩菜吃口酒。
这两张吧台,实在是太适合孤独的旅人与内敛之人了。
鳜鱼蛤蜊并不是真正的蛤蜊肉,而是以假乱真。
处理好的鳜鱼去掉小刺,切成蛤蜊肉大小的薄片稍稍腌制,等食客们点这道菜时,用虾吊过的高汤烫熟。
其味之鲜,不是蛤蜊,恰似蛤蜊。
在木桶里呆了一上午的螺蛳们早早地吐完了泥沙。不用浪费盐与香油,只需将两把铁剪子放在里头,也是一样的效果。
只是一早上,陈莲便已经将螺蛳的尾部剪了个干净。
炒香螺只需用姜、料酒去腥,再用豆酱大火爆炒,下入多多的蒜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