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兄(181)
次日,在多方推波助澜下,准皇后乃萧氏二娘子之事已传遍了整个京城,还夹杂着些许苗疆大巫寻亲寻到了萧氏七娘子身上的传闻。
不过相较萧氏这两位年轻女郎,长安城的百姓显然对另一位已经听了其数年传闻的女子更感兴趣。
辛随等人班师回朝了。
她并未坐车,而是骑马走在队伍最前方,赵奉节、辛渡则紧随其后。
夹道相迎的百姓竟未生出什么喧哗之声,只沉默地望着两鬓斑白、气度从容的辛随。
同河南道、山南道、淮南道及江南道等对女子做官参军还有些排斥的地方相比,陇右、关内、河东等经了二十几年战乱之地的百姓反而对此颇为赞同。
越是战乱之时,人们就越向往安稳之时、安稳之所。是以长安城中的许多人都从长辈口中知晓,在隆庆帝之前,天盛、乾宁两位女帝当政时,大晋从未有过这样大的战乱。而在战乱兴起后,整个大晋唯一一处安稳之地便是女人当家的剑南。
这城中甚至有不少人曾经试图去剑南生活,可怎奈重重山峦相隔路途艰险,鲜少有人得入桃源。待战乱平息,日子终于过得平稳有声色后,不少人还将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
“如今我们这里,比之剑南应当也不差了罢?”
百姓们心想,活在桃源中的人,为何要走出桃源呢?
——大抵是因为外头的日子,已经要比桃源中更好了罢。
人群中骤然爆发出欢悦之声,各色香包、巾帕以及鲜花被掷出,扔向缓缓前行的队伍。
辛随伸手接住了一朵大而饱满的牡丹花,注视着一片繁华的长安城,心道,还不够。
我要在我死之前,将长安城变回我幼时生活的模样。
第90章 断亲缘 一个女婿半个儿。
辛随进京后忙得脚不沾地,是以萧景姝打算大典过后再去正儿八经地见她。
同样忙碌的还有筹备婚事的萧府。萧景妍要在大典前一日出阁到皇宫,虽说一切都早有准备,可还是有不少细枝末节的事需要操心。
是以萧不言和萧景姝成了萧府最清闲的两个人。
虽萧不言鲜少回萧府,但萧成安总会命人在府中最清净处给他留一处院子,在长安城这座府邸也不例外。他自己在长安也有府邸,不过此时他名义上仍在北地,住自己的府邸一时不慎被人察觉端倪便不好了。
更何况萧景姝也住在萧府,他自然要留在这里。
这几日萧景妍住进了映月楼旁边的院子,人来人往颇为忙碌,萧景姝便成日待在萧不言的幽竹居里躲清静。
夜风微凉,竹影簌簌,回廊下铺了草席,这一方寂静天地间仅有的两人正席地而坐对饮果酿。
“方才我从映月楼取未看完的医术回来时,在花园那边碰上两个洒扫侍女。”萧景姝有些郁闷道,“我总感觉她们看我的眼神怪极了,然后才想起在她们眼中,我们依旧是兄妹来着。”
从去岁在金陵开始,萧府的不少下人便知晓了自家那个口不能言、闭门不出的大郎君萧泯原来就是外头那个名震天下的定安侯。萧景姝在他们眼中则从“被养在庄子上走了大运要做皇后的七娘子”变成了“因母亲出身巫族之事大白天下不幸失去后位的七娘子”。
但无论怎么变,他们二人在大多数萧府下人眼中是货真价实的兄妹。
“二叔回琅琊时,会将府中这些知晓我身份的人带走。”萧不言揉了揉她柔软的发顶,“我同父亲说过了,再过些时日,让他安排泯‘过世’,此后世上就只有萧不言了。”
反正久不现世的“萧泯”在世人眼中和早就死了也没什么区别,萧成安又早早续弦有了别的儿子,那干脆就让“萧泯”彻底消失。
很早以前他就提过此事了,但萧成安一直不答应。昨日他再次提起时萧成安依旧不愿,萧不言有些烦了,直言不讳道:“二娘要做皇后了,萧氏有了更有利的靠山,我原本就无心为萧氏筹谋,日更帮不上萧氏,这份父子关系本就无需维系。”
萧成安被他气了个倒仰:“萧氏……萧氏是有对不起你母亲的地方,我也的确对你不够上心,可父子血脉货真价实,怎能轻易斩断!”
他这个做父亲的要是不配合,萧不言即便在外面敲锣打鼓说萧府大郎君没了也不管用。
“其实也不算全断。”萧不言耐住性子,尽力劝他,“皎皎如今是萧府的娘子,我是他的夫君,一个女婿半个儿。”
总而言之,废了不少力气后,萧成安总算应下此事了。
萧景姝微微抬了抬脸,让他的手落在她的颊边,低声道:“真奇怪。”
她这个假的萧氏七娘在世人眼中成了真的,他这个真的萧府郎君却与萧氏再无瓜葛了。
其实她还是更喜欢原先那个“乌皎”的身份,可在世人眼中“乌皎”已经死了。在汴州时为了诓卫登,她让“乌皎”短暂地活过,但还是不要彻底活过来为好,不然当初剑南道和西北出兵攻打山南西道的缘由就坐不住脚了。
且她的真容是与萧氏七娘的身份挂钩,若想顶着真容行走又不用萧氏七娘的身份,还要再另编出其他缘由。他这样给她安排了一个母族身份反倒最方便,让她日后与巫婴及巫婴所属的太女卫往来都不会惹人生疑。